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柑橘木虱信息素复合诱捕器进行橘树树冠挂放不同高度及方位诱集柑橘木虱成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捕器挂放高度以橘树树冠顶部的为较好,比挂放在中部和基部的诱集虫量分别增25.2、42.8头/株,诱虫率分别增50.2、85.3%。挂放方位以东部、南部的诱虫量偏多,其东部平均每株34.4头、南部33.4头。并建立人工目测成虫与诱捕器诱集的成虫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27x-12.47;目测若虫和成虫的总虫量和诱捕器的成虫数量之间的线性方程为y=0.711x 9.161。可替代目前采用人工田间目测柑橘木虱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及柑橘木虱起源地之一的潮汕地区,分别选择有针对虫媒的管理、无针对虫媒的管理和无管理3种防控水平的蕉柑果园。通过调查对比植株的感病率,不同虫态木虱的发生情况,黄龙病菌16SrDNA和前噬菌体的序列差异,以及柑橘木虱的种群类型。结果表明:(1)有针对虫媒管理的果园:植株发病率最低,发病等级为轻度,各虫态木虱数量最低且不带菌;无针对虫媒管理的果园中植株发病率显著提高,发病等级为轻度或中度,木虱卵和若虫的数量最多,虫媒成虫带菌率和带菌量均较低;无管理果园中植株发病率和发病等级最高,木虱成虫数量最多,虫媒带菌率和带菌量均最高;(2)植株和柑橘木虱样品中均携带黄龙病菌亚洲种Type 2原噬菌体类型,柑橘木虱均属于单一种群。  相似文献   

3.
对柑桔木虱成虫的产卵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柑桔木虱的产卵前期和温度密切相关,在田间有新梢的情况下,产卵前期为3~16天,在平均气温为25.2℃时,产卵前期最短,为3~5天;在没有新梢时,柑桔木虱成虫的产卵前期随新梢芽发时间而定,可以是20~61天不等,如一直没有新梢,柑桔木虱至死不产卵;柑桔木虱成虫将88.04%的卵产在腋芽和叶长短于2cm的叶片上;在产卵始盛期,85.8%的成虫在柑橘新梢嫩芽上活动,因而防治柑桔木虱的适期为柑桔木虱成虫产卵始盛期。  相似文献   

4.
梨木虱在我市黄花梨上发生较普遍 ,受害后的叶片靠近叶柄处的主脉两侧发黑 ,严重时叶片之间粘结在一起。新梢受害后有萎缩现象 ,造成树势衰弱 ,影响花芽分化 ,严重影响了黄花梨的产量和品质。梨木虱防治应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时期 :1 越冬期。冬季清园 ,刮树皮 ,清扫果园 ,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 ,刮除翘裂树皮 ,以减少越冬虫口基数。2 出蛰期。梨木虱出蛰盛期在 2月底至 3月初 ,此时虫体较虚弱 ,且为第一代卵孵化始期 ,梨叶尚未长出 ,成虫和卵均暴露在枝条上 ,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重点防治 1~ 2次 ,可有效杀灭出蛰成虫。其特效药剂为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3 第一代若虫发生期。一般掌握在梨花谢 2 / 3时喷药 ,能有效地控制第一代若虫为害。 1 997年 3月 31日 (花谢 3/ 4时 )用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防治 ,喷药后一周调查 ,若虫死亡率达 94 9%。4 第二代卵孵化盛期。这一时期约在 5月中旬 ,用 2 8%硫氰乳油 2 0 0 0倍液或 70 %吡虫啉 2 5 0 0倍液喷雾 ,如防治得好 ,可基本控制全年不发生梨木虱防治的几个关键时期$浙江省义乌市农业...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MeJA对梨感染黑星菌后叶片损伤的缓解效应。试验以感病品种‘雪花’和抗病品种‘黄冠’梨叶片为试验材料,分析了黑星菌侵染后梨叶片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MeJA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星菌对‘雪花’梨叶片叶绿体结构有更明显的破坏现象,且在侵染9天时‘黄冠’梨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下降了37%,而‘雪花’梨下降了49%;MeJA处理可迅速诱导‘黄冠’梨CAO的表达且显著增加了侵染后期(5~9天)‘雪花’梨CHLH、CAO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缓解了黑星菌侵染后梨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降低。说明适当浓度的MeJA处理可以增加梨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梨增强对黑星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黄冠/川梨为材料,以幼套近明球囊霉为菌剂,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接种AM真菌对梨幼苗缓解Cu2+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铜浓度为0-400mg/kg范围内,重金属Cu2+对梨的营养生长和生理抗性表现出了显著的低促高抑的效应,在低浓度为(≤150 mg/kg)的情况下,对梨幼苗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150mg/kg)时,对梨幼苗有抑制作用,且在150 mg/kg的情况下促进作用最好。从处理组与对照组对梨幼苗生长指标、光合作用指标、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来看,在不同处理下,接种AM真菌有利于提高植株的各项生理指标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还发现所用的AM真菌能有效地侵染梨的幼苗,这对缓解Cu2+胁迫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2013-2014年调查了南宁市武鸣县柑桔园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4年柑橘粉虱卵在4月上旬分别达到了全年发生最高峰,由0.51粒/叶增至5.49粒/叶;柑橘粉虱若虫分别在2013年8月上旬和2014年4月上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0.38头/叶增至3.90头/叶;柑橘粉虱伪蛹发生数量少;柑橘粉虱成虫分别在2013年6月下旬和2014年5月中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51.63头/黄板降低为4.08头/黄板。