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气象型病虫害预报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Windows编程技巧 ,利用VisualBasic语言建立了一套病虫害预报业务系统。系统采用严格的筛选因子技术 ,通过非线性最优化技术进行相关普查 ,并进行稳定性和独立性检验 ;建模方法多样 ,既有自动建模 ,也可人工选择因子建模 ,最后进行预报综合集成。利用该系统可方便地建立病虫害统计预报模型 ,实现气象型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 ,在近几年实际业务中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合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3.
淮河以南春季三麦阴湿害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淮河以南地区春季阴湿害是影响三麦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提出确定阴湿系数Q来判别阴湿害的方法,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1998年春季阴湿害的判别,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气候条件对麦类纹枯病发生趋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对气候条件与麦类纹枯病白穗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发现气候因子对江苏省麦类纹枯病发生有着显著影响 ,多雨、暖冬、春季温度偏低是利于纹枯病偏重发生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影响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关键气候因子的时间变化趋势 ,认为 80年代后期以来持续暖冬现象是纹枯病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今后在制定防治策略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承继关系,通过白背飞虱的虫情指标(始见期、迁入虫量及第五(2)代虫量)与冬春以来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前期温度及降水因子是影响白背飞虱迁入、降落和在栖息地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子,且影响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白背飞虱虫情指标的气象预报模型,其拟合和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