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蔡清楼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22-7124
通过对将乐县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生物总量为35.512 t/hm2,其中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生物量分别为28.608、3.861、3.043 t/hm2,分别占总生物量的80.56%、10.87%及8.57%;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大小依次为:干(40.90%)〉枝(25.73%)〉根(23.87%)〉叶(9.50%);就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格局而言,马尾松枝和叶主要分布在1~3 m区分段,而干则主要分布在0~2 m区分段。  相似文献   

2.
黄修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52-2654
对福建尤溪县6年生厚朴纯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厚朴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林分生物量均体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从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不同坡位厚朴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均表现为干〉叶〉枝;就干、枝、骨骼根、大根及中根各器官皮的鲜生物量分配率来说,除立地条件较差的上坡位外,下坡位和中坡位均表现为枝皮的生物量分配率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干热河谷地区造林树种在不同恢复模式下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差异,进而评价该地区树种的混交效益.以元谋干热河谷9年生印楝Azadirachta indica和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为研究对象,对印楝纯林、大叶相思纯林及印楝与大叶相思混交林林木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混交林内印楝单株生物量(5.713 kg·株-1)比纯林印楝(4.898 kg·株-1)高16.6%;大叶相思(14.943 kg·株-1)比纯林大叶相思(17.377 kg· 株-1)低14.0%,但差异均未达到95%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林分生物量(16.525 t·hm-2)介于印楝纯林(7.837 t·hm-2)和大叶相思纯林(27.802 t·hm-2)之间.②在纯林和混交林恢复模式下,印楝各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分别为干>根>枝>皮>叶和干>枝>根>叶>皮;大叶相思分别为枝>干>根>叶>皮和干>枝>根>叶>皮.混交林印楝根冠比(0.280)较纯林(0.400)小(P<0.05),而混交林大叶相思(0.163)较纯林(0.132)大(P>0.05).(③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及其与测树因子(D或D2H)均呈异速生长关系,不同恢复模式下印楝和大叶相思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速率差异较小,印楝表现现为枝>叶/干>根,地上部分>地下部分;而大叶相思为枝>干/根>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热河谷印楝和大叶相思混交种植9a后,提高了印楝生物量,而大叶相思生物量有所下降,不同恢复模式下同一树种器官生物量分配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量调查和热值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热值及能量的结构与分布状态。群落总生物量为124.71t/hm2,其中樟子松林木的生物量占92.36%,林下植被仅为7.64%;樟子松林木以及林下植被中的水曲柳和榆树的生物量分配均为干>根>枝>叶>皮;樟子松林木热值高于林下植被热值;樟子松林木各器官热值排序为:叶>皮>枝>干>根,热值变动范围是17.01~21.46kJ/g;生长势旺盛的部位热值相对较高,如地上部分的叶,地下部分的细根;林下植被热值变动范围是14.86~19.18kJ/g,榆树以茎中热值最高,为19.18kJ/g;水曲柳以细根中热值最高,为18.77kJ/g;草本热值为16.28kJ/g。系统能量总现存量为2356.07×109J/hm2,其中,樟子松林木能量现存量为2191.85×109J/hm2,占群落总能量的93.00%,在樟子松体内各器官能量现存量的排序为干>根>枝>皮>叶。  相似文献   

5.
不同坡位9年生秃杉人工林生物量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钦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23-2125
对福建省连城邱家山国有林场9年生秃杉人工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秃杉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总生物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而言,不同坡位平均木叶和干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枝生物量表现为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骨骼根、大根、中根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小根和细根生物量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就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而言,不同坡位秃杉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表现为干〉叶〉枝,上坡位和下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大根〉中根〉粗根〉小根〉细根;中坡位则表现为骨骼根〉大根〉粗根〉中根〉小根〉细根。  相似文献   

6.
张章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5-13257,13259
分析了不同坡位5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杉木木荷混交林生长量、地上及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结果表明,从杉木木荷混交林的胸径生长、树高生长、鲜生物量、干生物量以及各器官生物量来看,均表现为下坡位生长量〉中坡位生长量〉上坡位生长量。从平均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树干〉枝〉叶。从平均木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率来看,杉木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大根〉小根〉细根,木荷不同坡位均表现为骨骼根〉中根〉小根〉细根〉大根。  相似文献   

