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1.
23个欧美杨无性系苗期叶锈病抗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引进23个欧美杨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苗木叶锈病感病指数的调查,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叶锈病的抗性表现超过对照品种I108的有19个,其中02-36-1、02-36-4、N177、N197和N195这5个无性系对叶锈病完全免疫;无性系02-34-334对叶锈病表现为高度抗病;02-01-119、324、03-04-111、03-04-97和02-34-278表现为抗病;03-04-141、03-04-170、02-34-347和03-05-184表现为感病;02-01-219、03-04-167、03-04-288和02-34-228表现为高感;对叶锈病的抗性表现不及对照品种I108的有3个,即03-05-206、03-04-171和03-05-156,均表现为高感。  相似文献   
2.
选择7个抗性不同的杨树品种N177(锈病免疫树品种)、03-04-111、03-04-97、I108(抗锈病品种)、03-04-141、03-04-170(感病品种)、青13(乡土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染病与健康叶片5种防御酶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抗性杨树品种受落叶松-杨栅锈菌浸染后,5种酶的活性均比健康叶片高,其中PAL的活性提高了2.3%~107.0%、PPO活性提高了1.7%~234.4%、POD活性提高了9.3%~104.1%、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10.1%~70.0%、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提高了2.3%~66.2%;感染落叶松-杨栅锈病后,每个杨树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其中抗锈病品种的PPO、PAL酶活性增量最大,锈病免疫树品种的几丁质酶活性增量最大,乡土品种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增量最大,而感病品种的5种酶活性变化幅度均较低。综合结果表明,在杨树抗锈病研究中,可用PPO、PAL酶活性作为选择抗性品种参考指标,几丁质酶活性作为选择免疫品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I-107、I-108等11个杨树新品种,通过造林试验获取各品种生长、形质指标,以及抗虫、抗病性状等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性状选择。结果I-108、I-107、I-214等生长快、形质指标优良、适应性广、抗杨干象等蛀干害虫能力强,材积生长比对照(荷兰3930)可增益85.21%,为大连地区优良杨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树高、胸径、抗病虫害指数为因子,对11个新无性系进行了早期选择(5 a)和综合选择(9 a)。结果表明:I108、I107、I-214的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比参试群体平均提高12.53%、14.30%、36.71%;遗传增益比对照(荷兰3930)分别提高34.07%、23.58%、85.21%。同时具有适应范围广、抗病虫强的特性,是大连地区杨树造林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黑松生长的早期测定滕文飞,赵伟,王吉平,许震,张世林(大连市林科所116033)黑松(Pinusthunbergii)引入我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造林树种,对其生长性状的早期评价研究很少。本文利用表型、遗传和秩次相关分析,检...  相似文献   
6.
对引进11个毛白杨新无性系,在造林试验获取各无性系生长、形质指标,以及抗病性状等数据基础上,进行了多性状选择。结果BT17、51L-7、193、175、196、BT18、BT85等7个新无性系生长快、不蹲苗、破腹病率低,适应性强,材积生长比对照增益180.35%,是大连地区造林优良新品种,其中193、BT17、BT18为雄性不飞絮无性系,又是城镇绿化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7.
杨树新无性系引种苗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连地区对引进的6个新无性系进行苗期试验,根据适应性、抗虫性、生长性状进行苗期初步选择,筛选出较适宜该地区栽培的无性系为64、107、108、盖杨。  相似文献   
8.
黑松针叶束嫁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