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3篇
  16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常规棉和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分别饲喂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物学指标的变化进行室内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转Bt基因抗虫棉之间对棉铃虫幼虫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JK-1、DB、D16、新陆早36,另外,取食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之后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比取食常规棉叶片的棉铃虫幼虫的化蛹率减少12.5%~30.0%,蛹重减轻15.6%~41.9%,羽化率降低5.5%~80.0%。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茶旅游发展的环境及内外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示了茶企业能力与茶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黄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地黄的产量和品质、化感自毒作用是植物连作障碍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研 究地黄化感物质的来源(根尧叶尧根系分泌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土壤中添加地黄化感物质的不同载体(根尧叶尧根 系分泌物)、对一段时期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基于BIOLOG 平板法分析不同时期各个处 理以酚酸类物质为碳源及以其他碳源为底物的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化感物质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院处理1 d、根 处理最有利于以多聚物尧氨基酸尧糖类尧胺类尧羧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叶处理最有利于以酚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 长、根系分泌物处理微生物生长情况仅好于对照。处理30尧60尧90尧180 d、根处理最有利于以酚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 长、叶处理最有利于以多聚物尧氨基酸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根系分泌物处理微生物多样性最差、不利于以各类碳源 为底物的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5.
李敏  李晶晶 《河南农业》2012,(17):61-62
一、生产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正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作为农业经济重要形式之一的葡萄产业也是如此。建国以来,偃师市的鲜食葡萄发展经历了3次大的高潮。第一次发展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栽品种是玫瑰香;第二次发展高潮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  相似文献   
6.
人工增雨是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地补充某些形成降水所必须的条件,促使云滴迅速凝结或并合增大,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重组MPB83蛋白的免疫活性,揭示该蛋白在牛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中的作用,克隆了牛分枝杆菌MPB83基因,构建了克隆载体pGEM-MPB83和表达载体pET30a-MPB83,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用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并进行蛋白纯化。试验结果表明:牛分枝杆菌MPB83基因体外扩增产物与预期值相符,约600 bp;所构建表达质粒pET30a-MPB83经测序,结果与预期一致;SDS-PAGE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其分子质量约为26 ku,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该蛋白经电洗脱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可与兔抗牛分枝杆菌多克隆抗体结合,并且具特异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阅读教学开展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很多教师和学生对阅读课的实际教学意义存在困惑,且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尚未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如何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来大力推动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模拟北方冬暖式大棚内的日变温模式,试验了日最高温分别为33、35和37℃的高温脉冲对1~5日龄瓜型棉蚜即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繁殖和寿命的影响。与日最高温33℃和35℃的高温脉冲相比,日最高温37℃的高温脉冲能显著降低成蚜的寿命和终身生殖量,高日龄瓜蚜经历高温后的终身生殖量和寿命明显降低。在43℃和45℃下1~6 h的短期高温对1~5日龄瓜蚜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45℃高温下处理3 h,瓜蚜的平均存活率可降到70%以下;43℃高温下处理4 h,除低日龄瓜蚜有较低的存活率外,高日龄的全部死亡。表明高温闷棚防治温室瓜蚜在生产实践中可考虑适当降低温度、延长高温持续的时间,也能达到抑制瓜蚜种群增长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毅  李晶晶  龚长东  田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53-3955,3960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等变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果]湖北近20年水稻总产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年份波动起伏较大,近期总体回归平稳。水稻单产整体上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其中中稻呈上升趋势而早、晚稻平稳下降;不同年际间单产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以早稻波动最大,中稻部分年份波动大但总体较稳定,晚稻波动较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的条件下,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而中稻面积逐渐上升,近年渐趋于稳定。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单产的变化与波动则主要受制于气候、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主要受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和耕地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面积的变动可能与栽培风险、劳力和国家政策相关。[结论]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湖北水稻总产稳定的首要措施,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培育高产、多抗品种和研究抗灾栽培技术是减少产量年际间波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