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云南滇红玫瑰(ZY)与墨红玫瑰(DH)两种云南主要的食用花卉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比较两种玫瑰花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花瓣中共检测到82种代谢产物,包括55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7.07%)、16种生物碱(19.51%)、7种酚胺(8.54%)、4种吲哚类生物碱(4.88%),其中滇红玫瑰中谷胱甘肽含量是墨红玫瑰的26.35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而L-天冬酰胺和S-(5'-腺苷)-L-高半胱氨酸却是墨红玫瑰中特有的物质,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与墨红玫瑰相比,滇红玫瑰15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表明墨红玫瑰较滇红玫瑰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滇红玫瑰高表达成分使其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3.
辣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木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辣木叶乙醇初提物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萃取,得到辣木叶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同时对各萃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辣木叶的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3个提取层对DPPH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在相等的浓度条件下,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酸乙酯层、二氯甲烷层、石油醚层。虽然抗氧化活性较V_C弱,但浓度达500μg/mL以上时,辣木叶各层提取物均能清除90%左右的DPPH自由基。[结论]该研究为辣木叶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的进一步分离奠定了基础,并为辣木叶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或天然日化产品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紫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并经正交实验选定紫竹茎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3C1D1:即提取温度为90℃,提取次数为4次,回流时间为60min,料液比为1:15。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油辣木幼苗设置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则是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强度下先增后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在处理前期变化不大,而后期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且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加大;相对电导率也都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和干旱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都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绿素变化范围不大,但均低于对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对其抗旱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雪莲果茎叶萃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茄腐镰刀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为受体,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雪莲果茎、叶有机萃取物对供试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雪莲果茎和叶中的几种萃取物对茄腐镰刀菌、玉米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随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浓度时雪莲果叶萃取物抑菌作用强于雪莲果茎萃取物.相同浓度的雪莲果茎、叶萃取物对同一供试菌株的抑菌率几乎都出现如下规律:最后水相物>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说明雪莲果叶中对3种供试菌株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主要分布在高极性溶剂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探讨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溶剂和提取次数对柿叶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了最佳提取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柿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2h,提取2次,料液比为1 g:30 mL;总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60%乙醇回流提取1h,提取1次,料液比为1 g∶20mL.本研究为节省提取工艺成本、降低能耗和工业化生产的合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柿叶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滇重楼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抗菌能力,采用切块法分离内生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初步鉴定内生真菌,采用对峙试验法分析内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滇重楼植物中分离到98株内生真菌,经微生物学形态观察,初步鉴定归属于4个目,6个科和12个属。分别是根霉属(Rhizopus)、镰孢菌属(Fusa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束丝菌属(Ozonium)、组丝核菌属(Sclerotium)、青霉属(Penicill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梳霉属(Kickxella)、筒孢霉属(Cylindrium)、刚毛孢属(Pleiochaete)、小单头孢霉属(Acremoniella)及孔球孢属(Gilmaniella)。对植物土传病原菌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有抑菌效果的共有8株,其中PPC-78和PPC-43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强,PPC-43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率分别为88.76%、93.67%和82.31%,而PPC-78的抑制率分别是93.55%、100.00%和95.88%。  相似文献   
9.
滇牡丹是我国西南特有的野生牡丹,属于濒危物种,在观赏、新品种培育及药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和利用价值。为研究滇牡丹果荚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用其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化合物清除DPPH能力研究了其抗氧化能力,并通过TLC、1H-NMR和13C-NMR对具有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牡丹果荚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有多种单体化合物,其中有8种含量较多,用于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并且仅有2种化合物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余6种化合物不具抗氧化活性。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分别是2,6-二羟基-4-甲基苯甲酸乙酯和邻羟基苯甲酸丙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板栗苞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加;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板栗苞壳水浸液对同一受体作物的不同部位(芽和根)也有不同的化感效应,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幼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幼根比幼芽更敏感,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和绿豆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芽比幼根更敏感,小米和高粱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根比幼芽更敏感。相同质量浓度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种子的化感效应不同,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米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弱;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小米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小麦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弱或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