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林业   6篇
  2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中国三大阶梯的大地貌格局出发,对每一级阶梯生态农业的立地条件、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不同阶梯生态农业发展的特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为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层次分析与Fuzzy数学相结合方法,对辽宁省东部山区5种森林植被类型水源涵养能力进行了多目标综合评判。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因子林冠截留、林冠蒸散、枯落物蓄水、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土壤总蓄水和土壤有效水的权重集为C=(0.0245,0.0051,0.1993,0.0109,0.0762,0.0565,0.2827,0.0573,0.2866),然后利用最大模糊熵原则确定了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最后利用Fuzzy综合评判得出油松、落叶松、红松、柞木林、杂木林评价结果模糊子集为B=(0.4686,0.3784,0.4145,0.6128,0.4808),结果表明阔叶林水源涵养效益高于针叶林,其中柞木林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刘燕萍  唐英平  卢茜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96+3927-3896,3927
[目的]研究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方法]以水田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水田和林地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变化趋势均为前期较快,后期稳定。土壤有机碳矿化所释放的CO2-C累积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温度升高10℃,水田和林地土壤释放的CO2-C累积量分别增加157.8%和135.8%,但林地和水田土壤CO2-C累积量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温度对土壤有机碳矿化有明显的影响,而土地利用变化对有机碳矿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杉木凋落物及其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单独添加生物炭、单独添加凋落物以及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进行一年的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添加物处理对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S)相比,单独添加凋落物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真菌丰度以及真菌/细菌比值显著增加;单独添加生物炭与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均使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值显著增加。混合添加凋落物和生物炭处理的放线菌丰度显著高于单独添加凋落物处理的。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不同添加物处理通过改变土壤p H、全碳、全氮、C/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等性质,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效率、修复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该文以六盘水岩溶峰丛洼地这个封闭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六盘水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潜力进行评价;根据岩溶峰丛洼地地区生态农业影响因素,从自然、生态和社会3个因素中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因子分级标准;提取出六盘水市的岩溶峰丛洼地,通过对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资料收集分析,对这4个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潜力进行比较研究。最终将这4个地区的发展潜力进行比较,其发展潜力结果是六枝盘县钟山区水城县,根据得出的结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皆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密闭室碱吸收法对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的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进行为期1年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皆伐后前4个月土壤呼吸显著高于对照(未伐地)的,皆伐6个月后则显著低于对照的,但伐后1年内的平均土壤呼吸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分别在伐后的5个月和6个月内显著高于对照的,但此后则与对照的无显著差异。皆伐地根系呼吸除在伐后当月显著高于对照的外,第3个月迅速降低至消失。皆伐地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矿质土壤呼吸最大值出现时间均较对照的有所提前。伐后1年内皆伐地枯枝落叶层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分别为34·5%、63·9%和1·6%,而对照的则分别为23·4%、50·1%和26·5%。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共同解释皆伐和对照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54%和90%。皆伐地土壤呼吸及各分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低于对照的,但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则高于对照的。皆伐地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和枯枝落叶层呼吸的Q10分别为1·42、1·53和1·34,而对照的土壤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枯枝落叶层呼吸和根系呼吸的Q10则分别为2·42、1·81、2·40和4·41。  相似文献   
7.
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酚类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原位试验模拟氮沉降,研究其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杉木林(CUL)、浙江桂(CIC)和罗浮栲林(CAF)3种林分土壤多酚、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每个林分设置对照(CK,0 kg/(hm2·a))、低氮(LN,30 kg/(hm2·a))和高氮(HN,100 kg/(hm2·a))3个处理。结果表明:针叶杉木林土壤多酚含量最高,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且均与另两个阔叶树种林分差异显著。杉木和罗浮栲林土壤多酚含量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浙江桂多酚受HN处理影响不大,仅LN处理显著降低49.4%。氮沉降主要表现为降低土壤单宁含量,LN处理分别显著降低杉木林、浙江桂和罗浮栲林单宁含量43.5%、70.0%和79.5%;而HN处理仅降低阔叶林土壤单宁含量。然而,氮沉降增加土壤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L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杉木、浙江桂和罗浮栲林土壤可溶性糖48.8%、19.2%和19.8%。各林分凋落物中多酚、单宁和可溶性糖含量受氮沉降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不同热解温度对生物质炭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木荷(Schima superba)的凋落物为研究材料,选择不同热解温度(250、350、450、550、650和750℃)分别制备生物质炭,研究不同热解温度以及不同材料对生物质炭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的含碳量、C/N比和灰分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但可溶性碳含量和挥发性物质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变化。2种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的pH值介于5.96~11.93之间。回归分析发现,2种类型生物质炭,挥发性物质与热解温度呈现了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统计分析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由杉木和木荷凋落物制备的生物质炭,其灰分、含碳量以及挥发性物质,差异并不显著;但含氮量、C/N比和可溶性碳含量,差异则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在两种水分条件即60%和90% WHC下,添加硝酸盐(NH4NO3,N 300 mg kg-1)和亚硝酸盐(NaNO2,N 1 mg kg-1)对中亚热带天然森林土壤N2O和NO产生过程及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60% WHC的情况下,高氮输入显著抑制了N2O和NO的产生(p<0.01);但当含水量增为90% WHC后,实验9h内抑制N2O产生,之后转为促进.所有未灭菌处理在添加NO2-后高氮抑制均立即解除并大量产生N2O和NO,与对照成显著差异(p<0.01),在60% WHC条件下,这种情况维持时间较短(21 h),但如果含水量高(90% WHC)这种情况会持续很长时间(2周以上),说明水分有效性的提高和外源NO2-在高氮抑制解除中起到重要作用.本实验中N2O主要来源于土壤反硝化过程,而且加入未标记NO2-后导致杂合的N2O(14N15NO)分子在实验21 h内迅速增加,表明这种森林土壤的反硝化过程可能主要是通过真菌的“共脱氮”来实现,其贡献率可多达80%以上.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未灭菌土壤NO的产生速率与N2O产生速率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土壤含水量越低二者相关性越高.灭菌土壤添加NO2-能较未灭菌土壤产生更多的NO,但却几乎不产生N2O,表明酸性土壤的化学反硝化对NO的贡献要大于N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