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海南坡鹿饲草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与喜食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测定海南坡鹿饲草的喜食性;采集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并分析其与饲草喜食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增加,饲草的喜食性显著提高,海南坡鹿优先摄取粗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的饲草.灌木类饲草的粗蛋白质、铁、锰、锌和铜含量分别为12.24%、265.44、61.43、26.72和17.82mg/kg,均显著高于草本类饲草含量(依次为9.39%、142.67、34.05、13.67和9.44mg/kg).灌木是海南坡鹿旱季长达半年多时间里在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得以维持平衡的生态营养需要的重要营养源.对海南坡鹿饲草资源量的研究表明,大田保护区围栏内坡鹿喜食的灌木类饲草的可采食资源量在逐步减少,这是由于它们被坡鹿长期选择性采食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迁地保护的海南坡鹿种群可以分为野放、半野放和圈养等3种主要类型。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最多,约占迁地保护种群个体总数的55.3%;其次为半野放种群,其个体数量占35.6%;圈养种群个体数量最少,只占9.1%。半野放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坡鹿种群恢复方式。在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中,应该增加半野放种群个体数量。本文就海南坡鹿的迁地保护提出了7点保护管理及科学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2年3月至7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一对栗鸮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这对栗鸮最早在3月23日产卵,窝卵数4枚,卵的受精率为75.00%,4月末至5月初出壳,孵卵期36~42d,受精卵的孵化率及雏鸟的成活率均为100.00%,雏鸟生长迅速。孵卵和育雏由雌雄鸟共同完成,亲鸟护卵性极强,随着雏鸟的长大。亲鸟暖雏和护雏的时间逐渐减少。栗鸮的食物主要是啮齿类、蜥蜴类和蛙类,还包括一些鸟类和昆虫。  相似文献   
4.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除了每年进行的海南坡鹿专项调查以外,没有开展过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由海南省林业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海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及有关保护区组成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于1997年6月和11月对大田保护区进行了重点地区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南坡鹿的生境管理与种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属偶蹄目鹿科草食动物,它的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分类上为泽鹿(Cervus eldi)的一个亚种,目前种群数量十分稀少.笔者自1983年进入保护区工作以来,先后对海南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境内的海南坡鹿比进行过生境.食性、习性、种群动动变比等多方面的研究,并直接参与保扩区的管理工作.为了揭示海南坡鹿种群变比与不同的生境管理措施之间的密切关系,现将以20年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五指山地区洞穴型蝙蝠夏季栖息地的特点和资源状况,于2007年7-8月在五指山地区对13个洞穴进行调查。共采集到蝙蝠14种,其中褐扁颅蝠Tvlonvcteris robustula为海南蝙蝠新纪录,犬蝠Cynopterus sphinx等7种为五指山地区蝙蝠新纪录,洞穴型蝙蝠10种,占海南岛已知洞穴型蝙蝠18种的55.56%。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提示:多数洞穴型蝙蝠分布于低海拔(0-400 m)区域,倾向于高温高湿度的洞穴作为夏季栖息场所,物种分布型的热带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不同种类的蝙蝠多度和频度差异较大。最后,根据蝙蝠的栖息地特点和濒危状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海南坡鹿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 是泽鹿(Cervus eldi)的四个亚种之一,仅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岛。是珍稀的热带鹿类动物,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坡鹿保护的历史沿革 根据部分县忘记载,海南坡鹿在历史上曾广泛地分布于海南岛山地外缘广大丘陵平川,沿海台地的稀树草原及灌丛草地地带。较早记载坡鹿的是琼台志(1521),此外还有:澄迈(1672,1908)。琼山(1687,1811)、定安(1690,1878)、乐会(1687)、 崖州(1694)、 儋 州(1706,1936)。陵水…  相似文献   
9.
<正>在祁连山生活着一种许多人并不熟悉的猫科动物兔狲。在有关青海野生动物的资料里,提到兔狲,大部分资料都显示其分布在遥远、人烟稀少的玉树和果洛。即使在玉树、果洛,兔狲也偶见于多岩石的高山草原、高山草甸、荒漠及山地沟谷等环境中。和其他猫科动物一样,兔狲是夜行性动物,多在黄昏活动和猎食。兔狲视觉和听觉发达,一有风吹草动就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人们很难近距离与其对视一眼。  相似文献   
10.
兔狲育儿记     
兔狲是行踪隐秘的猫科动物,一般栖息于灌丛、草原、荒漠与戈壁,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独居,昼伏夜出。因其生活习性独特,人们平时很少见到它们。我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天峻片区跟踪观察兔狲快6年了,发现在每年的发情交配和哺乳期间最容易看见它们,此时的兔狲对人类活动几乎不屑一顾,所以也是拍摄兔狲生活场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