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6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玉米规模化种植条件下目前普遍面临的因播种及收获时间过于集中而在农事安排上颇为紧张的难题,在本团队前期试验研究与示范展示基础上,制定了规模化种植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与布局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2008年在高产田内较大密度处理范围(22500、45000、67500、90000、112500株/hm2)分析玉米品种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密度群体(90 000株/hm2)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22500株/hm2)和超高密度(112500株/hm2)群体。各密度下群体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高产密度的群体子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低密度、超高密度。不同密度群体子粒活跃灌浆期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子粒灌浆速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其次为线性灌浆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后者与前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对提高群体产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UV-B强度增加对小麦株高、各节间长度及各节间纵向细胞个数、细胞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UV- B强度增加,小麦株高呈显著下降趋势,小麦株高下降是由于节间长度缩短,而节间个数不变,且各节间缩短的百分率也有显著的差异,穗下第4,5节间的长度缩短对于株高下降影响的效应较大。显微切片测定节间细胞的纵向长度结果表明:穗下第五节间和穗下第四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纵向细胞个数下降,而穗下第三节间和穗下第二节间的缩短主要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长度缩短。小麦节间缩短和叶片长度的缩短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玉米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采用高产品种密植、深耕、精细播种、灌溉等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与高产形成有密切关系的群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玉米单产逐渐增加,施氮量为450kg/hm2时单产高达13980.84kg/hm2;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群体粒数、粒叶比等反映群体特征的大部分指标随施氮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少数指标如百粒重的变化则不明显。综合分析得出:与收获指数相比,生物学产量对子粒产量的贡献大,玉米营养体建成期间的干物质积累是超高产形成的基础,而灌浆期间的干物质积累则是超高产形成的关键;对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群体粒数是产量的主要贡献因子,百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不大;玉米超高产群体具有较高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且其群体叶面积变化动态比较平稳;群体源与库通过增施氮肥均增加的同时,反映源与库在量上相对关系的粒叶比也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麦灌浆期作物群体小气候和农田地温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过量紫外线照射后农作物群体小气候(如湿度、风速、土温等)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UV-B处理下的小麦群体湿度午前比对照区小,午后湿度比对照区大,CK、T1、T2组群体内外空气湿度最大差值分别为38.3%、30.6%、23.5%。UV-B的增加导致小麦群体的中下部风速较大,成熟期小麦,在大风天气里,UV-B处理组的小麦比对照处理的更易倒伏,小麦群体的风速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为:顶部>2/3处>基部>1/3处;UV-B的增加对麦田的土壤温度也有影响,强UV-B处理下的地温比对照处理的地温高,10cm地温的上升幅度在不同处理存在显著差异,CK和T2的10cm地温变化范围分别是12℃—14℃、12.8℃—16℃。  相似文献   
6.
从紫穗槐叶和茎中提取得到 4种成分 :6a、 12a -脱氢 -α -灰叶酚 ,6a、 12a -脱氢 -鱼藤素 ,(± ) -灰叶素 ,(- ) - 6 -羟基 - 6a、 12a -脱氢 -灰叶酚 ,依次按 1:2 5 4:4 18:2 5 4的比例 ,配制成浓度 0 2 %的乳液 ,对大皱腮金龟甲成虫具有协同胃毒和麻醉作用 ,在室内表现为可逆形式 ,经反复麻醉后 ,害虫终因机能衰竭无力再行取食而死亡。在野外害虫连续取食一定量毒叶可一次死亡 ,此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7.
苦草对水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沉水植物苦草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苦草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如pH值、溶解氧、电导率、总磷等有显著的影响,种有苦草的水中的电导率、总磷均明显低于无植物水体,溶解氧浓度和pH值明显高于无植物水体;另外,种有苦草的水体环境因子总体日变化趋势较明显,而无植物水体的环境因子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明显日变化特征的指标pH值、溶解氧的变化可能与苦草的光合作用有关,而总磷和电导率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环境因子影响的日变化特征和影响机理,以及底泥磷释放可能存在的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UV-B增加对几种不同作物影响程度的种间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田群体试验方法,研究了UV-B增加对小麦、大豆、棉花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强度增加1.00W·m-2,不同作物对紫外线UV-B增加的敏感性存在很大的差异。作物的产量和反应指数均表明,作物对紫外线增加的敏感性为棉花>大豆>小麦>玉米。初步分析了不同作物对紫外线敏感差异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多年来开展的有关田间试验及生产调研工作,对玉米种植密度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同性状对种植密度变化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越是发育与建成较晚的器官(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越是敏感。除了玉米品种本身耐密性等因素以外,产量环境是种植密度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玉米品种的耐密性应从性状角度予以认识与评判,抗倒伏性和结实性是评判品种耐密性最为重要的两个(类)性状。在玉米新组合初、中级测试时,要设置尽可能偏高的密度。在新育成玉米品种推广之前,应设置多环境×多密度互作试验,以测试出新品种在不同产量环境下的耐密性,明确新品种在每一个具体产量环境类型中的安全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10.
紫外辐射增加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UV-B紫外辐射增加对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UV-B增加能显著延缓种子发芽进程和幼苗生长,不同作物对UV-B增加的敏感程度不同,作物幼苗在三叶期前地上部与地下部对UV-B增加的敏感程度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