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褐菱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在北京室内饲养观察,褐菱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卵期12.1±1.0天。若虫5龄,历期61-83天。成虫羽化后8-30天交配,次年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对舞毒蛾、杨扇舟蛾、杨叶蜂、榆毒蛾、黄刺蛾等多种林木食叶害虫有明显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2.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北京室内饲养观察,环斑猛猎蝽一年发生一代,以4龄若虫越冬。卵期9.9±1.1d。若虫共5龄,历期315.0±4.9d。成虫羽化后7-25d交配,交配后22-23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杨扇舟蛾、黄刺蛾、杨叶蜂、舞毒蛾、油松毛虫、黄褐天幕毛虫、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相似文献   
3.
<正> 蠋敌(Arma chinensis Fallou)是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捕食性昆虫。在发生杨扇舟蛾、杨毒蛾、油松毛虫、侧柏毒蛾的林内,经常看到蠋敌的成虫和若虫捕食这些害虫,对害虫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利用这种天敌昆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肿腿蜂的繁殖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3年广东省在粗鞘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sinoauster Gressitt)幼虫上发现了肿腿蜂(Scleroderma sp.),1975年山东省在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幼虫上也发现有此蜂寄生。随后,广东、山东和河北等省开展了对肿腿蜂的研究,证明对上述两种天牛有防治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繁殖和利用问题,1978年秋我们自广东省化州县、河北省望都县引进了肿腿蜂,于1979—1980年进行了室内繁殖和野外放蜂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六种螳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螳螂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全世界约有1800多种,我国已知51种(亚种)(Tinkham,1937)。为了利用这类天敌昆虫资源,近年来我们对螳螂的生活史、生活习性、捕食害虫种类及捕食量等作了研究,并进行了卵鞘低温贮藏、加温催孵和野外释放防治森林害虫的有关试验。本文报导螳螂亚科(Mantinae)我国常见的六种螳螂的生物学特性。这六种是:大刀螂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中华大刀螂P.sinensis  相似文献   
6.
<正> 海城市现有15万亩天然次生油松林,上代松林由于松毛虫、松干蚧的严重危害和人为的破坏活动,已经所剩无几。为有效地控制虫灾,确保松林正常生长,我们于1981—1985年,以王石乡中沟村的4,000亩集体所有异龄油松天然次生林为试验基地,进行了松毛虫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这次试验的重点放在:掌握虫情动态,了解发生规律;通过封山育林、抚育管理和林地补植等林业措施,保护和改善松林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抑制虫害;只有在害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7-1989年研究,松毛虫内茧峰可在5±1℃条件下冷藏4-5个月,对成虫羽化率、成虫寿命、成虫交配产卵均无不良影响,并可杀死重寄生蜂。冷藏时间长,成虫羽化日期提前,羽化期缩短。人工引迁时应用冷藏方法,可根据松毛虫发生期调节冷藏时间,做到适期出蜂,及时释放,也可防止将重寄生蜂带入另一地区。  相似文献   
9.
据在四川省大邑县和北京室内饲养观察,暴猎蝽1a发生一代,以5龄若虫越冬。卵期27.08±1.00d。若虫共5龄,历期334.75±4.30d。成虫羽化后16~18d交配,交配后18~19d开始产卵。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记述了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虫是舞毒蛾、杨扇舟蛾、春尺蠖、北京杨锉叶蜂、柳毒蛾、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故。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8月 1 2~ 2 0日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杨树林树高 3m处放置粘性诱捕器 ,内放人工合成的柳毒蛾诱剂内芯 3Z-cis-6 ,7-cis-9,1 0 -Di-epoxy-heneicosene,每天上午检查一次。在杨毒蛾 L eucoma candida Staudinger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 ,9天共诱捕雄成虫 2 1头。试验结果表明 ,该信息素对杨毒蛾确有引诱作用 ,为进行监测和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