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生态果园的建设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的岩溶峰丛洼地是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是自然条件最恶劣、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区域。本文根据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建设以桃树为主,采用金银花、旋扭山绿豆作为果园覆盖植物,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的生态果园,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该模式是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态农业立体模式,是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和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岩溶内涝灾害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岩溶地区特有的一种与岩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广西岩溶区的主要岩溶内涝有峰丛洼地内涝、峰丛(峰林)谷地内涝、岩溶平原内涝、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过渡带内涝4种类型,其中,峰丛洼地内涝的发生率最高、面积最大。水文二维结构、降水、人为干扰是影响岩溶峰丛洼地内涝诸多因素中的主要因子。峰丛洼地内涝灾害的分类、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居民点和耕地分布情况、治理工程的投资效益比和内涝形成原因决定了应首先采取预防、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普适性措施,在内涝最严重的低峰丛洼地和高峰丛洼地区域,还要实施针对性的水利工程和生态措施,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是"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布局的关键,建立"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模型,可以为国家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布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根据"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方法,从气候、能源、社会经济、水文因素4个层次中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安塞县、陇县、西乡县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3个地区发展"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区域适宜性顺序为陇县>西乡县>安塞县。【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岩土样分析法、编制TM遥感数据影像图法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其他喀斯特地貌相比,峰丛洼地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表现为:峰丛洼地石灰性土壤Ca、Mg的淋溶系数大,酸不溶物含量多,土壤缺乏C层,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长受辐射逆温、日照少、温湿度时空分布不均的限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西南喀斯特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图、石漠化分布图和峰丛洼地分布图,对这3个图的空间叠加分析发现,石漠化和峰丛洼地分布区是纯灰岩集中出露的地区,峰丛洼地分布区又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石漠化是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生态恶化的典型表现。石漠化已经成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灾害之源和贫困之源。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分析六盘水峰丛洼地地区平均气温、降水量、石漠化水平、平均文化水平、人均年收入、人口密度等6个因子的单因子分布图,运用空间叠加理论,将各个专题图叠加并加以分区,对各区进行分析,最终建立了相适应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6.
邓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48-9350,9406
以六盘水钟山区为例,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六盘水市钟山区城市化对应产业结构演进支撑模型和产业结构演进对应城市化反馈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分析,揭示了六盘水钟山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作用机理,以期为钟山区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及同类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保障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开展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为例,基于土地自然资源、土地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构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Map GIS软件提取评价因子的基础数据;其次,采用AHP确定权重,并应用多因素加权和法计算15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自然环境质量综合分值;再次,运用频率直方图将大化县自然环境质量划分为3个等级,并绘制其空间分布图;最后,通过叠加地貌图分析得出,空间分布图与大化县地貌形态基本吻合;可将大化县划分为4个管制区,分别为东北高峰丛洼地禁止区、中部中峰丛洼地优化区、西北丘陵山地控制区、东南峰林谷地协调区,并针对各区提出土地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是我国柑橘果园面积和喀斯特峰丛洼地分布最广的省份。目前,对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峰丛洼地橘园土壤的入渗特征还缺乏了解。为了更好的支撑喀斯特峰丛洼地柑橘产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桂林地区典型白云岩峰丛洼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表置式环式入渗仪结合染色(亮蓝)示踪方法开展土壤入渗试验,定量刻画了洼地和梯田橘园土壤基质入渗与优先流入渗特征。结果表明:(1)基质入渗是该地区橘园水分入渗的主要方式;(2)基质稳定入渗速率差异显著且表现为洼地橘园(91.60~145.75 mm/h)大于梯田橘园(35.02~44.78 mm/h),优先流稳定入渗速率差异同样显著且表现为洼地橘园(79.78~118.30 mm/h)大于梯田橘园(12.63~23.18 mm/h);(3)优先流入渗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土壤染色面积并不是随土层的深入而递减;(4)梯田染色深度(17.4 cm)显著小于洼地(25.5 cm),梯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0~5 cm范围内的染色面积占总染色面积的61.23%,洼地相同范围内染色面积仅占38.95%;(5)梯田与洼地相比,优先流路径更少,优先流发育程度更低,潜在的增加了橘树对土壤水分的可利用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喀斯特峰丛洼地橘园的水文过程,并为峰丛洼地橘园的土壤水分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西岩溶山区栽培果树生态适应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和引进适宜不同地质背景岩溶区域栽培的优良果树品种,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选择了南方优质梨、枇杷、无核黄皮、桃、日本板粟等几种果树优良品种在广西岩溶峰丛洼地的都安县三只羊乡和峰丛谷地的全州县白宝乡进行试种,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初步表现。观测结果表明,桃在两种立地条件下均表现良好,大果枇杷和无核黄皮适应都安三只羊的环境,全州县白宝乡宜发展落叶果树,如梨、桃、李、石榴、板栗。  相似文献   

10.
