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1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述了近20年来汞在大气-水-土壤界面交换的研究方法现状,包括大气汞的干湿沉降及水、土壤汞释放的测定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农田土壤中Cu2+的迁移转化对生物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水稻土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OM)与Cu2+的结合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动态光散射、三维荧光、同步荧光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探究水稻土中DOM的粒径、光谱和结构特征及其与Cu2+的结合过程及机制。结果表明,土壤DOM的SUVA254值为(3.25±0.07)L·(mg·m)-1,低于4 L·(mg·m)-1,其亲水性较高同时芳香性偏低,并且其芳香结构中含有较多的含氧官能团。水稻土DOM的构成以类富里酸和类腐植酸为主,Cu2+与类腐植酸络合稳定常数(lgKM=5.07)高于类富里酸(lgKM=4.81)。表明稻田土壤DOM中的类腐植酸组分与Cu2+优先结合,尤其以短波类腐植酸中的酚基、羟基和酚羟基等含氧基团对Cu2+的添加表现得更为敏感。另外,DOM表面疏松的介孔结构、负电荷和羟基、酚羟基以及氨基等官能团对Cu2+吸附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芜湖燃煤电厂周边土壤中砷汞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了芜湖燃煤电厂周边随距电厂水平方向、垂直剖面土壤中砷汞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土壤中砷汞与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As、Hg的变幅分别为3.821~19.264mg/kg,0.025~1.696mg/kg,平均含量分别为6.671mg/kg和0.212mg/kg。As、Hg含量总体分布特征为:距电厂1km处最大,距电厂1km距离内次之,距电厂1km以外,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其中汞随距离衰减明显。土壤汞含量在东南-西北(SE-NW)主导风向上明显大于东北-西南(NE-SW)非主导风向,而As含量在不同风向上基本无差异;土壤汞含量随剖面深度的增加明显减少,而砷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不明显。土壤中砷主要以硫化物态和残渣态存在,而汞以残渣态和腐殖酸结合态为主。表层土中As、Hg与理化性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黄山风景区步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道作为旅游景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旅游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尤其以步道两侧土壤环境受影响最为显著。在黄山风景区内选择7条主要步道,设置14条调查样带,每条样带按照距游道远近依次选取5个连续样方,每个样方的面积设置为1 m×1m。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并建立土壤影响指数模型来探讨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对土壤的硬度、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因子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受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步道4m内;由于游客访问比例不同,不同步道受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以玉屏景区和北海景区受影响较为严重,天海景区和西海景区次之,上山道和下山道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王笑梅  傅先兰  方凤满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122-124,130
近年生态环境需水成为区域(或流域)水资源及相关领域研究热点。依据生态环境需水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2个指标的生态环境需水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并选择水资源优越的六安市为研究区,根据2008年统计资料,对其生态环境需水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为优良级别,同时对影响生态环境需水的瓶颈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芜湖市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芜湖市工业区、商业区、休闲区和居住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分别以本地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功能区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对各功能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芜湖市各功能区土壤Cd、Hg、Cu、Pb、Cr、Zn含量均超过本地区自然土壤重金属元素自然含量的平均值。其中工业区土壤中Cd、Hg和Cu,商业区土壤中Cd和Hg,休闲区和居住区土壤中Cd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u、Hg、Pb、Cr、Cd污染均表现为工业区最大,商业区次之,Zn在各功能区含量差异不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上层高于下层,且在商业区和居住区差异明显。土壤环境质量居民区尚清洁,休闲区和商业区中度污染,工业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皖南茶园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皖南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分级法对茶园土壤重金属(Zn,Cu,Pb,Ni)全量及其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活性态重金属占全量之比来评价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中Zn,Cu,Pb,Ni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除Zn外,其他元素均高出背景值,存在较明显的富集现象;土壤中4种重金属在5种形态上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Zn,Cu,Ni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2.55%,90.00%和81.79%,而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70.09%;Zn,Cu,Pb,Ni的活性态部分占全量比例分别为5.04%,1.51%,0.97%和0.23%,土壤重金属活性态部分与茶叶中重金属含量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皖南茶区的茶叶重金属含量在限量值的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中国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从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重金属污染控制措施和研究展望4个方面概述了我国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为下一步开展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经验借鉴,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今后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叶面尘能够反映一定区域及时间内近地面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可以模拟儿童在特定区域的灰尘暴露情况。以典型煤矿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区小学校园中石楠叶面尘及地表灰尘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重金属含量、污染特征及来源的差异,并对叶面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叶面尘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PbAsCuNiCoCr,其中Zn和Pb为中度污染,As和Cu为轻度-中度污染;地表灰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为ZnPbCrCuNiCoAs,其中Zn为中度—强度污染,Pb为中度污染,Cr和Cu为轻度—中度污染。校园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一般高于叶面尘。叶面尘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排放、煤炭燃烧,还可能来自于二次扬尘和土壤母质。地表灰尘的来源主要为交通排放,其次是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磨损和土壤母质。手-口摄入是儿童灰尘重金属暴露的主要途径,重金属非致癌风险大小为PbAsCrCuZnCoNi,均不构成健康威胁,As、Co、Cr和Ni致癌风险均低于风险阈值,不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绿化树种石楠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了淮南市区6个不同功能区种植的石楠叶片,分析石楠叶片中Cr、Cu、Ni、Pb、Zn的分布特征、来源及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淮南市商业交通区叶片中Pb、Zn平均浓度显著大于公园绿地(P0.05),分别是公园绿地的2.95,1.78倍;煤炭运输区叶片中Cu平均浓度显著大于居住区(P0.05)和公园绿地(P0.05),其分别是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的2.30,2.81倍,而叶片中Ni和Cr在各功能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石楠叶片中Pb、Zn主要来自交通排放,Cu主要来自于煤炭开采、燃煤发电以及交通运输,Ni和Cr主要来自自然源。叶片中Cu、Pb、Zn浓度与叶面尘中Cu、Pb、Zn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石楠叶片中Cu、Pb、Zn浓度受到叶面尘中Cu、Pb、Zn总量的显著影响。石楠叶片中Cu、Pb、Zn主要是从大气中吸收,而Ni和Cr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石楠叶片对大气中Cu、Pb、Zn的监测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