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在山西省临县、太谷县发现枣贮藏期红粉病,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絮状霉点,后期形成较厚粉状霉层。从病样中分离获得2株代表性菌株,通过病原菌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特征分析,确定引起枣贮藏期红粉病的致病菌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适合该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大于75%,pH=4~10,致死温度为48℃、处理10 min。适宜芽管生长的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大于75%,最适pH=6。本研究结果可为枣贮藏期红粉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噻虫胺拌种对瓜蚜的防治效果,以西瓜蚜虫为防治对象,开展了室内、盆栽及田间条件下的药剂拌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各处理对西瓜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噻虫胺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盆栽条件下,西瓜出苗15、30、45d后,接虫12 h和24 h时,西瓜成蚜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来自苹果树上的1株生防菌LF17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形态学结合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LF17进行了鉴定,并通过滤纸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利用涂抹发酵液的方法测定了发酵液对腐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93.80%,与甲基硫菌灵(94.20%)抑菌率相当,显著高于嘧菌酯(42.60%)、辛菌胺(52.80%)和苯醚甲环唑(81.30%);离体枝条防治结果表明,发酵液水剂和膏剂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8.59%~80.40%,与甲基硫菌灵(76.93%)相比差异不显著,与嘧菌酯(44.15%)、辛菌胺(68.25%)、苯醚甲环唑(74.45%)相比差异显著;田间试验表明,涂有发酵液的伤口愈合面积为9.37~9.79 cm~2,病疤复发率为3.82%~4.56%,与其他4种药剂相比差异显著。研究表明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并显著降低腐烂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梨喀木虱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专食性刺吸式害虫,为明确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本文对梨生育期中国梨喀木虱卵的对空间格局及时序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梨喀木虱梨木虱在叶片上的产卵量有两次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和7月上旬,单叶卵量分别达到18.1头/叶和22.8头/叶;卵集中分布在叶片主脉两侧、叶柄凹槽处内以及叶缘缺刻处,叶面较少,各处所占比例呈现动态变化;在树冠上、中、下三个垂直高度层和同一水平不同方位叶片的着卵量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中国梨喀木虱种群生态学研究以及可持续治理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外源钙对低温胁迫下苹果花器官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十年生苹果品种"红富士"为试材,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冻害的方法,研究不同外源钙不同浓度对苹果花器官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MDA含量较对照降低了10.7%~53.6%,且均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除28 mmol·L-1 CaCO3处理外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SOD活性,除14 mmol·L-1Ca(NO3)2处理外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均提高了POD活性,除14、28 mmol·L-1Ca(NO3)2处理外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不同外源钙各浓度处理CAT活性较对照提高了8.7%~22.7%,且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个生理指标可作为苹果抗寒性的鉴定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分析表明21 mmol·L-1CaCl2处理后的苹果花器官抗寒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熏蒸、微生物菌剂和化学熏蒸(棉隆)为处理,对3年连作西瓜生长发育和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各处理对西瓜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且未出现药害现象;(2)生物熏蒸配施微生物菌剂或棉隆对西瓜生长发育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增加了株高(蔓长),提高了叶绿素含量;(3)生物熏蒸配施微生物菌剂或化学药剂棉隆两个处理对西瓜枯萎病均有良好的防效,且持效期较长;(4)生物熏蒸配施微生物菌剂处理显著提高了西瓜的品质和平均单果重。结论:生物熏蒸配施微生物菌剂不仅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还可以促进西瓜的生长发育,提高西瓜单果重,同时显著改善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种子处理对西瓜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以及在西瓜中的残留状况, 本研究以10%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为供试药剂, 采用拌种试验, 开展噻虫胺对西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残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噻虫胺有效成分用量100~250 g/100 kg范围内, 对西瓜出苗安全; 噻虫胺拌种处理对西瓜苗期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随着西瓜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 西瓜出苗后30 d,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噻虫胺各处理西瓜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 对西瓜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噻虫胺拌种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西瓜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提升西瓜的品质; 随着西瓜生长发育, 叶片内噻虫胺含量逐渐降低, 出苗后45 d, 叶片内未检测到噻虫胺残留; 西瓜收获时果实中未检测到噻虫胺残留, 西瓜根部土壤中噻虫胺的残留量在0.041 2~0.097 5 mg/kg之间。综上所述, 噻虫胺100~250 g/100 kg用量范围内处理西瓜种子, 对西瓜苗期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并可提高产量, 改善西瓜的品质, 叶片内噻虫胺含量随植株生长逐渐降低, 果实中无残留, 本研究为噻虫胺种子处理在西瓜生产实践中合理、安全、高效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藜麦(Chenopodium quinoa)是藜科藜属1年生双子叶植物~([1]),作为一种新型粮食作物在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等90多个国家种植或试种~([2])。2014年以来,在我国的山西、青海、甘肃、河北等省份开始规模化种植~([3]);山西省静乐县是我国藜麦规模化种植最早的基地~([3]),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及连作栽培导致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叶部病害。2015~2017年间,本课题组在静乐县藜麦种  相似文献   
9.
藜麦霜霉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藜麦原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区,具有适应恶劣环境的特性,在美洲、欧洲、亚洲、澳洲等地都有种植~([1])。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2,3])。我国的藜麦产业起步晚,2008年山西省最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藜麦~([4])。2016年山西省藜麦面积约5307hm~2,其中山西省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LF17是分离自苹果树枝干的1株对苹果树腐烂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研究其对环境的适应度,通过测量吸光度值,平板涂布等,测定菌株LF17对温度、pH的敏感度并筛选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菌株LF17在35~85℃均生长良好,致死温度为96℃、处理8 min;最适pH范围为6~7,致死pH为小于4或大于10;最佳产孢及成膜的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5 g、蛋白胨10 g、NaCl 5 g、葡萄糖20 g、甘油10 g、MnCl_2 5 mg。本研究可为菌株LF17生防菌剂产业化生产及田间应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