2013-2014年柑桔园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少,没有诱集到成虫。因此,监测表明2013-2014年南宁柑桔园柑橘粉虱种群发生数量比黑刺粉虱多,以当年4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蜂;黑刺粉虱偶尔发现为害;2014年柑橘粉虱卵、若虫发生数量比2013年的有所上升,但伪蛹和成虫发生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和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果实以及嫁接在3种砧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了3种砧木果实与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变化特点,探讨了砧木对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砧木和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种类上并无显著差异,均含有草酸、奎宁酸、苹果酸、莽草酸和柠檬酸等5种有机酸,不同砧木对接穗品种‘丰水’梨果实中有机酸代谢具有调控作用,杜梨可以降低‘丰水’梨果实中柠檬酸的含量,导致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的比值升高,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梨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变化与砧木种类有关,特别是当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时,将梨果实有机酸代谢类型分为苹果酸优势型和柠檬酸优势型的分类方法难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梨木虱在湖北省各梨产区大面积发生,危害梨树芽、叶片、嫩梢和果实,严重影响了梨树的产量及果品质量。本文报道了梨木虱危害症状、梨木虱卵、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系统研究了武汉地区梨木虱成虫种群和幼虫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木虱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5代,越冬代羽化高峰期为3月29日,第一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5月7日,第二代梨木虱羽化高峰在5月28日,第三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7月9日,第四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9月4日,第五代梨木虱羽化高峰期为10月19日;第1代、第2代和第3代幼虫危害梨树叶片,而第4代和第5代不危害梨树叶片,而是取食梨园中的幼嫩的杂草。本研究为梨木虱的测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柑橘木虱是柑橘新梢期的重要害虫,也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主要自然虫媒,其种群数量越大,越有利于黄龙病的扩散,因此是一种重要的柑橘经济害虫。本研究采用五点调查法,监测了2018年4月至12月桂北地区失管果园柑橘木虱种群发生动态,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明确了感病果园柑橘木虱含黄龙病菌量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2018年桂北地区失管果园柑橘木虱种群发生动态具有3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月、9月和11月。柑橘木虱携带黄龙病菌量在4 ~ 7月处于较低水平,随后逐步上升并于10月达最高值,其动态变化为单峰型。此外,柑橘木虱年均含菌量可能与性别有关,且雌性含菌量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11.
粗狭肋鳃金龟(Holotrichia scrobiculata Brenske)是蓝莓主要害虫,以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为害。为掌握该虫在麻江的发生特点,探讨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采用定期定点调查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粗狭肋鳃金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12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作蛹室化蛹并在土中越冬。成虫于每晚6点至10点集中出土并转移至壳斗科植物上进行取食或生殖活动,出土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寿命22.50-24.40 d;晚上20:00-21:00为成虫交配高峰期,交配后4-7天开始产卵,卵期10-20 d,产卵高峰期为6月,单雌产卵量30-50粒,散产;7月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共3龄,历期219-252 d。此外,提出了黑光灯诱杀、人工采虫、冬季深耕翻土等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些侵染性病害的影响,浙江省主要梨产区早期落叶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砂梨产业的发展。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商业梨园主栽品种的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品种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不同。园黄为黑斑病的易感品种,但对炭疽病的的抗性较强;黄花和翠冠较抗黑斑病,但黄花炭疽病的发病率较高;三个品种的锈病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病菌侵染和落叶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病菌侵染后翠冠和园黄落叶较黄花早;受黑斑病菌侵染的叶片最易脱落,而梨炭疽病菌和梨锈病菌不易引起落叶,仅在后期形成穿孔。总体上园黄早期落叶现象最为严重。受梨黑斑病菌侵染后,叶片诱导POD活性的增加来抵御病原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13.
