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2篇
农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分析机械损伤处理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萌蘖能力与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从酶活性代谢生理角度阐述杉木萌蘖机制,为解决杉木无性系萌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杉木无性系洋020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去顶和未去顶处理,0、3、6 cm埋土深度处理,在萌蘖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取样,观测无性系萌蘖状况,通过酶活吸光度方法测定杉木无性系萌蘖过程中枝叶、基部韧皮部、根尖等不同器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去顶和未去顶不同埋土深度杉木无性系苗萌蘖能力均呈降低的趋势,且不同埋土深度处理会影响植物的抗氧化酶的活性。随着埋土深度的增加,杉木幼苗枝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CAT活性呈下降趋势;埋土6 cm处理有利于增强枝叶及根尖POD的活性。  结论  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对杉木无性萌蘖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埋土深度,去顶处理杉木无性系的萌蘖能力高于未去顶处理。不同器官植物抗氧化酶活性是影响杉木无性系机械损伤和不同埋土深度处理萌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图3表3参18  相似文献   
2.
3.
4.
5.
为揭示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 A-GSH)循环在杉木适应低磷和铝毒胁迫中的作用,以耐低磷和铝毒胁迫的杉木家系YX3及对低磷和铝毒胁迫敏感的杉木家系YX1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下[对照处理(CK)、低磷处理(-P)、铝处理(Al)和低磷加铝处理(-P+Al)]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As A-GSH循环代谢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胁迫处理下(-P、Al和-P+Al),2个杉木家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各自对照(-P处理下YX12叶片MDA含量除外),而且在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MDA含量均小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进一步分析表明,与各自对照相比,不同胁迫处理增加了2个杉木家系叶片中的As A和DHA含量,同时提高了其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而且除DHA含量外,在-P、Al和-P+Al处理下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APX、GR、MDHAR、DHAR和As A含量均高于敏感型杉木家系YX12。此外,耐性杉木家系YX3叶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 A/DHA值和GSH/GSSG值均高于敏感型家系YX12。因此,上述结果表明在不同胁迫条件下,杉木幼苗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和As 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减轻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不同胁迫处理下,2个杉木家系叶片抗氧化物质含量及As 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响应的差异表明耐性杉木家系YX3具有较高的As A—GSH循环效率和抗氧化物质再生能力,从而有效抑制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这可能是其具有较强耐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和水授提2种方式分别提取苦槠叶、根的生化物质,并用闽楠种子发芽试验评价苦槠对闽楠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2种方式浸提的苦槠叶和根的生化物质对闽楠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从生化角度看苦槠与闽楠的种间关系并不十分协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人为干扰强度对甜槠天然群落中主要种群甜槠和赤楠的分布格局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使甜槠种群的聚集性加强,而赤楠种群的聚集性降低.干扰强度对甜槠聚集性的影响随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对赤楠聚集性的影响则是随林龄增大呈现由小→大→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造林设计系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报道应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供造林设计使用的计算机造林设计系统,以辅助福建省闽北地区五个主要用材树种造林设计。本系统由各树种多种模型组成,采用Basic语言编程序,以Apple-Ⅱ型带汉字系统的微型机为工具,包括一个主程序和五个子程序。对于本系统,只要输入有关立地因子、经营水平,计算机经一系列数学模型运算与方案比较,即可打印出各树种在合理造林密度下的生长表,并打印出造林设计表,供林业工作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杉木、丝栗栲及木荷叶片的生化物质进行了初步的分离,并用杉木种子进行了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经木荷和丝栗栲处理的,就绝对发芽率和胚根长而言,其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促进作用大于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就鲜质量和干质量而言,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促进作用大于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经杉木处理的,就绝对发芽率、胚根长及鲜质量而言,杉木叶片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抑制作用大于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活性,而对于干质量而言,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抑制作用大于弱极性生化物质组分的.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南方近自然混交林营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中国南方人工纯林固有的弊病和传统混交林营造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近自然混交林的营造途径、重建原则、营造方法,最后分析近自然混交林营造的效益,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或造近自然混交林是中国林业振兴的必由之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