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冀棉818是以W112为母本,抗单258-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形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丰产、抗病虫等特点。阐述了冀棉818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合理密植条件下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研究合理密植条件下优化种植模式为突破点,以促进棉花增产和机械化种植为目标,设置了密度为75 000株·hm~(-2),行距依次为80 cm(Ⅰ)、75 cm(Ⅱ)、70 cm(Ⅲ)、(100+50) cm(Ⅳ)4种种植模式,以密度45 000株·hm~(-2)、行距80cm(CK)的种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结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棉花株高、茎粗无显著影响,而对果枝台数、结铃性等影响较大。处理Ⅱ、Ⅳ的果枝台数、单株成铃数、单位面积总成铃数、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处理Ⅰ、Ⅲ。由此表明,黄河流域棉花机械化种植的合理种植模式以密度75 000株·hm~(-2)条件下的100 cm+50 cm大小行种植和75 cm等行距种植模式较为适宜。该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机械化植棉以及实现高产再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抗虫棉广泛种植,棉铃虫的危害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棉花盲蝽象的危害日趋严重,现在已经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如果不能及时防治,会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4.
冀中南辣木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一套适宜冀中南的辣木栽培技术,从选种、播前准备、苗床准备、播种育苗及幼苗管理、移栽定植、田间管理、树体管理、采收、越冬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葛朝红  周永萍  高倩  孙辉  燕建召  张香云  张建宏  师树新 《种子》2020,(4):120-122,F0003
冀棉818以W 112为母本,抗单258-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育成的棉花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早熟、丰产、抗病虫的特性,是早熟棉区和晚春播较理想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6.
从制种田的选择与亲本种植、苗期管理、蕾期管理、去雄授粉期管理、吐絮收获期管理及制种田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杂交制种棉田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河北冀棉经作科技有限公司来说,质量可谓是立业之本。从成立到现在的短短九年多时间,冀棉公司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棉花种子专业提供商,质量可谓是其中最硬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冀棉818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及其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该试验根据辣木本身的特征特性,进行不同育苗基质出苗及生长情况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出苗率、幼苗的健壮程度,还是播种后20d的平均株高来看,营养土最为理想,出苗率为78.9%,幼苗生长健壮,平均株高为8.4cm;其次是园土,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壮,平均株高为7.3cm;再次是营养土、鸡粪和园土,比例为1∶1∶1,出苗率为71.1%,幼苗生长较弱,平均株高为5.3cm,;最差为鸡粪、园土和沙子,比例为1∶0.5∶1,出苗率为46.7%,幼苗生长弱小,平均株高为5.0c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棉花纤维品质对其絮用性能的影响,测试比较了18个棉花品系的棉纤维品质、吸水率及其絮片的保温性能、压缩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89%、9.49%和14.04%;将所有参试材料分成吸水率差异显著的5个子集,子集内无显著差异;吸水率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系数为0.519,吸水率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参试纤维的絮片保温率在83.76%~90.36%;压缩回弹性在25.86%~80.64%,数据变化区间较大;保温率与压缩回弹性均与纤维马克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棉纤维的品质分型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