7.
井冈寒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井冈寒竹种群的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井冈寒竹种群的总生物量为1602.92g/m2,其中地上部分为956.39g/m2,占59.67%,地下部分为646.53g/m2,占40.33%。不同构件生物量结构为:秆605.02g/m2,叶209.68g/m2,枝141.69g/m2,鞭532.87g/m2,篼113.66g/m2;井冈寒竹种群中1~4龄级个体生物量的分配依次为:6.25%、26.49%、48.09%和19.17%;井冈寒竹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生物量在不同年龄分株上的分配亦有差异,地上部分含量逐渐上升,地下部分含量逐渐下降;秆、枝、叶的平均含水率分别为46.05%、57.87%和60.10%,以秆最少,叶最多。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密度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幼林林木各器官(根、枝、叶、干)平均干质量、生物量及竞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枝和叶干质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低密度林分林木的干和根的平均干质量均大于中密度和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林木的平均个体干质量为干>根>叶>枝,而中密度和高密度林分林木为干>根>枝>叶.各密度林分林木的平均地上与地下干质量之比分别为3.51、4.66和4.40,说明幼苗对光具有较强的需求和竞争能力.林分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地上竞争指数和总竞争指数为高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地下竞争指数为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各林分的地上竞争指数明显大于地下竞争指数.苗木地上部分干质量与地下部分干质量之间及地上竞争指数与地下竞争指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引种的尾叶桉林生物量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对引种尾叶桉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5a定时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月到12月是主要生长期,胸径、树高和冠幅在这一时期的绝对增长率最大.而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的增长主要在地下部分.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根、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干材所占比例最大,根次之,叶和枝最小.根、干的生物量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种植2a后干的增长率明显大于根的增长率.尾叶桉平均每年增长量胸径为2.46cm,树高为2.46m.从种植5a后尾叶桉枝重量(干重)保持在5.8~6.0t·hm2水平.种植后的前2a叶量也是随时间延长而增长的,以后明显在不同季节叶量不同,叶(干重)基本上保持在最大值(2.86t/hm2),最小值(1.19t/hm2).  相似文献   

10.
岳锋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33-3435
通过调查未经防治、经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正常思茅松林分,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4种思茅松林的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林分总碳储量分别为1.51×107、7.83×105、1.42×106、2.28×106t,表现出巨大的碳汇;4种林分思茅松的BEF在0.94~1.00;思茅松不同组分生物量、碳储量的分配为干〉根〉枝〉叶;林分有机碳的分配为土壤层〉林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松毛虫危害后,每株总生物量、每株碳储量、林分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降低15.80 kg、8.10 kg、47.04 t/hm2、32.66 t/hm2,通过化学/物理机械防治后分别提高9.70 kg/6.90 kg、5.00 kg/3.62 kg、25.93 t/hm2/19.50 t/hm2、17.93 t/hm2/13.09 t/hm2。  相似文献   

11.
对福鼎天然秋茄红树林群落中Pb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林区重金属Pb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结果表明:该林地秋茄植株各部分Pb含量范围为7.45—113.31mg/kg,对表层土壤平均富集系数为0.284;秋茄林地表层土壤(0—30cm深)Pb元素含量为99.88mg/kg,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第一类质量标准,其储量(0-30cm)为14070.65mg/m2,该群落Pb元素的现存累积量为400.48mg/m2。  相似文献   