论述生态农业县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态环境指标、经济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三大指标的26个因素指标,对各项目、各子因素确定权重分值及计算方法,对各项指标的生态经济内涵作了说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14个生态农业县三年建设结果的评价,对规范和衡量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水平,加快生态农业向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弄拉屯是典型的峰丛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岩溶地质背景比较特殊,碳酸盐岩地层中含有泥硅质成分,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为发展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弄拉人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以林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的绿色经济新格局,使昔日的穷村成为了今天的"科普文明村"和"全国小康示范屯",从而创建了一个山区经济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脱贫模式,为岩溶地区人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关键因素入手,借鉴已有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方法(AHP),构建了三个层次共17个具体指标的区域性现代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常州市2011-2013年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情况,通过数据获取、确定不同年份评定系数、构造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计算综合效益评定系数等科学方法,对常州地区现代农业综合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遥感监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应用多种植被指数方法增强石漠化信息的不同效果试验,采用增强植被指数(EVI)提取石漠化信息,并利用mapgis6.x平台上开发的国产遥感解译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分类解译,野外验证表明,准确率达到89%。石漠化提取结果表明,石漠化易发生在相对高差大的峰林洼地、峰丛洼地和岩溶断陷盆地中,其发生率分别达42%、35%和44%。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浙江省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布局概况,并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为浙江省及其他地区的生态农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文章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方面共13个指标构建我国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前列的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结合《2018年浙江统计年鉴》及各市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生态农业效益主要基于生态农业社会辐射、生产效率、资源基础、现代化水平4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是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其次是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丽水市,较弱的是嘉兴市、湖州市、衢州市、舟山市。整体而言,浙江省生态农业效益排名暂时呈现浙中最优,南北两面居中,东西两翼靠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为在传统定性分析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实现对其发展潜力的定量评价,构建了一套包括IMS 3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和14个四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的等级并进行量化,采用熵权法和EAHP结合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可拓理论建立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潜力物元可拓模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指标和发展潜力的隶属等级,对模型进行蒙特卡洛模拟以确定敏感性因素,最终以漯河市食品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分析,得出其IMS指标和发展潜力在评价期间均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论述研究区耕地环境特点入手,介绍了研究区耕地整理的主要措施,详细地分析了耕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南方裸露岩溶峰丛洼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情况下,进行耕地整理是改善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途径.耕地整理能显著增加峰丛洼地地区有效耕地面积,使研究区有效耕地面积增加10.18hm2,增幅达46%;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58.17%,有效N、P、K含量平均增幅均超过80%,有效Cu、Zn含量平均为整理前的2.87倍;减少水土流失,整理后地表径流深度与土壤侵蚀模数均下降70.68%;降低以NO3-、总磷等为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污染,降幅约40%;改善小气候并使区域耕地景观更富多样性,耕地整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有助于正确认识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态势,明确其发展定位和思路,由此构建了由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和旅游业现实发展力2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旅游业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借助强与弱指数及平均排名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从强与弱指数来看,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的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强于现实发展力,发展潜力最大;渝东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支持力与现实发展力相当,但都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发展潜力较弱;渝东北地区的旅游业现实发展力超过支持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较小,发展潜力最弱.②利用平均排名指标,可以将重庆市40个区县划分为旅游业发展潜力大、潜力较大、潜力较小和潜力小4个区域.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综述国内外生态农业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学模型和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生态农业评价理论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评价指标矩阵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安徽芜湖市为例,对芜湖市郊区、南陵县、芜湖县和繁昌县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比较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陵县和芜湖县的生态环境较好,是发展生态农业较好的区域,繁昌县和芜湖市郊区生态环境较差,污染严重,发展生态农业受到较大限制。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说明该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时空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区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变异特征,运用传统统计方法研究贵州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黔南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养分表现出较高的时空变异性,季节变化和坡位对该区域不同土壤养分因子的影响各异,土壤全磷、速效磷表现出养分洼积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从品种选择、育苗方式、选地、栽植时间、栽植方法、管理措施、采收及留种7个方面介绍了葛藤在喀斯特岩溶高原和岩溶峰丛洼地区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