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在江西、湖南等南方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大分舌蜂Camellia oleifera是传粉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油茶野生传粉蜜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蜂为油茶授粉提供本底数据资料,并为保护该蜂适生环境及人为构筑巢穴提供可能。2010-2012年历时3年,在江西、湖南等5省共选择13个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观察和测量,研究该蜂的栖息地环境和访花规律。结果表明:大分舌蜂适宜筑巢的栖息地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和砂质红壤为主,伴生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树和油茶等,巢穴密集区光照强度在756-1276 lux之间,土壤湿度在25%-30%之间。通过野外观察确认大分舌蜂的蜜源植物为油茶和茶树。该蜂雄性个体到访油茶花主要摄取花蜜补充营养,体表基本不携带花粉且接触柱头的机会比较少,对油茶的授粉作用不大;该蜂雌性个体的访花方式为直接落于花朵雄蕊群正上方,访花敏捷,飞行速度快,为跳跃式访花,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腹部接触柱头,属于典型的腹部触柱式传粉。晴好天气下的不同时间段,大分舌蜂的访花频率、单次访花时间及日活动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访花频率在1.05±0.5~4.85±0.4朵/min之间,单次访花时间在12.4±1.04~57.2±4.72 s之间,单株盛花期油茶植株上到访该蜂的数目在4.05±0.56~23.4±2.27头/h之间。  相似文献   
2.
人工巢穴(trap-nesting)技术是野生独栖性蜜蜂、胡蜂类群的野外研究重要方法之一。人工利用钻有巢孔的木头,纸或塑料管,成捆的芦苇或竹茎的节间制成的巢穴均能很好的诱集到大量洞穴野生蜜蜂类群。该文介绍了人工巢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坚持德育首位争创一流中专江西赣州林业学校黄名广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改革中利益的重新调整,一些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给校园这方净土以巨大冲击,尤其林业,作为艰苦行业,给林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是极为关键的,而且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我国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将会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极高,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做到审美价值、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所以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潘庆全  黄名广 《花卉》2020,(22):178-179
林业行业是我国基础性的传统行业,具备众多专业性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生态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需要原始的生态建设作为补充,越来越多的林业建设单位参与到城市环境建设中,提高行业活力。本文主要从林业行业在园林工程中的项目管理工作作为切入点,从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成本控制、质量督查、进度管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概述和讨论,为林业园林工程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是一条优良的、长效的措施,花绒寄甲是控制松褐天牛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优势天敌。为评价花绒寄甲林间应用效果,于2020—2022年在江西部分疫区开展了“疫木不砍伐或不清除,只释放花绒寄甲”试验,通过对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监测、花绒寄甲寄生率及病死树下降率调查,研究了花绒寄甲林间种群增加量、松褐天牛种群下降率与病死树减退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花绒寄甲对松褐天牛的最高寄生率达94.19%,平均寄生率由2020年的13.19%增加到2022年的72.44%,提高5.49倍;病死株数量在前2 a下降不明显,直至第3 a之后,病死树数量才急剧下降,病死树校正减退率平均为68.00%,其中马尾松纯林的校正减退率为72.37%,显著高于松阔混交林的校正减退率(59.26%);松材线虫病的病株率随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降低而降低,呈显著正相关;与防治前(2019年)相比,2022年的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下降58.43%~98.67%,平均下降了89.43%,而花绒寄甲的种群数量却呈现急剧增加,3 a平均上升221.03%,这说明,在疫木不清除条件下,通过3 a的天敌释放,能大幅度提高林间自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