12.
阔叶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生产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在退耕还林立地条件下,恢复与重建的阔叶红松人工林的组成,结构及生物生产力问题。定量分析了生物生产力,包括叶、枝、干的现存量及地下部分的根量动态过程,地群落的稳定,生态功能有重要意义。经测定12年生混交群落地上部生物量为33.18t/hm^2,地下部为11.75t/hm^2,比单一结构林分生产高,群落稳定,反应了地带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永安市、建阳市为代表性研究区,在野外调查估算毛竹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基础上,研究毛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164.750 t/hm2,其空间分布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草层,其中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比例最大(75.6%),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总碳密度是地上部分(乔木层和灌草层)的3.18倍;毛竹林乔木层各器官按碳密度大小排序为竹秆>鞭根>竹枝>竹蔸>竹叶;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层碳密度的75.33%;就毛竹林生态系统整体而言,其碳密度小于我国生态系统的平均碳密度,其碳汇能力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木荚红豆人工林N,P,K现存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福建三明莘口教学林场34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N,P,K元素现存量.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乔木层地上各组分的N,P,K浓度均以叶最高;根系的N,P,K浓度基本上随径级的减小而增大.木荚红豆人工林N,P,K的现存量分别为818.035,330.227和856.831kg/hm2.乔木层地上部分N,P,K元素现存量的59.0%,47.6%和64.2%分布在枝和叶中,采伐木荚红豆树树干对立地的养分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对其中龄期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对福建省建瓯市中龄期福建含笑和杉木纯林及混交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杉木纯林提高了2.3%、2.9%和8.5%;混交林土壤肥力各指标较各树种纯林均有所提高;各林分总生物量以混交林为最高,其排序为:混交林(121.13t/hm2)〉杉木纯林(107.27t/hm2)〉福建含笑纯林(84.50t/hm2)。  相似文献   

16.
木兰围场森林固碳能力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与分层取样方法,调查收集了182块林分样地的生物现存量与碳密度,研究了木兰围场6种主要林分的碳密度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山杨天然次生林、白桦天然次生林、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和灌木林6种林分类型的森林碳密度为142.083~218.6947t/hm2,排序为山杨林>灌木林>白桦林>落叶...  相似文献   

17.
Taking the plantation of Luchuan Camellia oleifera in Guigang,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biomas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biomass in the three stands of young (3 years old), early (6 years old) and full (9 years old) and to clarify the law of its change with the age of the for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3-year-old, 6-year-old and 9-year-o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s was 11.20 t/hm2, 41.83 t/hm2 and 94.57 t/hm2, respectively, The total biomas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 and its proportion is as follows: stand at full fruit stage>stand at initial yield stage>stand at young age. The root biomass of Camellia oleifera stands at different ages is mainly composed of root piles, accounting for 59.51%~76.76% of the total root biomass. The biomass of fine roots is the smallest, between 3.60% and 4.71%. The biomass of each part of the root system in different forest ages shows a trend of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forest age. The proportion of root biomass is as follows: root pile>coarse root>medium root>fine root system. The biomass under the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of different ages is 3.02t/hm2, 2.30t/hm2 and 3.46t/hm2 respectively.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biomass content of the understory among the indicators, ranging from 19.65% to 44.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准确评估新疆杨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阿克苏扎木台试验林场选取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新疆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实测法,在幼龄、中龄、成熟3个龄级样地内选取6株新疆杨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并分析不同土壤深度中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结果]新疆杨人工林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06.6t/hm2,地上部分占84.8;,地下部分占15.2;,随着林龄的增加,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分配比例基本保持树干>树枝>树皮>树叶这一规律,其中树干生物量占据地上生物量的主导地位(占55.2;);地下根系主要集中分布在0~40cm土层,其生物量约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0;以上.[结论]新疆杨林分生物量与林龄密切相关,随着林龄的增大,林分生物量也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南地区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鹏  丁访军  陈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13-1518,1527
在参考前人大量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按不同林分类型和林分起源对中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的森林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总结概述.结果显示,西南地区的森林生物量为162.15 t/hm2;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生物量(178.08 t/hm2)大于针叶阔叶混交林( 164.63 t/hm2)和针叶林(145.18 t/hm2)的;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生物量(210.58 t/hm2)大于人工林(110.65 t/hm2)的.西南地区的森林净生产力为11.98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类型来划分,则阔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2.75 t/(hm2·a)大于针叶林的12.13 t/(hm2·a)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的9.61 t/(hm2·a);若按不同的林分起源进行划分,则天然林的森林净生产力13.38t/(hm2·a)大于人工林的10.56 t/(hm2·a).同时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