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6篇
综合类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油茶炭疽病菌对油茶花果的侵染及早期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菌侵染油茶花器的现象极为普遍。病花芽中的部分病菌可直接侵染花,某些花上的病菌又可直接侵染幼果,形成一个花芽和花以及花和幼果之间的连续侵染,这是冬前果实上最早发生的侵染之一。秋末受到侵染的幼果一般不表现症状,病菌在其内部潜伏越冬,至次年5、6月份有一部分开始发病,有相当数量的带菌果直至7、8月份果实进入增长后期才表现症状,病菌潜伏时期可达数月之久。病菌侵染果实的时期,除冬前外,从5月份前后至7、8月份皆可造成大量侵染,数量多少依侵染条件而定。果实发病的时期,大部分集中在8月份。通过套袋隔离方法,区分了不同时期侵染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冬前的侵染数量较大,引致中后期果实发病的数量也大,而且还增加早春的落果率和中后期发病的菌源,在病害周年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6月份的侵染,对病害的发展起加速作用,对后期的发病程度也有重要影响;7月中旬以后的侵染对发病的影响不大。油茶果实的抗病性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在离体接种情况下,幼嫩果实无伤接种的发病率高于后期;当刺伤接种时,前后期发病都很高。这表明前后期果实抗病性的差异可能与表皮结构是否抗侵入有关,而自然界中,果实集中于后期发病的原因,可能与生理生化因子是否抗扩展有关。三年来在秋末和春季,用内吸杀菌剂进行防治,能有效地减少幼果中潜伏病菌的越冬基数,也能减少病枝等部位上的菌源,推迟发病始期达一个月左右,对最终病情的防治效果,一般在70%左右。用内吸杀菌剂进行早期药剂防治,较之原提倡的在发病前后多次喷洒波尔多液等保护性药剂,要省药省工,而且效果比较稳定,可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前言杉木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eolata)上最常见的一种病害,随杉木种植的不断扩大,为害渐趋严重。在重病林分中,枝梢大量枯死,致使树木不能成材;在一般感病林分中,病枝、病叶的死亡对树木生长也有相当影响。近年来,国内对杉木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条件等,已进行过一些研究,并肯定了某些栽培措施的防病效果。但是在对病害防治至关紧要的侵染问题,则较少研究。如关于病菌易从伤口侵入  相似文献   
3.
南岳林木白粉病,其寄主分属8科、15种植物,病原为白粉菌目、白粉菌科6属、14种,其中离壁壳属CystothecaBerk.&Curt.的2个种在湖南属新分布,伞形绣球白粉病菌Uncinulasp.尚未鉴定到种。文章还列出了南岳林木白粉病菌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经接种试验证明,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只能侵染杨属中白杨派树种,而不能侵染黑杨派和青杨派的树种。在白杨派中,以毛白杨、河北杨和新疆杨最为感病。毛白杨对此锈病的抗病性改变与其个体发育有密切联系:抗病力随植株年龄的增长和叶片的老熟程度而提高。10年生以上的幼树或大树很少发病,夏、秋季开放60天以上的叶片很少受侵染。比较、分析了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在解剖上的差异,并研究了夏孢子侵入的途径。发现夏孢子除可以通过叶背侵入外,同样可以在叶正面萌发,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叶内。叶片的抗病性随角质层及表皮细胞外壁的加厚而增强。测定了老、幼叶片及病、健叶片在生化上的某些变化。  相似文献   
5.
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茶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在我国还属首次探索。在油茶树皮上分离到的一个芽孢杆菌株系,能减少炭瘟病茵对油茶花器的侵染,并降低了油茶果实的发病率。经测定的10种植物炭疽菌中,杨树炭疽菌在油茶果实上表现有明显的人工免疫作用。单独和综合利用这两种益菌进行多点防治试验,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岳林木白粉病,其寄主分属8科,15种植物,病原为白粉菌目,白粉菌科6属,14种,其中离壁壳属Cystotheca Berk.&Curt。的2个种在湖南属新分布,伞形绣球白粉病菌Uncinula sp。尚未鉴定到种。文章还列出了南岳林木白粉病菌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安仁县丘陵地带欧美杨枯死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侵染性病害。发病特点为叶片及嫩梢自上而下凋萎,根颈变褐,根系腐烂死亡。发病原因主要是造林地沙质过重,造林后当年气温过高,造成根颈灼伤,土壤中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一种为生理病害。发病特点为当年移栽苗,叶片及枝梢由下而上变黄枯死。发病原因是苗木栽植过浅。高温季节土壤严重缺水所致。  相似文献   
8.
竹荪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形态绚丽,清香袭人,风味独特,为世人所瞩目。因此被加封为诸如“真菌之花”、“面纱女郎”、“真菌皇后”、“林中之王”、“林中君主”等许多桂冠。历史上曾列为宫延御膳,现为国宴佳肴之一。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食用菌,具有降低血压、减肥、防腐、抑制和消除人体癌细胞等功效。开发竹荪,是一门投资少,效益高的致富门路。 1992年,我们在丘陵区的长沙省林科所院内和山区的攸县凉江乡月龙村两地进行栽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其中省林科所院内,获得了每m~2160多个鲜荪,干重415g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杉木炭疽病发生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为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解放后,它不仅在原产地的山区大量发展,而且在从不栽杉的丘陵区也大量发展。随着杉木的发展,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杉木炭疽病在杉木栽培的山区和新发展的丘陵区均有发生,且以丘陵区危害严重。自1972年以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科研和教学单位,自1974年起已开始进行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本文是我们近两年来部分研究工作的小结。一、病害发生发展规律(一)病原菌越冬场所及越冬方式:本实验取材于本所5年生杉木林。方法一是在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