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丹红是人工合成的亲脂性偶氮化合物,属工业染料,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主要分为Ⅰ、Ⅱ、Ⅲ、Ⅳ四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归为三类致癌物,即动物致癌物,目前尚无对人类致癌的证据,但其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苏丹红在体内能够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主要包括苯胺、萘酚等,均为有毒的有机化合物。研究表明,苏丹红对机体具有致癌、致突变、致氧化损伤、皮肤过敏等毒性作用。但人们对苏丹红的代谢机理、毒性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为加深人们对苏丹红的了解,文章就苏丹红的毒性作用及其与食品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苏丹红Ⅰ对大鼠肝损伤及CYP 1A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苏丹红Ⅰ(SudanⅠ)对大鼠肝脏损伤及细胞色素CYP 1A1表达的影响,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SudanⅠ处理组,其中SudanⅠ处理组分为4个剂量处理组:Ⅰ组(265 mg/kg)、Ⅱ组(530 mg/kg)、Ⅲ组(795 mg/kg)和Ⅳ组(975 mg/kg),连续饲喂10天后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常规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SudanⅠ对肝细胞的损伤情况,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SudanⅠ对CYP 1A1表达的影响。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SudanⅠ处理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超微结构变化为肝细胞胞浆内有脂肪滴,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SudanⅠ处理组肝脏CYP 1A1基因表达蛋白的积分光密度极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SudanⅠ能够上调CYP 1A1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各种毒性效应,最终导致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3.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HSP70在内毒素损伤大鼠肝脏中表达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和内毒素(ET)组(Ⅱ组),每组各24只。两组大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等量无热源生理盐水和内毒素5 mg/kg体重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肝脏的病理变化在内毒素攻击3 h后明显增多,4 h达到峰值,而在8 h后逐渐下降;在对照组和ET组中均有HSP70表达,但ET组的表达极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ET组HSP70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说明在体内内毒素可诱导HSP70在肝脏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编码非结构蛋白2 (Nsp2)的基因,插入到pET32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埃希氏菌中进行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表达的Nsp2分子量约为68 kDa,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融合蛋白能与PRRS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融合表达产物Nsp2,按100 μg/只的剂量与等量弗氏佐剂乳化,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3次后,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分别以Nsp2和His-Tag为抗原,通过间接EL ISA方法对融合细胞的上清液进行检测,筛选阳性克隆.经过3次亚克隆后,最终得到了6株能稳定分泌抗Nsp2抗体的阳性细胞克隆株.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试验鉴定这6株单克隆抗体均能够特异、单一地识别Nsp2,亚型鉴定结果显示6株单抗均属IgG2a型,其轻链均为κ链.所制备的这些单抗将为鉴定PRRSV Nsp2的B细胞抗原表位以及分析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细胞凋亡的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胞凋亡是动物机体组织清除受损、衰老或多余细胞的一种自杀性过程,它对于保持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长、发育、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发生凋亡的细胞大多数是生物个体中多余或老化的细胞,有些也是发生肿瘤时的细胞或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细胞。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来检测不同类型的细胞凋亡,进而来研究细胞凋亡的现象和发生机制,为揭示机体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和疾病与凋亡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对凋亡细胞的特征、细胞凋亡各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和结构判定,分别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