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9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研究了箭舌豌豆不同器官对种子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箭舌豌豆种子利用花后光合产物较多,不同器管对箭舌豌豆种子产量的贡献是复叶〉茎〉托叶,叶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与其所在位置有关,花后叶因离荚果较近,其光合产物易于向荚果运输。  相似文献   
2.
3.
灵芝属菌株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灵芝属中3株菌株(灵芝、紫芝和黑芝)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三种灵芝的酯酶活性有较大差别,其中除了紫芝和黑芝在Rf=0.792处有一条共同的酶带外,三个菌株没有其它共同的酶带.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5种培养基配方,观察比较6株银耳芽孢菌株在这些培养基上的银耳菌丝萌发情况,筛选出能够较好萌发银耳菌丝的培养基.结果表明,2和5号培养基,芽孢生长没能够萌发成菌丝,特别是5号培养基,芽孢形态清淡,流动性强;1、3和4号培养基银耳芽孢形态呈粘稠状,部分银耳菌株芽孢能够萌发成银耳菌丝,较为合用于银耳菌种的扩繁和保藏.3号培养基用作银耳芽孢萌发成菌丝培养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四川省3个食用茵科技示范县的菌种保藏方法、菌种贮藏方法、菌种生产企业、菌种销售地区和销售价格等菌种生产与销售调查结果。提出了菌种生产中存在着“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和“劳动用工紧张、工价大幅上涨”两个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开展茵种生产技术培训和政府给予菌种直接补贴及生产机械设备补贴等措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水稻和小麦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和联合固氮量。通常认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40个姬菇杂交菌株及2个亲本菌株进行分析,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42个供试菌株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了11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1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2个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4286~0.8537,在相似系数0.6680时,42个菌株聚为7类,两亲本各聚一类,杂交菌株与亲本菌株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贝尔农药厂污水处理池采集的活性污泥样品,进行了解磷细菌的分离和筛选,根据解磷圈的大小获得了27株解磷细菌,又通过钼锑抗比色法复筛出2株降解有机磷农药草甘膦性能较好且稳定的菌株BR13和BR57,其降解率均达到50%以上.对这2株菌进行了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R13为假单胞菌,BR57为摩根氏菌.  相似文献   
9.
从农药厂污永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两株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菌株BR13和BR57,研究了两株菌的菌液浓度和草甘膦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草甘膦的含量都随着两株菌的菌液浓度增大而逐渐降低.分别在发酵65和71 h后,两株菌对草甘膦的降解能力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灵芝主要活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灵芝分类鉴定及其药用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不同灵芝菌株(德昌1号、德昌3号、德昌4号、黑芝、血芝、灵芝)的多糖及三萜化合物含量,并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中三萜化合物的组分。[结果]子实体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灵芝、德昌3号、黑芝、血芝、德昌1号,三萜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血芝、德昌1号、德昌3号、黑芝、灵芝;不同灵芝菌丝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差异,同一灵芝菌丝体和子实体所含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结论]灵芝多糖含量与三萜化合物含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