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2年生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实生苗为砧木,通过比较不同嫁接方法、不同接穗和不同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旨在探索红锥嫁接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双面切接法适宜红锥嫁接育苗;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是较好的嫁接接穗;除7月和8月外,其他月份均可进行红锥嫁接育苗。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格木不同天然种源家系苗的生长差异,选出相对速生的优良种源,本研究对8个格木天然林种源、110个家系1年生的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指标进行测量,结合各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的格木苗期生长量差异显著,具备种源选择的基础;不同种源的苗期生长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具备从优良种源内选择优良家系的基础;苗期生长量与种子大小、种子厚和千粒重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大粒、饱满种子可作为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的初选参考指标。初步选出浦北、北流种源作为格木优良种源。本研究为格木速生种源及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旨在为杜仲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利用9对基因组SSR引物对42个杜仲群体的868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2个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2)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2个群体宜分为2个类群;(3)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杜仲的遗传变异主要在群体内,占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7%,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本研究认为: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杜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杜仲的遗传变异以群体内的变异为主,保护杜仲的遗传多样性时,应保存尽可能多的种群和特异单株。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凭祥27 a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马尾松不同产脂类型针叶形态特征差异,探讨产脂量与针叶形态特征的关系,为马尾松高产脂优树选择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针叶长度: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2)针叶鲜重: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3)针叶叶柄厚度:2年生针叶>1年生针叶,高产脂类型>低产脂类型。4)马尾松产脂量与1年生针叶和2年生针叶形态特征均呈正相关关系。与1年生针叶长度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43。马尾松不同产脂类型的针叶形态特点不同,通过了解产脂量与针叶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为下一步进行马尾松高产脂优树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表型性状构建杜仲雄性资源核心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06份杜仲雄性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测量杜仲雄花和叶片等相关的22个表型性状,从遗传距离、取样方法、取样比例、聚类方法 4个层次探讨了构建杜仲雄性资源核心种质的最佳取样策略。应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R)4个参数来检验各取样策略的优劣。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结果表明:"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10%的取样比例+马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取样策略最佳,其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6.36%、100%和157.62%。核心种质的最终取样比例为10.8%。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22个表型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不显著。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在22个指标上的均值符合率在92%~100%之间,最大值、最小值符合率为100%,多样性指数符合率在89%~100%之间。原始种质和核心种质的前10个主成分相同,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4.834%和90.422%。获得的33份杜仲雄性种质能够代表306份原始种质的表型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6.
蒜头果(Malania oleifera Chun et S.Lee ex S.Lee)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极小种群稀有濒危植物,仅桂、滇少数县市有分布,其作为木本油料树种开发应用价值极高。文中对当前蒜头果的资源分布及数量、开发利用价值、育苗及造林情况和濒危原因等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分析,并从资源保存和育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研究思路,以期为蒜头果种质资源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相似文献   
8.
14个杏李品种的ISSR分析及分子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杏李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22条引物对14个杏李品种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05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95%;建立了11个内眼无法区分的杏李品种的分子识别卡,用3条引物的3个特异性识别位点即可将11个杏李品种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4个杏李品种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4.6632,味馨与其它品种之间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0.332,风味玫瑰与味厚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为2.3462;UPGMA聚类分析可将14个供试品种分为两组,即含有杏基因75%李基因25%的‘味馨'单独分为1组,其他品种均含李基因75%以上杏基因25%以下,聚为另1组;第2类进一步可细分为5个亚组,其中'味馨'、'风味皇后'、'味王'单独成类,与其它品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为开展杏李、杏和李之间远缘杂交实验及良种培育、砧木改良等提供较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讨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种子为原料开发食用植物油和食品源的可能性。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对广西产格木种子开展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格木种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水分含量分别为:19.00、9.40 g/100 g和7.70 g/100 g;蛋白质中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7种,占34.06%;脂肪中含有11种脂肪酸,其中人体必需的脂肪酸2种,占37.44%;含有V_E和钙、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格木种子可以长期自然条件下贮藏,具有一定的食品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