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临夏州2011年、2012年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月5日至5月5日播种的各个期次,日平均气温在13.0~17.4℃,热量条件适宜,特别是4月10—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茎粗、果穗长、果穗粗等生长量增加显著,整体生长状况优良,双穗率高,后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播种处理,从而确定临夏州玉米最适宜播种期,为趋利避害和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中部农业干旱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应用 1 95 0~ 2 0 0 3年 43年的气象资料 ,从旱灾区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干旱发生发展的区域、规律、时段、灾情分布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乌鞘岭以东中部农业干旱灾害 ,揭示了春末夏初旱灾年与非旱灾年大气环流场特征 ,西风带急流轴摆洒形势 ,并提出了干旱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临夏地区玉米与生态气候条件的关系 ,确定临夏玉米适宜种植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0-2009年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临夏州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生育期相关因子诊断和数据模拟,利用多元回归方程建立了马铃薯各生育期产量动态气候预测模型,实现马铃薯各生育期气象条件与单产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5.
甘肃临夏地区一次扬沙与强寒潮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基本气象资料和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发生在2006年4月10~11日临夏地区的一次扬沙和强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夏地区扬沙伴有强寒潮天气发生,在大气环流调整过程中,冷空气活动是造成扬沙和强寒潮灾害的主要动力,高空急流是大风的动量来源,蒙古气旋和冷锋是触发这次扬沙、强寒潮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高、低空冷、暖平流的空间配置使降温更为剧烈.同时,涡度和散度对扬沙和寒潮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受灾区,对流层和近地面层为不稳定层结,从而引起强烈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低层强烈辐合,出现了10~11日的灾害性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天气、气侯对人体健康的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成秀 《甘肃农业》2004,(10):68-68
人类生存在自然界 ,天气与气候是变化最多、最快、最显著的自然现象 ,既慷慨地赐予人类获得身心健康的有利条件 ,有因反常或剧烈的变化诱发多种疾病。自古以来 ,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已注意到天气、气候条件与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在一些古典医学著作中认为 ,“九窍五脏 ,十二节皆通于天气” ,“寒性凝滞” ,“夫百病之生也 ,皆生于风、寒 ,暑、燥、火”等等。究其原因 ,就是天气要素发生变化对人体不能发挥正常调节作用 ,产生呼吸、血压及体温的不协调 ,而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 ,危害人类健康。一、气象因素与人体健康由天气、气…  相似文献   
7.
春季低温霜冻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州6个气象站1992—2012年4—5月逐日气温、地温资料,结合临夏地区4—5月出现低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前期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临夏州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TX-5-10cm地温稳定在8-10℃时段的变化。通过2011—2012年的试验数据分析,4月5日_5月5日播种的各个期次,日平均气温在13.0~17.4℃,株高、茎秆和叶面积增加明显,玉米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结果确定了临夏州玉米最适宜播种期,能更好地避开低温、晚霜冻对玉米苗期及后期产量的影响,为当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肃临夏高寒区油菜种植气候区划与产量预测气候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临夏地区油菜气候生态条件以及气候条件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该地区油菜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要素为降水、气温和日照;根据高寒地区油菜生长季节对不同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对高寒地区油菜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气候区划分析了双低油菜不同生长阶段所需气候条件;把双低油菜从播种到成熟划分为五个生育期,建立各生育期动态气候预测模式,实现了双低油菜产量气象预测.  相似文献   
9.
全膜双垄沟播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全膜双垄沟播(T1)、平铺覆膜(T2)以及露地平作(不覆膜,CK)3种种植方式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探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对旱区玉米田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0-2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看,全生育期和出苗-吐丝期均以T1处理的平均值最高,比T2和CK高1.0和0.9个百分点,出苗-吐丝期高0.9和1.5个百分点;处理间0-200cm土层含水率以七叶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1.4和2.6个百分点,以拔节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高0.4和0.3个百分点,乳熟-成熟期T1比T2高0.9个百分点、比CK低0.6个百分点.(2)全生育期浅层土壤(0-40cm)各层平均含水率看,T1比T2和CK高1.0和1.7个百分点,以0-20cm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1.2和2.2个百分点,30-40cm,T1比T2和CK高0.9和1.3个百分点,80-200cm,T1比T2高0.7而比CK低1.0个百分点.(3)从全生育期0-40cm土层温度平均值看,T1比T2和CK高0.7和2.7℃,其中以苗期差异最大,T1比T2和CK高0.6和5.1℃,吐丝期差异最小,T1比T2和CK高0.6和0.5℃.试验说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能明显改善土壤温、湿度状况,是旱区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Micaps平台提供的各类气象资料,对7月26日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机制,各物理量场及地面气象要素、云物理量的动态形势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前临夏州处于高原低值系统西南侧的暖湿气流中,有明显近地面的扰动气流配合,其中冷空气南下有利于中尺度扰动形势的加强,促使了高原暖湿气流与对流云团的加强作用,为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水汽条件,在暴雨区上空形成深厚的湿度层结,低空急流扰动对此次局地突发性暴雨起到了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