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在江西、湖南等南方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大分舌蜂Camellia oleifera是传粉效率比较高的一种油茶野生传粉蜜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蜂为油茶授粉提供本底数据资料,并为保护该蜂适生环境及人为构筑巢穴提供可能。2010-2012年历时3年,在江西、湖南等5省共选择13个典型样地进行野外观察和测量,研究该蜂的栖息地环境和访花规律。结果表明:大分舌蜂适宜筑巢的栖息地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和砂质红壤为主,伴生植物主要有杉木、松树和油茶等,巢穴密集区光照强度在756-1276 lux之间,土壤湿度在25%-30%之间。通过野外观察确认大分舌蜂的蜜源植物为油茶和茶树。该蜂雄性个体到访油茶花主要摄取花蜜补充营养,体表基本不携带花粉且接触柱头的机会比较少,对油茶的授粉作用不大;该蜂雌性个体的访花方式为直接落于花朵雄蕊群正上方,访花敏捷,飞行速度快,为跳跃式访花,在采集花粉的过程中腹部接触柱头,属于典型的腹部触柱式传粉。晴好天气下的不同时间段,大分舌蜂的访花频率、单次访花时间及日活动变化规律存在较大的差异:访花频率在1.05±0.5~4.85±0.4朵/min之间,单次访花时间在12.4±1.04~57.2±4.72 s之间,单株盛花期油茶植株上到访该蜂的数目在4.05±0.56~23.4±2.27头/h之间。  相似文献   
2.
人工巢穴(trap-nesting)技术是野生独栖性蜜蜂、胡蜂类群的野外研究重要方法之一。人工利用钻有巢孔的木头,纸或塑料管,成捆的芦苇或竹茎的节间制成的巢穴均能很好的诱集到大量洞穴野生蜜蜂类群。该文介绍了人工巢穴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果园螟蛾总科部分种类DNA条形码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检验DNA条形码在鳞翅目螟蛾总科蛾类鉴定中的可行性,对采自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螟蛾总科26种78头蛾类标本分别提取了DNA,扩增了全部78头标本的线粒体cox1基因和其中75头标本的核糖体28S基因,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计算遗传距离及种间差异阈值等方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分析,检验了国际DNA条形码数据库BOLD(the barcode of life data)系统的鉴定成功率。结果表明,基于cox1基因和28S基因的系统发育树鉴定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14%,BOLD系统的鉴定成功率达到了67.94%。基于最大简约法、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均相同。基于cox1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全部小于1.00%,种内种间的遗传距离形成明显的3.00%阈值现象。研究表明,cox1及28S基因均适用于供试螟蛾总科种类的鉴定,核糖体28S基因可以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的辅助基因;BOLD系统数据库仍有待充实,且标本鉴定工作相对滞后;不同聚类分析方法对结果影响很小,其中邻接法计算速度快,更适合DNA条形码大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生境油茶林区油茶史氏叶蜂幼虫危害程度、同一种生境距林边不同距离油茶史氏叶蜂的危害程度,分析了油茶史氏叶蜂对油茶春梢发育、夏梢发育、花芽分化率、花芽数目、落果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史氏叶蜂对油茶的春梢发育、夏梢发育、花芽分化率、春梢上花芽数目、同期的落果率等有显著危害,且危害程度和林区的生态多样性相关;不同生境下,生态多样性越低,危害越严重;同一生境下,距混合林区距离越远,危害程度越重,说明保护油茶林区及周边生境的生态多样性,对防治和控制油茶史氏叶蜂是必要的。另外通过间接证据,提出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伯劳Lanius schach等食虫鸟类是油茶史氏叶蜂幼虫重要捕食性天敌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种收集野生油茶地蜂(Andrena camellia Wu)的方法。[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用PVC管材收集油茶地蜂的装置。[结果]利用不同规格的PVC管材制成的巢管选择在油茶地蜂羽化出巢的前期或初期可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野生油茶地蜂。在几种不同直径的供试PVC管材巢管中,无论从巢管的营巢率还是从单个巢管的平均营巢数来看,都是直径相对较大的巢管收集野生油茶地蜂的效果好。[结论]为实现油茶地蜂种群的成功迁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近几年来国际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在国内,相关概念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不利于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本文在对DNA条形码与DNA分类(DNA Taxonomy)两个不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了DNA条形码的产生背景与应用进展,并对DNA条形码目前所面临的基因交流、取样、计算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对DNA条形码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姬小蜂科寄生蜂在农业害虫防治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体型小种类多,鉴定较难,导致开发利用的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蜂总科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利用黑龙江省的6个吸虫塔收集到了238个姬小蜂科样本。在DNA提取之前通过形态学鉴定为14属52种。对其中60个COI和68个28S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并将基因登录号提交GenBank;COI基因的登录号为MG836426~MG836501,28S基因的登录号为MH169011~MH169101。经进一步计算COI和28S基因的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发现,COI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显著,最小种间遗传距离(6.00%)远大于最大种内遗传距离(3.02%)。但是,28S基因的差异较大,许多属的种内遗传距离超过种间遗传距离,重叠现象严重。用MEGA-7.0软件进一步分析了COI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和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而28S基因序列的聚类结果与形态学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见COI基因在姬小蜂科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上比28S基因有很大优势,更适合姬小蜂科...  相似文献   
9.
虫媒传粉对多数有花经济作物的繁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传粉效果直接影响着经济作物的增产增收及性状的改良,因此关于经济作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相关研究领域。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势必会对生物传粉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经济林作物的不利影响,在综述传粉生物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人类活动对经济作物传粉的影响,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有机果园食心虫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食心虫对梨、苹果等果树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是害虫综合治理(IPM)的重要防治对象。根据前人对食心虫的各种防治策略及其分别取得的效果,强调了综合防治的策略,并依次对其中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作出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