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廖英杰  刘波  任鸣春  崔红红  谢骏  戈贤平 《水产学报》2013,37(11):1716-1724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赖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血清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3.34±0.03)g的团头鲂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赖氨酸含量为1.29%、1.71%、2.09%、2.48%、2.88%、3.27%的饲料,养殖实验为10周。研究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4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的鱼体末重、增重率、特定增重率、氮沉积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但不影响存活率;(2)2.09%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鱼体蛋白含量和降低脏体比系数,2.88%、3.27%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粗灰分含量;(3)3.27%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总蛋白含量;2.14%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白蛋白的含量;2.8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含量;(4)除血清亮氨酸和缬氨酸之外,2.88%赖氨酸实验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时,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血清中总必需氨基酸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以鱼体特定增重率和蛋白沉积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到团头鲂幼鱼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饲料干重的2.36%(饲料粗蛋白含量的6.96%)和2.22%(饲料粗蛋白含量的6.53%)。  相似文献   
2.
肌醇对氨氮应激下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氨氮应激下肌醇对团头鲂幼鱼免疫的影响,实验选择初均重为(3.40±0.07)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肌醇0、101.2、202.3、404.8、809.1和1 616.4 mg/kg的精制饲料,实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氨氮应激前,404.8 mg/kg肌醇添加组显著提高了团头鲂幼鱼淋巴细胞百分比、补体3、补体4和血液呼吸爆发活性(P0.05);氨氮应激12 h,404.8和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和血清补体3、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202.3和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提高(P0.05);氨氮应激72 h,404.8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液白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血清补体3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809.1 mg/kg肌醇添加组的血清补体4水平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肌醇(404.8 mg/kg)即可增强团头鲂幼鱼的免疫力,对团头鲂幼鱼抗氨氮应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秋作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湖南秋作高温干旱天气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对7个马铃薯品种在秋作持续高温干旱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块茎品质和储藏性能等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高温干旱天气的适应性差异主要由种薯耐高温干旱的差异性决定.7个参试品种平均出苗率74.72%,高于对照55.72%,出苗率超过90.00%的品种有华薯13号、华薯5号和华薯2号.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9年湖南秋作马铃薯病毒病发生严重,其中华薯5号和华薯2号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华薯5号产量达32786.85 kg/hm2;10CH24和华薯1号种薯高温干旱耐受性较强,植株早疫病、晚疫病抗性强,产量稳定;综合评价机械耐受性强的品种有10CH24、费乌瑞它和华薯5号.其中10CH24薯形整齐,机械损伤后表皮完整、块茎渗透率较低,储藏期间呼吸强度变化小,贮藏品质佳.  相似文献   
4.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60±0.10) g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540, 随机分为6,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鱼, 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实测值)0.83%1.30%1.81%2.35%2.82%3.3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6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 饲养期为9, 探讨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游离精氨酸和赖氨酸、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 团头鲂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 均在1.81%组达到最大; 随着精氨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 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0.83%)相比, 1.81%2.82%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 3.36%组血清中赖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 1.30%1.81%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 1.81%2.35%2.82%3.36%组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0.05), 但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葡萄糖和白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 团头鲂幼鱼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 其中1.81%组最高; 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栓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 1.81%2.35%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补体3的含量(P<0.05), 却对血清中补体4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精氨酸显著(P<0.05)提高了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 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团头鲂幼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累计死亡率。综上所述, 饲料中精氨酸含量为1.81%2.35%, 团头鲂幼鱼生长、氨基酸吸收以及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原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肌醇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组织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初均重为(3.40±0.07)g的团头鲂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配置含肌醇水平为0 mg/kg、100 mg/kg、200 mg/kg、400 mg/kg、800 mg/kg、1 600 mg/kg的6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组3个重复,连续投喂90 d后通过测定其生长指标、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和肌肉中的脂肪含量来评价饲料中的肌醇水平对团头鲂幼鱼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肌醇添加组的末均重(FAW)、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显著增大(P〈0.05);而饵料系数(FCR)却显著性降低(P〈0.05);存活率,肝体比(HSI)、脏体比(VR)及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P〉0.05);(2)800 mg/kg试验组的血清葡萄糖、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 (3)400、800 mg/kg试验组的肝脏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中的水分、粗灰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鱼体特定增长率和饵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到团头鲂幼鱼饲料中肌醇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294.4 mg/kg和284.9 mg/kg。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湖南省马铃薯种薯质量和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2019年-2020年马铃薯秋作和冬作期间,对长沙、益阳、湘潭、澧临等马铃薯生产区的155个马铃薯样品,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DAS-ELISA)技术,筛查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包括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检测结果表明:6种马铃薯病毒病在湖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单一和两种病毒复合感染植株占比最高,其次是3种病毒复合感染,存在极少数植株复合感染4~5种病毒病情况。在秋作马铃薯中,PVY检出率达到29.41%;PVS和PVA检出率均为27.94%;PVM、PVX、PLRV的检出率分别为20.59%、19.12%、17.65%。在冬作马铃薯中,PVX检出率最高,达到31.03%;其次是PLRV,...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