周婵  白丹  张卓  杨允菲  李建东 《草地学报》2012,20(2):213-220
采用无样方采样法,对长岭、图牧吉和沽源自然草原不同土壤类型5种叶色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羊草叶色渐变群有性生殖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有性生殖特性和生物量分配具有可塑性变化。不同土壤类型5种叶色羊草的穗长、穗重、小穗数、单穗籽粒数、结实率、单穗籽粒重及生殖分配Ⅰ, Ⅱ和Ⅲ最大值多数出现在沽源地区;羊草籽粒千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小;相同土壤类型不同叶色羊草、相同叶色不同土壤类型羊草其茎重、鞘重、叶总重、植株总重等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与中间过渡叶色之间差异多数不显著;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的茎重最大,其次为鞘重和叶重。因此异质生境不同叶色羊草采取有性生殖调节策略和资源分配策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福建省德化县早熟砂梨“黄叶病株”及“正常植株”叶片及土壤的营养诊断分析:黄叶病株叶片平均含镁量0.131%,极显著低于正常植株0.328%;黄叶症较重的果园土壤交换态镁含量低12.6~24.5㎎/㎏及土壤酸性强pH3.6~4.5,诊断结论砂梨叶片黄化现象为镁素缺乏所致。矫治试验效果,叶面喷施1%硝酸镁3次,可以叶色转绿;12月份土壤基施钙镁磷肥株1.3 kg,翌年5月份后有明显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朱方容  何彬  林强  胡乐山 《蚕业科学》1999,25(3):135-140
对72 个桑树杂交组合进行两种冬伐处理,研究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可使花叶病的株发病率降低5517 % ,病情指数降低7399 % ,病害对产量的综合损失率降低8645 % ;桑树的总枝条长度、单位条长叶片数、单叶重分别增加3296% 、1233 % 和2377 % ,从而使春叶产量大幅提高,平均增产13593 % ;春叶的干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桑叶养蚕可使全茧量、茧层量、产卵数、良卵数分别提高388 % 、416 % 、60 % 和60% 。  相似文献   

16.
张军生 《野生动物》2014,(3):311-315
2000-2012年间在设置人工巢箱条件下,对内蒙古甘河林业局的黄眉柳莺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收集了窝卵数、占巢率及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效果等。统计分析表明:黄眉柳莺每年5月初返迁占巢,5月下旬产卵,窝卵数5-8枚,卵淡白色,具赤青色斑纹,且钝端密集。卵长径(14.75±0.56)mm,短径(11.78±0.59)mm。育雏期15-18 d,锥鸟存活率93.98%,建立了占巢率与落叶松鞘蛾虫口密度间、占巢率与窝卵数之间的一元关系式,黄眉柳莺人工巢箱防治区平均防治效果达到48.95%。  相似文献   

17.
对32份四倍体桑种质进行养蚕制种的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76%四倍体种质养蚕产卵数较多,产卵数比对照沙2×伦109增产10%~14.87%的四倍体种质有:桂9373、桂93456、桂93459、桂93473、桂93544.四倍体桑春秋叶质对不受精卵率均有一定影响,春蚕第二造四倍体桑的叶质对生种发生率有影响.通过叶质鉴定选出几个叶质优良利于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四倍体种质.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及其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羊草营养枝叶龄进程季节动态是基本一致的,但因不同生境出叶速度的差异,使人工草地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为11.3,比天然草地增加了16.5%.不同生境羊草营养枝的叶龄与叶片长度、宽度和叶片大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多项式的变化规律,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叶片最大时的叶龄指数分别为61.95和61.86,具有相对稳定的值;虽然叶龄与株高和单株干物重间均呈一元线性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每龄叶增加的植株高度和单株干物重因生境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9.
生物量是评价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草原主要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的建立,可为采用非刈割方法获取较准确的草原地面数据资料提供新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羊草的主要构件特征(叶片数、叶长宽积、茎粗、茎高和株高)与其个体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并筛选出能较好预测羊草个体生物量变化的构件指标,采用M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利用6月、7月和8月采集的90株和总体270株羊草植物样本,建立羊草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以及总体样本的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并对实测值与模拟值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宽积和株高相对于其他构件信息能够更好地描述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方程Y=-0.193+0.009X2+0.011X5(X2为叶长宽积,X5为株高,P<0.01,R2=0.854)为最优羊草个体生物量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养环境下斑鳖产卵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鳖目前仅在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中有4只存活个体,为了拯救这一物种,中国的苏州动物园和长沙动物园开展了斑鳖联合繁育项目。在2008~2011年对斑鳖的产卵时间、产卵窝数、产卵数量和卵的重量、直径等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雌性斑鳖在夜间产卵,有护卵行为。每年可产卵2—4窝,首次产卵在5月底或6月中旬,最晚在7月中旬结束。产卵间隔变化较大,最短的为12d,最长的达到36d,平均18.4±8.3d。每窝产卵数45~70枚,平均为60.3±7.5枚,年产卵总数在100~200枚之间,年度之间波动很大,在1~136枚之间。卯的重量在19.0-21.5g之间,平均20.1±0.7g;卵的直径在31.5~34.4mm之间,平均为32.6±0.7mm。产卵次数、窝卵数、卯重和大小都会受到运输或环境变化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目前提供的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符合斑鳖的繁殖要求,但是管理中要注意减少运输应激和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