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北京室内饲养观察,环斑猛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4龄若虫越冬。卵期9.9±1.1d。若虫共5龄,历期315.0±4.9d。成虫羽化后7-25d交配,交配后22-23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杨扇舟蛾、黄刺蛾、杨叶蜂、舞毒蛾、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2.
褐菱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在北京室内饲养观察,褐菱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卵期12.1±1.0天。若虫5龄,历期61-83天。成虫羽化后8-30天交配,次年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对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叶蜂、榆毒蛾、黄刺蛾等多种林木食叶害虫有明显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3.
绒茧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幼虫期的重要天敌,世界记录1300多种。我国大陆记述60种,台湾省27种。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分5个部分,综述了绒茧蜂对寄主的选择、寄主生理反应、环境与绒茧蜂的关系、种间竞争关系、杀虫剂对绒茧蜂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据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北京室内饲养观察,暴猎蝽1a发生一代,以5龄若虫越冬。卵期27.08±1.00d。若虫共5龄,历期334.75±4.30d。成虫羽化后16~18d交配,交配后18~19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舞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北京杨锉叶蜂、柳毒蛾、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故。  相似文献   
5.
1993年在大邑县共收集到舞毒蛾天敌30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9种,捕食性昆虫9种,病毒和虫霉菌各1种。卵期平均寄生率为27.06%±0.54%,大蛾卵跳小蜂是主要天敌。幼虫期天敌有病毒、斑痣悬茧蜂、毒蛾镶颚姬蜂和绒茧蜂等,平均杀死幼虫51.59%±6.48%。蛹期主要天敌有寄蝇、广大腿小蜂和脊腿囊爪姬蜂等,平均寄生率达32.91%±26.40%。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87.62%的个体被天敌致死。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木害虫天敌昆虫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已记述有关林虫天敌昆虫约1500种,对近200种天敌的生物学、生态学作了研究。本文分三个方面简要介绍林木食叶害虫寄生昆虫、枝干害虫寄生昆虫和捕食性昆虫的利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中国已知舞毒蛾天敌91种,其中寄生昆虫55种,捕食昆虫36种,隶属6目19科。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国产大豆市场萎缩,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笔者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引起大豆供需变化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然后结合现实需求分析引起大豆供给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选取库存消费比、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率、乡村人口变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变化率、进口大豆国内市场占有率等相关变量,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实证分析影响大豆供给的各因素。结果表明,在影响大豆供给的诸多因素中,种植面积的减少、劳动力短缺、机械化程度低、进口冲击是国产大豆绝对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而产需错配导致了国产大豆相对供给不足。精确把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向,进一步深化我国大豆供给的结构性改革,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是解决我国大豆供给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运用Shift-share方法对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劳动力转移总效应和各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效应,以及各时期和各城市群的劳动力转移效应。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小于零,表现为转出效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大于零,表现为转入效应;长期劳动力转移效应比短期劳动力转移效应小,共变因素对劳动生产率影响较大。因此,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城乡和产业间转移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产业融合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依据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以省(区、市)为区域单元,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区域内具有增收效应,但在区域间没有空间溢出效应;对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占比的影响在区域内具有正向效应,在区域间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工资性收入占比的影响在区域内和区域间均具有负向效应。在不同的经营规模下,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因此,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实现农民增收,需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加强区域农村产业间融合活动的联系,发挥示范效应,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实现要素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