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110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甲胺磷敏感性的田间监测结果显示,绒茧蜂存在着抗性演化,毒力生物测定结果与AChE的K_i值的监测结果呈明显的相关性,每年9月至次年2月期间AChE敏感性最低,8月期间敏感性最高。甲胺磷可显著地抑制绒茧蜂AChE、CarE和GSTs的活性。PB和TPP对AChE的活体抑制率极低,但PB可强烈抑制CarE的活性,而TPP仅在高浓度时对CarE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PB对甲胺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TPP对甲胺磷无增效作用。AChE的K_m、V_(max)及K_i值研究结果表明,田间绒茧蜂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的抗性与ACh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由此认为,绒茧蜂对有机磷的抗性主要与其最重要的靶标酶AChE的敏感性改变及多功能氧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Y型管嗅觉仪法和培养皿法,研究菜蛾绒茧蜂 Cotesia plutellae对挥发物的定向行为反应,并探讨学习经历对菜蛾绒茧蜂寻找寄主能力的影响,以及触角在寄主定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抗性稳定性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表明,福州地区田间小菜蛾已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及拟除虫菊酯产 生高抗性。脱离选择压力3代后,小菜蛾的抗性水平迅速下降。Bt预处理可提高抗性和敏感小菜蛾幼虫 对有机磷的敏感性,尤其对抗性小菜蛾增效极显著,对敏感小菜蛾AChE的 Ki值则影响不 大。据此提出在抗性治理中,应轮用或换用不同毒理机制的杀虫剂,且其间隔至少为2~3代。  相似文献   
4.
简单介绍昆虫授粉的作用和价值,详细阐述近几年授粉研究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生理、植物激素及其挥发性化合物、昆虫行为等几个领域取得的成绩,讨论了授粉系统中的竞争关系、协同关系和互惠关系,分析了国内外授粉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授粉研究与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飞萍  尤民生 《林业科学》2007,43(10):90-94
利用毛竹林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资料,比较和分析长期垦复施肥、垦复、劈草、撂荒和化学除草5种管理措施下群落林下层和竹冠层的共有物种分布特征,以及害虫与天敌功能群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撂荒林比较,其余管理措施因破坏了林下栖境而不同程度地减少了2个林层间的天敌共有物种,这些减少的共有物种多属于蜘蛛目和膜翅目天敌,从而削弱了林层间的天敌互补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是毛竹叶部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各项管理措施实施时,适度保留部分林下植被,有助于竹林的丰产培育和强化群落的自然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R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后水平表观修饰的主要形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细胞学过程。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寡食性害虫,与R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小菜蛾的RNA甲基化蛋白同源基因fl(2)d,鉴定其表达模式,并敲除该基因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小菜蛾基因组网站查找fl(2)d基因序列,PCR扩增其蛋白质编码序列(CD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虫生殖腺中fl(2)d的相对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结合卵的显微注射技术,对小菜蛾fl(2)d进行编辑;将fl(2)d被编辑过的成虫与野生型成虫杂交,并对其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交,筛选fl(2)d突变品系;观测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遗传特性、生物学参数和表型的差异,明确fl(2)d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912 bp的fl(2)d CDS,fl(2)d在雌蛹、雌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较高,雄成虫和雄蛹的表达量较低,幼虫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通过向小菜蛾的卵注射靶向fl(2)d的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的混合物,对所产生的阳性后代进行10代的单对近交筛选,获得3种杂合的移码突变品系,分别缺失了4个(Δfl(2)d213-4)、5个(Δfl(2)d213-5)和7个(Δfl(2)d214-7)碱基。在上述品系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6只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2只缺失5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个体成功配成了两对,近交未产卵;剩余的2只缺失4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和2只缺失5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分别与同世代的雌性杂合突变个体近交后仍未产卵。说明fl(2)d纯合突变的个体存活率极低,且可能无法产生后代。通过分析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发现杂合突变个体近交以及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的比例分别略小于2和1,说明fl(2)d杂合突变会影响小菜蛾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导致部分个体死亡。杂合突变体后代中含有突变的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P<0.05),推测小菜蛾fl(2)d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只要是有突变品系小菜蛾所参与的交配,雌成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所产的卵多数发育异常,表现为失水皱缩、不能正常孵化。通过对成虫的生殖腺进行解剖,发现在野生型雌成虫与突变体雄成虫交配后,卵巢内卵的附着量较未交配的个体明显减少;未交配的突变体雌成虫卵巢内卵的附着量亦少于野生型,而突变体雄成虫的精巢未见明显异常。部分能够孵化的杂合突变个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导致不能正常完成整个世代;另外一些杂合突变个体未见异常,可以将突变类型遗传给后代。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基于fl(2)d的小菜蛾遗传防控模型。【结论】fl(2)d参与小菜蛾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突变后显著影响后代种群数量,是开展小菜蛾遗传控制的理想靶标。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武夷山的农业景观为背景,于2007年8月-10月在稻田、田埂和毗邻杂草地对寄生蜂进行系统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稻田中有86种寄生蜂,隶属16科;田埂中有113种寄生蜂,隶属18科;毗邻杂草地中有152种寄生蜂,隶属17科.分别采用Rarefaction曲线和多样性三维度量对稻田、田埂及其毗邻杂草地寄生蜂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田埂和稻田周围杂草地寄生蜂群落的物种丰度、多样性、优势集中度指数均比稻田高,而均匀性指数比稻田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类、结构和水解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抗药机理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羧酸酯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羧酸酯酶介导昆虫抗药性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于2012和2013年在福建省闽北、闽南和闽中等茶区采集茶小绿叶蝉标本,同时结合2006-2008年在武夷山茶区采集的标本,进行物种形态鉴定.先后共鉴定514头雄性茶小绿叶蝉成虫,结果均为小贯小绿叶蝉,所有鉴定标本中未发现假眼小绿叶蝉.因此,笔者对福建省乃至全国各茶区的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归属问题提出质疑,并同意秦道正等(2014)提出的我国茶树小绿叶蝉种类仍需深入探究的观点,建议在全国各茶区展开大范围的茶小绿叶蝉种类调查.  相似文献   
10.
植物水溶物对美洲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水溶物会影响美洲斑潜蝇的寄主选择性,用美洲斑蝇不嗜好寄主或者非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嗜好寄主叶片,会显著降低美洲斑潜蝇对嗜好寄主的选择性;相反,如用美洲斑潜蝇嗜好寄主的叶片水溶物处理其不嗜好寄主的叶片,则会明显促进美洲斑潜蝇对不嗜好寄主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