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14篇
  9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76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5个茶树新品种的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亚军  梁月荣 《茶叶科学》1994,14(2):129-136
在赣、浙、苏三省布点,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碧峰、苹云、浙农121、浙农ll3和紫笋等5个新品种进行了区域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5个新品种的移栽成活力、抗寒和抗旱能力、产量都达到或超过对照。紫笋和浙农ll3制成绿茶,品质优于对照,另3个品种与对照相当。苹云、紫笋和浙农121制成红茶,品质优于对照。5个新品种的萌发期皆保持了原来的特性。5个新品种均适于该三省及条件相似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为了理清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关系和多样性程度,发掘、保护和繁殖更多适宜在恩施地区种植的优异茶树种质资源,本研究考察和收集了恩施州不同地区的茶树种质资源200多份,对其中部分主要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生化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测定和分析,建立了恩施州茶树种质资源圃,对这些优质资源进行了有效保存,并筛选得到一批本地特色茶树种质资源拟加以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的休眠机制,以特早生茶树品种龙井43和中生茶树品种碧云为材料,利用钙黄素处理茶树茎段,检测越冬芽在休眠与萌发时期与其他器官的物质交流情况。利用同源比对鉴定胼胝质水解相关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在冬季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越冬芽在茶树生长阶段和休眠阶段都存在着与着生茎段和母叶间的物质交流;从茶树越冬芽休眠形成到解除的不同时期,其物质交流存在"强-弱-强"的变化规律,但龙井43的与碧云相比存在较短的物质交流减弱时期;两种茶树的物质交流变化模式与鉴定到的茶树胼胝质水解正向调控相关基因CsGLU1的表达模式密切相关;启动子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CsGLU1启动子区有多个与激素信号以及低温和休眠响应相关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茶树越冬芽在休眠和非休眠状态下都存在与茎和母叶之间的物质交流,且物质交流强弱与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改变密切相关。CsGLU1可能是参与胼胝质水解调控,改变茶树越冬芽物质交流水平,进而影响茶树休眠状态的关键基因。这对明确茶树越冬芽休眠状态变化和深入揭示不同萌发物候型茶树休眠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树炭疽菌属病害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随着茶产品经济价值的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备受关注。炭疽菌是引起茶树病害的病原菌之一,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茶产品品质,威胁我国茶产业的良性发展。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茶树病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茶树炭疽菌种名使用混乱,茶树与炭疽菌的互作研究也较为薄弱,而简单依靠药剂防治病害也对茶叶质量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梳理并明确了危害茶树的炭疽菌种类;总结了现有的茶树和炭疽菌互作的研究成果,提出识别免疫(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ETI)模式是茶树防御炭疽菌的主要机制;对茶树病理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解决办法,并展望了深入开展茶树抗病机理研究的思路,以期为制定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及选育茶树抗病良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长期困扰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对仔猪黄白痢的流行病学、发病原因、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代谢组学是利用高通量检测技术对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数据处理和信息建模手段,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生物体的代谢状态。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药物研发、疾病研究、药物毒理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基础兽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研究价值。结合代谢组学相关研究策略及在动物药物代谢、中兽药研发和动物疾病中的应用,论文主要对代谢组学的概况,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甲砜霉素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优化后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因素为:药脂比为1:5(W:w),磷脂与胆固醇比为4:1(W:w),PBS缓冲液pH7.4;超声7min(连续超声裂解10S,间隔1s),蒸发温度为40℃,冻融3次。甲砜霉素脂质体对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其原粉提高4~8倍;但在试验浓度下对上述3种病原菌的体外杀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茶树抗性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综述了茶树在抗寒、抗旱、抗病、抗虫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就今后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复杂盐碱条件对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及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24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并用以处理星星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结果表明,不同碱度的盐分组成对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基本一致,即均随着盐浓度的增高发芽延迟,发芽率降低,而且均在盐浓度超过300 mmol/L时发芽率降至零。对各胁迫因素与发芽率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盐浓度是影响星星草种子萌发的决定性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很小。本实验结果表明,吸水是决定星星草种子萌动与否的关键,由于盐浓度决定水势进而决定种子吸水,所以盐浓度表现为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由于pH值、缓冲量等代表碱度的指标与水势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对星星草种子萌动阶段没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