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授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苦槠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苦槠对闽楠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苦槠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从生化角度看苦槠与闽楠的种间关系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2.
以2年生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的粗壮主侧枝为实验材料,采用600 mg·L~(-1)的ABT1溶液预先处理5 min,以m(黄泥土)∶m(泥炭土)=1∶1混合为基质,进行扦插,研究不同扦插时期大头典竹生根特性和扦插生根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600 mg·L~(-1)的ABT1处理对扦插生根具有重要影响,处理后的插条生根率最高可达69.84%。大头典竹侧枝扦插生根属于潜伏不定根原基生根型,具体过程分为根的诱导时期(0~14 d)、表达时期(14~21 d)和伸长时期(21~35 d)3个阶段。扦插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则呈现相反变化趋势。在扦插生根过程中氧化酶活性呈规律性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时期呈上升趋势;在不定根表达形成期,POD、PPO活性下降,IAAO活性急剧上升,SOD活性保持稳定;在不定根的伸长时期,IAAO和PPO活性下降,P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SOD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直接 供给人们食用,还可以进行生产加工,满足人们更多生活需求。另外玉米还可以用作饲料,用于 工业生产当中。但是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病虫的侵害,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对此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玉米进行管理就显得十分关键,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提高玉米的 产量,保证其质量,从而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闽楠全基因组数据对bZIP(碱性亮氨酸拉链)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在闽楠根系水分胁迫下的作用,确定关键调控基因。为进一步探究闽楠根系抵御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势作用元件以及蛋白互作分析,并通过qRT-PCR验证基因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在闽楠基因组中共鉴定出52个bZIP转录因子,划分为10个亚家族;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bbZIP可能响应光照、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以及生长发育等生物学过程;转录组数据分析显示,PbbZIP15在干旱/水涝胁迫下的表达量较高,PbbZIP40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量较高;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基本一致。【结论】PbbZIP15和PbbZIP40是调控闽楠根系水分胁迫的2个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勃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花吊丝竹(Dendrocalamus minor)和大头典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3个竹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与氮肥混施对竹子叶片抗性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减缓了3个竹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了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的上升;(2)在一定用量保水剂和氮肥处理下,3个竹种能够提高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用量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处理对3个竹种抗性生理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法表明勃氏甜龙竹和花吊丝竹最佳处理为30 g·丛~(-1)保水剂和200 g·丛~(-1)氮肥混施,大头典竹最佳处理为60 g·丛~(-1)保水剂和400 g·丛~(-1)氮肥混施,勃氏甜龙竹和花吊丝竹在较低用量的保水剂和氮肥混施处理下就能够达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铝毒害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林业和环境问题。采用正交回归旋转试验设计,通过苗木水培试验,应用数学建模分析培养液不同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营养浓度以及pH值对杉木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性Al胁迫时期影响因素对杉木幼苗NR活性的影响各不相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DL-异柠檬酸-γ-内酯及pH值对杉木幼苗NR活性影响的线性作用逐渐减弱,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少,系数也呈下降的趋势;在活性Al、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着pH值增大而略微增大;在培养液pH值、DL-异柠檬酸-γ-内酯以及营养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着活性Al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在培养液pH值、活性Al以及培养液营养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着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的增大而显著上升;在培养液pH值、活性Al以及DL-异柠檬酸-γ-内酯浓度一定时,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杉木幼苗NR活性随培养液营养浓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配比菌肥对土壤养分及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年生油茶盆栽施用不同配方的生物素菌肥K1(5 g菌肥)、K2(5 g菌肥+21.40 g N肥)、K3(5 g菌肥+18.86 g P肥)、K4(5 g菌肥+50 g复合肥)、K5(10 g菌肥)、K6(10 g菌肥+21.40 g N肥)、K7(10 g菌肥+18.86 g P肥)、K8(10 g菌肥+50 g复合肥),分析不同菌肥配比对油茶植株生长量、生理指标和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油茶苗高和地径生长均有提高,但K7处理的生长量最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K7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幅最大,K8处理油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幅最大;不同菌肥配比皆可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但K7处理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提高最显著;而K6处理土壤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幅最大。因此,K7处理为促进油茶生长的最佳生物素菌肥配方。  相似文献   
8.
采用典型抽样法,以福州市区11个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种类组成、来源情况、群落优势成分、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较丰富,有654种,隶属于137科420属,本地种(392种)多于引进种(262);(2)乔、灌木层的优势种不明显,草本层、层间层反之,并以本地种居多;(3)均匀度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4)物种多样性依次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层间层.  相似文献   
9.
基于2×2联列表,以χ2检验为基础,结合共同出现百分率JI、联结系数AC以及点相关系数PCC,测定了福建省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受樵采干扰后闽楠林乔木层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闽楠林乔木层联结程度达到显著的种对很少,群落内105个种对中,7对正联结达显著以上水平,98对(占93.3%)联结不显著,种的分布较独立。与未受干扰的闽楠林群落种间联结比较说明,干扰对闽楠林乔木层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有一定的影响。并讨论了抽样单元面积分别为100m2、200m2和400m2时种间关联测定的准确性,抽样单元面积为100m2时适宜对闽楠林主要种群进行种间关联测定。  相似文献   
10.
抽样调查表明,福州市区常见行道树约有25科35属44种,以棕榈科最多,有8属8种,其次是桑科榕属5种,其中以常绿树种和乔木占优势。重要值分析表明,乔木种类以榕树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果,灌木种类以黄金榕占优势。胸径处于25~30cm和树高处于6~8m的树木最多。最后,针对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