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有机谷子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选地整地 选择适宜的地块忌涝洼地,选在岗地和地势较高的肥沃地块.前茬作物为大豆、玉米、高粱均可. 前茬作物收割后及时灭茬,秋翻,翻深15~20cm,之后立即耙压,春季随起垄施入标准腐熟农肥30-40m3/hm2,起垄宽65cm.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污染及其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作物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它包括大气、水质、土壤及规范的生产操作技术。随着近几年来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大量排放,已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化肥、农药残留污染土壤和水体,也时刻在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居民饮食安全,仅就有机氯农药这一项,全国检出粮食类超标率就占15%~20%。另外排放的污水有90%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进入江河湖海和农田灌溉水,给农牧业带来极大危害。为保护作物品质和提高产量,维护食品消费安全,必须对环境污染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及时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地采样对黑碳进行量化研究。[方法]利用相对密度分组方法探讨了长白山典型森林土壤黑碳含量及在不同有机碳组分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碳(BC)含量在表层(A11)、亚表层(A12)分别为6.39~16.55 g·kg-1、1.44~6.16 g·kg-1,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1)。在A11、A12层中,轻组有机碳(LFOC)平均含量分别为66.66 g·kg-1、6.65 g·kg-1,轻组黑碳(LFBC)平均含量分别为5.63 g·kg-1、1.21 g·kg-1,同时,LFBC/LFOC在A12层(10.02%~34.89%)显著高于A11层(6.99%~14.45%)(p﹤0.01);A11、A12层重组有机碳(HFOC)平均含量分别为49.16 g·kg-1、36.55 g·kg-1,重组黑碳(HFBC)平均含量分别为2.69 g·kg-1、1.44 g·kg-1,HFBC/HFOC在A11层(3.36%~8.08%)和A12层(3.21%~7.58%)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土壤中LFBC/LFOC显著高于HFBC/HFOC(p﹤0.01),LFBC/BC显著高于HFBC/BC(p﹤0.01)。[结论]长白山典型森林土壤中黑碳的含量、比例均较高;土壤表层(A11)有机碳、黑碳含量及各组分有机碳、黑碳含量均高于亚表层(A12),均随着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轻组、重组有机碳中均含有一定比例的黑碳,黑碳主要分布在轻组分中;轻组、重组有机碳与组分中黑碳均显著相关,轻组中相关系数大于重组。  相似文献   
4.
内聚力-张力学说(C-T学说)是目前解释高大树木体内水分上升机理的唯一理论,但对其的质疑从来没有停过。本文就该理论中关于负压的使用提出几点疑问。在C-T学说中,张应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张力)具有和大气压强、静水压强、水势相同的单位-帕斯卡,且都可为负值,即负压。由于四者单位相同,张应力的负压被等同于负的大气压强、负的静水压强和水势。然而,四者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不能相互比较和代替。负的大气压强和负的静水压强在物理学上不存在;水分在水势的作用下可以自由扩散,水分子间内聚力消失,而被蒸腾拉力往上拽时水分子间需要具有强大的内聚力才能承受张应力,因此,植物体内水分的水势和张应力不可能共存。张应力、水势、大气压强和静水压强四种负压只有一种是存在的,C-T学说需要对该理论中涉及到的负压进行重新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草酸或柠檬酸溶液,系统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下,草酸和柠檬酸对土壤Pb胁迫下长白落叶松幼苗多种生理生化特性、元素吸收及生长的影响,特别是叶绿素荧光参数、根系形态特征及养分元素吸收状况。结果表明,Pb胁迫对长白落叶松产生毒害,叶片细胞膜透性和F0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和Fv/F0比率)、根系表面积、长度、体积和比根长均下降。细根和叶片K、Ca、Fe、Pb含量及细根Mg含量显著增加,但叶片Mg含量降低,根、茎和叶干质量也显著降低。时间越长Pb对苗木的毒害越重。外源草酸和柠檬酸处理使上述生理生化特性和根系形态指标均向相反方向变化,并显著提高根、茎和叶等各部分干质量,提高了苗木对Pb胁迫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有机酸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一般在20或30 d,5.0或10.0 mmol/L效果最佳,且柠檬酸效果强于草酸。草酸和柠檬酸降低苗木细根和叶片Mg、K、Ca含量, 但增加Fe含量。较低浓度有机酸处理时,苗木细根和叶片Pb含量降低,此时苗木对Pb胁迫的解毒机制主要体现在外部排斥机制,而较高浓度时(5.0~10.0 mmol/L)Pb含量却升高,此时内部耐受机制发挥的作用更大,但也不排除2种机制同时起作用的可能性。研究能为有机酸应用于植物修复土壤Pb胁迫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为东北林区Pb胁迫土壤的有效利用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有机红小豆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小豆属短日照喜温豆科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宜在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生长,pH值6.3~7.3为宜.环境质量条件符合有机食品生产环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北部试验林火影响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地进行严密监控下的秋季野外林火点烧试验。通过样地网格布点和火烧前后对比监测,研究林火影响下土壤(0-10cm)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动态。结果显示,林火过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因火烧强度和时间阶段而异,各阶段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林火强度格局相一致。轻、中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的即时影响不显著;经过第2年融雪季和雨季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的小幅递增,平均增幅3.5%~4.2%;至火烧后第3年秋季显著回降。重度火烧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极显著的即时下降,平均降幅14.6%;经过第2年融雪季和雨季后,变化呈两极分化,大部分点位持续大幅度降低(平均降幅25.4%),个别点位大幅度增高(增幅78.7%);至火烧后第3年秋季,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降低点位有机碳含量平均降幅39.9%,个别增高点位有机碳含量增幅却高达107.2%。轻、中度火烧土壤有机碳增高的主导因素是植被和枯落物层有机颗粒物、炭化颗粒物以及半腐烂死细根混入等;而其后期回落则主要与表土层塌缩有关。重度火烧土壤有机碳降低的主导因素是表层有机碳燃烧损失和高温挥发损失,以及后期的侵蚀损失等;其后期局部区域大幅增高,主要是洼地有机碳堆积所致。另外,表土塌缩、烧毁、侵蚀均导致采样深度下延,下层土壤对含量指标的"稀释效应"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重要叠加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培育富硒山野菜为目标,在森林暗棕壤上进行了5种山野菜施硒试验。硒肥种类为亚硒酸钠,施硒量分别是0.066、0.222、0.666、2.222、6.666g/m2。结果表明,暗棕壤对外源亚硒酸钠态硒具有较强的吸收和保持能力,在试验剂量范围内,施入的硒经过1个生长季后仍有70%~97%保留在原施硒土层中。在土壤施硒条件下,典型暗棕壤上生长的多年生山野菜婆婆丁(Taraxacum mongolicum)、小根蒜(Alliummacrostemon)、广东菜(Mat-teuccia struthiopterls Todaro)、猴腿蕨(Athyrium multidentatum)、小叶芹(Aegopodium alpestre Ledeb)都能高量富集硒,含硒量可达对照的10~100倍以上,但不同植物富集硒的能力存在差异。从硒在土壤中的存留率、植物积累硒的数量、模式以及施用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大部分山野菜适宜的施硒量应在2.222g/m2以下,广东菜适宜施硒量应在0.666g/m2以下。通过试验得出,暗棕壤施用硒微肥是栽培富硒山野菜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