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0多年来,我国油桐生产几经起落,经历了50年代的恢复和发展;60年代初的回升与后期开始的低落;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再恢复和再发展;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平静探索期。目前,全国油桐生产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现有产量只能满足内销及出口需要的一半,供求矛盾突出,与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相比,差距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油桐传统经营方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从这一侧面阐述稳定发展我国油桐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闽东滨海湿地景观分类体系与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东沿海地区1993、2001、2010年遥感图像为分析对象,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将其湿地景观分为7类,并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该湿地3个不同时期的空间格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域景观在斑块面积和比例上占优势地位,形状稳定且连通性最好,为研究区域的基质景观;养殖场、建筑用地和农田在斑块面积、数量、密度上均有增长,水域、人工库塘、其他非湿地景观和潮间裸滩则呈下降趋势;建筑用地景观形状最为复杂,人工库塘的分离度和破碎化程度最大,潮间裸滩次之,且在相应指数上均高于同时期其他自然湿地景观,受到人为干扰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热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定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各器官干质量热值(GCV)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起源秋茄红树 林热值器官差异和滩位差异、秋茄天然林热值的径级变化和纬度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各器官热值均高于 人工林,且各器官能量分配趋于均等,不同起源各器官热值顺序呈现出高度一致性,高低排序依次为叶、花、枝、树 墩、干、粗根、细根、中根。秋茄热值随滩位向外延伸呈现上升趋势,天然林热值对滩位的响应比人工林更为敏感。 从径级差异看,大致为径级越大,热值越高,径级郁热值 径级芋 径级玉 径级域,另外径级变化对秋茄不同器 官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其他纬度相比,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秋茄热值较其他纬度秋茄热值低,并且各器官间热 值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Ⅴ)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能水平有一定退化,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减弱;尽管1993-2001年和1993-2010年期间各单因子指标变化方向和程度各异,但总体而言这2个时期湿地综合生态脆弱性变化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草地面积迅速扩增,研究期间共增加了1 047.24 km2,相比之下,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近14a间共减少了959.45 k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稳定性最差,而由于政府加强对建筑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成为近14 a研究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达255.19,但2000~2009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2009~201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前期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4.86和0.019,土地利用步入发展期.本研究对闽东及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桐育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种质资源和品种的研究 80年代之前,我国没有进行过有计划、统一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与整理工作,只有四川、广西、湖南、浙江各自在省内部分产区进行过局部的品种调查。1981年正式开展全国性油桐地方品种清查和整理工作。通过大规模的清查,大体摸清了我国油桐的家底,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种质资源。到1989年止,建立了华东(设于浙江、福建)、华中(湖南)、华南(广西),西南(贵州)、西北(河南)5个全国性的油桐基因库,以及19个省、地级油桐基因库,共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849号。  相似文献   
7.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试图解释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土壤学机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土壤密度,降低了土壤pH值和含水率,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闽东滨海湿地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关系,蔗糖酶与全氮、全磷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全磷、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理化因子无相关性。本研究为治理互花米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闽东沿海秋茄天然林与人工林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东(福鼎市)是中国红树林(秋茄)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在红树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采用标准木法以及收获法,研究闽东沿海不同起源秋茄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生物量为58.305t/hm2,地上部分为32.919t/hm2,地下部分为25.386t/hm2;人工林生物量为25.359t/hm2,地上部分为14.711t/hm2,地下部分为10.648t/hm2。花、叶、枝、干等生物量数据显示,秋茄种群生物量分配为枝〉干〉粗根〉叶〉中根〉墩〉细根〉花;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反映了秋茄种群对高纬度生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对红树林自然分布区域北缘区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秋茄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土壤碳)约为221.8 t/hm2,人工林约为154.6 t/hm2,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林;(2)无论天然林还是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是主要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87.0%和93.5%;乔木层碳储量次之(天然林12.8%;人工林6.5%),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微小,仅0.01%~0.12%;(3)与林外土壤碳库相比,红树林湿地碳库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和重金属镉浓度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找出互花米草在不同盐浸环境下生长的耐盐阈值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采集的互花米草幼苗为试验材料,在室内进行长达6个月的NaCl、CdCl2及其交互胁迫试验,并测定其主要的生长指标。【结果】在CdCl2浓度0.2~0.8 mmol./L的胁迫下,加大了NaCl对互花米草幼苗的毒害,各生长指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而不断下降;当NaCl浓度大于500 mmol/L时,各处理组互花米草均出现脱水枯死现象,当NaCl浓度在0~100 mmol/L时,株高、茎粗均达到最大值,NaCl浓度在100~300 mmol/L时,叶片大小、生物量均达到最大值;生物量分配规律为:叶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互花米草各生长指标之间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0.05),盐度与各生长指标间均表现出负相关,CdCl2浓度与株高、叶长和叶面积呈正相关,与叶宽、生物量呈负相关。【结论】在CdCl2浓度(0.2~0.8 mmol/L)胁迫下,互花米草各主要生长指标随着NaCl盐度(0~900 mmol/L)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不同盐浸环境下各主要生长指标耐盐阈值存在差异,其中株高、茎粗最佳耐盐范围为0~100 mmol/L,叶片大小、生物量最佳耐盐范围为100~300 mmol/L;当NaCl浓度大于500 mmol/L时,互花米草出现脱水枯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