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蒎烯合成2-羟基-3-蒎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α-蒎烯合成2-羟基-3-蒎酮的工艺条件,对助溶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较优工艺条件为:以叔丁醇为助溶剂,不改变pH值,温度0-5℃,KMnO4与α-蒎烯的物质的量比为1.7:1~1.8:1,先加α-蒎烯后加KMnO4.所得2-羟基-3-蒎酮采用IR、MS、1H NMR、3C NMR进行了表征,产率达60%,与文献相同,助溶剂改用叔丁醇后回收率>90%,高于原用助溶剂丙酮(回收率70%).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罗非鱼链球菌感染难题,本研究在抗菌肽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制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抑菌活性、稳定性和罗非鱼养殖应用研究。结果发现:表达产物菌丝霉素对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猪链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选用米糠作为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的保护剂载体,此制剂可在常温保存一年。通过上述的应用基础试验,初步建立一套菌丝霉素分泌型丁酸梭菌制剂养殖应用方案,此方案可显著降低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率58.6%以上。本研究为丁酸梭菌制剂在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应用方面提供了参考,此制剂有望替代抗生素,促进罗非鱼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茎基部和根部灰霉病的病原菌,本文于2019—2021年春季对甘肃陇西县采集的黄芩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运用形态学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3PDH)、热激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HSP60)和RNA聚合酶亚基II(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 II,RPB2)多基因方法鉴定,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进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黄芩灰霉病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春季发病时表现为地上部分枯死不发芽,靠近地表的根表面呈暗绿色水渍状,随后地下根木质部变软呈黄褐色腐烂,病健交界明显;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对灰葡萄孢菌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01...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松香的溴化及产物的阻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松香与液溴加成,合成了溴化丙烯酸松香;研究了反应温度、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性能的影响.用FT-IR、1 HNMR和热重分析(TG)等对溴化丙烯酸松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2 ~ 4℃、反应时间5 ~ 6h、液溴与丙烯酸松香的物质的量比值约为1.2时,收率可达93%.溴化丙烯酸松香不仅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同时还拓宽了松香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松节油中的β-蒎烯为原料,通过KMnO4氧化合成诺蒎酸,并对氧化反应步骤中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制备诺蒎酸的最佳条件为:β-蒎烯、KMnO4、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1∶2.5∶1,水为溶剂,温度25~30℃,反应时间4~5 h,得率达到35%。  相似文献   
6.
-蒎烯氧化制备诺蒎酸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水和叔丁醇的混合溶液作为反应的溶剂,用高锰酸钾氧化β-蒎烯制备诺蒎酸,考察了叔丁醇含量、高锰酸钾和碱用量以及温度对产物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25 ℃,β-蒎烯、KMnO4、NaOH物质的量的比为1:3:1.5,用 30 % 的叔丁醇水溶液做溶剂,诺蒎酸的收率(质量分数)在 70.0 % 以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嘉鱼县1957-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Thomthwaite Memoria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该县气候生产力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近56年嘉鱼县气候经历了冷干-冷湿-暖湿的转变,年均温为17.22℃,年均降水量为1399.9mm,分别以0.221℃/10a和10.961mm/10a的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2)近56年嘉鱼县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增温速率最快,夏季增温速率最慢;四季降水变化表现为:春秋两季减少,夏冬两季分别以19.333mm/10a和6.810mm/10a的速度递增。总体来看,嘉鱼县气候有暖湿化趋势。(3)未来不同情境气候分析发现:"暖湿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优,平均增幅5.34%-15.68%,"冷干型"气候背景下气候生产力最差,平均减幅5.48%-17.05%。目前,嘉鱼县"暖湿化"气候环境对气候生产力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5个菌种配伍的牛粪有机肥发酵剂(B1、B2、B3、B4、B5)和市售有机肥发酵剂(SS)分别对牛粪进行了发酵试验,对发酵温度、含水量、pH值的变化进行了监控,对所配制的发酵剂进行了活菌数、含水量及pH值的测定和部分发酵产物的质量(有机质、氮、磷、钾)测定及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生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配方B5最好,发酵起温快,第2天达50益以上,发酵的第20天含水量降到50%以下,pH值在发酵的第15天降到6.5,发酵后的有机肥对油菜种籽的发芽率及生长量均最好,发芽率为100%,平均芽长7.79 mm,平均根长29.95 mm。此发酵剂的活菌总数为2.61×1010cfu/g,pH值和含水量分别为7.0、13.25%,均符合国家标准GB 20287-2006(活菌数≥2.00×109cfu/g,pH值5.5~8.5,含水量≤20%);发酵所形成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2.17%,氮、磷、钾含量7.10%,pH值为6.5,均符合行业标准NY525-2012(有机质≥45%,氮、磷、钾≥5%,pH值5.5~8.5)。对新鲜牛粪的发酵在20 d之内完成,符合大多数有机肥生产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限制大分子药物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为诱导抗体产生。新药安全性评价时往往不得不采用多种动物评价人源蛋白的安全性,因此,测定动物产生抗体水平是正确评价大分子药物的前提。为了检验重组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rhIL-1Ra)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rhIL-1Ra结合抗体,以纯化抗原作为包被载体,加入供试品后再加酶标抗体,用底物显色并在酶标仪上读取结果。结果显示,抗原包被浓度为10μg/mL、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 000、阳性对照工作浓度为1∶10 000、待检血清样品稀释度从1∶100开始较为合适。SD大鼠肌肉注射给予rhIL-1Ra 4周试验中,剂量分别为0、5、15和30mg/kg。结果表明,剂量≥5mg/kg时给药2周后可诱导产生结合抗体。食蟹猴每天1次连续给药4周,剂量分别采用0、2.5、7.5和15.0mg/kg,当剂量≥2.5mg/kg时可诱导产生结合抗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糖酸组成与含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主要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为苹果品质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了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主要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苹果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且果糖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糖,秦冠、新红星、富士Ⅰ、富士Ⅱ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葡萄糖>蔗糖>山梨醇,弘前富士、金冠、华冠、粉红女士、乔纳金、皮诺娃、红玉、澳洲青苹果实中的4种糖含量高低顺序为果糖>蔗糖>葡萄糖>山梨醇。苹果果实中的有机酸有苹果酸、琥珀酸、草酸、柠檬酸、酒石酸和乙酸,其中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甜度/总酸值比较高的是华冠和秦冠(>400),金冠、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乔纳金介于200~400,较低的是新红星、澳洲青苹、红玉、皮诺娃和粉红女士(<200)。【结论】弘前富士、富士Ⅰ、富士Ⅱ、秦冠、金冠、乔纳金、新红星、皮诺娃、华冠果实中的主要可溶性糖为果糖,粉红女士、澳洲青苹、红玉中主要为果糖和蔗糖;12个苹果品种果实中的有机酸均主要为苹果酸。甜度/总酸值是影响苹果果实甜酸风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