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4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V-B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模拟紫外辐射增加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UV-B增加,导致株高变矮,叶面积降低,绿叶数、叶龄下降,干物重减少,发育期延迟,产量降低,玉米叶片类黄酮含量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这些变化具有随生育期不同而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麦灌浆期作物群体小气候和农田地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过量紫外线照射后农作物群体小气候(如湿度、风速、土温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UV-B处理下的小麦群体湿度牛前比对照区小,牛后湿度比对照区大,CK、T1、T2组群体内外空气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38.3%、30.6%、23.5%。UV-B的增加导致小麦群体的中下部风速较大,成熟期小麦,在大风天气里,UV-B处理组的小麦比对照处理的更易倒伏,小麦群体的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为:顶部>2/3处>基部>1/3处;UV-B的增加对麦田的土壤温度也有影响,强UV-B处理下的地温比对照处理的地温高,10cm地温的上升幅度在不同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K和T2的10cm地温变化范围分别是12℃-14℃、12.8℃-16℃。  相似文献   
3.
UV-B增加对几种不同作物影响程度的种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田群体试验方法,研究了UV-B增加对小麦、大豆、棉花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1.00W·m-2,不同作物对紫外线UV-B增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作物的产量和反应指数均表明,作物对紫外线增加的敏感性为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初步分析了不同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差异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UV-B(280~320 nm)辐射与酸雨(AR)单一和复合胁迫对白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单一处理下,使白菜叶绿素含量降低、蒸腾速率减小,并且下降幅度受UV-B辐射强度与酸雨pH值的影响,在二者的复合作用下,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单一因子作用;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UV-B辐射和酸雨单一因子下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二者的复合作用促进的效果更加的明显.UV-B辐射增强与酸雨的复合处理在影响白菜的品质这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可能因为在植物体内合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Vc是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影响因素很多,所以仅考虑UV-B辐射与酸雨这两个因素是不行的,这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和试验.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个简单空气质量数值模式预报系统(SAQMS)。该系统是由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Pielke中-β尺度气象模式和Eu-ler大气平流-扩散模式以及Erisman干沉降模式所组成。分别利用该系统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高分辨率化学模式预报系统(HRCM)对沈阳地区的SO2浓度值进行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这2个模式的预测值都非常接近实测值,初步说明该模式系统可用于沈阳市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探讨地表臭氧(O3)对冬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开顶式气室(OTC),设置3个处理组:CK(对照组)、CF100(O3浓度为100 nL·L-1)、CF150(O3浓度为150 nL·L-1),通过大田试验和实验室分析,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氨基酸及其组成、淀粉含量等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籽粒氨基酸总量依次为CF100〉CF150〉CK,而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总量为CF150〉CF100〉CK,处理间均差异显著(P〈0.05)。②粗蛋白含量随O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各组分间变化趋势不同:清蛋白、球蛋白的含量为CF150〉CF100〉CK,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含量则为CF100〉CF150〉CK。③淀粉含量随着O3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CK相比,CF100、CF150冬小麦淀粉含量分别下降了4.06%和16.61%。可见,O3胁迫能促进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地表臭氧浓度增加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O3浓度增加对冬小麦生长与产量影响的大田实验研究。实验设置三种处理:CK为未经处理的空气,CF100处理O3浓度为100nL/L,CF150处理O3浓度为150nL/L。结果表明,地表O3浓度增加,冬小麦生育期缩短,籽粒的灌浆期缩短,植株提前老化;同时,冬小麦的株高、生物量、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最大降幅分别达到了10.01%、36.56%和29.17%;冬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单位面积产量等产量指标也都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其中CF100、CF150处理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CK下降了16.11%和39.17%。试验结果对于评估地表O3浓度增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臭氧污染胁迫下植物营养生长及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臭氧高浓度区域不断增加,臭氧对植物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从最基础的臭氧伤害现象研究发展到臭氧伤害机理研究、到臭氧伤害对植物体内元素的影响研究,为农田科学管理措施的制定和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依据。综述了臭氧浓度升高对农作物体内营养元素影响的国内外研究以及植物臭氧防护研究进展,并指出我国在臭氧污染研究领域应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以期促进大气环境变化条件下植物营养的研究,为科学施肥、合理耕作以保证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粤东地区近52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摘要:利用粤东地区13个气象站1957-2008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粤东地区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粤东地区平均而言,日照时数在上世纪60年代最多,本世纪初次之,80年代最少;日照时数变幅最大的季节为春季,其次是冬季,夏季和秋季不明显;突变检验表明,上世纪60-70年代日照时数出现了突发性的上升,进入了一个相对日照时数偏多的气候态,到80-90年代日照时数趋于减少,但没有突变点出现;据全年和季节日照时数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日照时数目前处于偏少期,12-14a时间尺度上则为偏多期,较小尺度上(2-4a)则均为偏少期;对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局部地方与整个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同步,大部分地方是下降的,个别地方则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忻州地区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摘要:本文利用了忻州市、五台县的气象和物候资料,并运用距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M-K突变分析法,分析其特征。结果显示,1)忻州、五台两个农业气象站点,年平均气温冷暖交替变化,年降水量逐年减小。2)两个农业气象站的植物,春季物候期均呈提前趋势。秋季物候期表现不一致,忻州市秋季物候期的平均倾向率为1.29d/a,整体趋势表现为推迟;五台县的秋季物候期,因紫丁香提前趋势相对较大,故总体呈提前趋势。3)植物物候期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较大,而年降水量对其变化的影响较为微弱。从植物物候期突变时间可看出,其与气温、降水突变时间同步或紧随其后,且对气温的小幅变化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