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在我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对我国苹果、梨等果树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苹果蠹蛾的主要措施,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果实品质及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新的生防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能力,具有生物防治苹果蠹蛾越冬幼虫的应用潜能。本文从防控苹果蠹蛾的昆虫病原线虫高效品系以及影响其防控效果的因子(温度、湿度、紫外线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大田环境下利用无人机施药,筛选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药剂,探讨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5%甲维盐 WG、 30%噻虫嗪 SC、 30%噻虫嗪 SC减量 20%+CQMa421施药2 d后对双斑长跗萤叶甲防效均在 97.90%以上。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和 30%噻虫嗪 SC对蚜虫防效好,且持效期长。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 SC、 200 g/L氯虫苯甲酰胺 SC减量 20%+CQMa421施用后玉米螟活虫数为 0~1.67头/百株。研究表明,玉米吐丝初期利用无人机喷施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 5%甲维盐 WG或 30%噻虫嗪 SC能有效控制双斑长跗萤叶甲,其中, 5%高效氯氟氰菊酯 EW能兼防蚜虫和玉米螟,可实现玉米中后期害虫一体化防控。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玉米蛾类害虫的种类及组成, 2017~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阐明各蛾类种群的动态,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玉米蛾类害虫 4科 16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 68.75%。明确各种害虫的虫源结构及危害方式,分析 9种种群数量大、可造成危害的关键害虫的种群动态。蛾类群落丰富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浪式, 7月的群落丰富度、群落多样性都较高, 5月、 10月的群落均匀度相对较高。5月、 7月的群落相似性系数最高, 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明确各月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潜叶蝇田间试验表明,在水稻田插秧前2 d时,利用6000~7800 g/hm~2兑水对秧苗进行喷淋,对水稻潜叶蝇的防效达75%以上,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不同施药剂量试验结果表明,在6 000 g/hm~2和7 800 g/hm~2的剂量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悬浮剂处理间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水稻潜叶蝇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该药用于水稻潜叶蝇防治时,具有施用简便、持效期长、成本低、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吉林省有翅蚜种类?迁飞动态及群落结构, 丰富蚜虫多样性研究资料, 并为蚜类害虫的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支持, 本研究于2019年-2021年利用吸虫塔在吉林省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对有翅蚜进行了吸捕, 并对55 334头有翅蚜进行了鉴定, 结果表明, 这些有翅蚜分属于9科61种, 其中8种主要为害禾本科及豆科作物, 本文明确了这8种蚜虫的种群动态?风场分析显示, 迁入期风速小于5 m/s时蚜虫的吸捕量较多, 风向对蚜虫在各监测地区之间迁移的影响没有规律性?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 5月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7月最高?9月为有翅蚜主要迁出期, 种类丰富度相对较高, 群落多样性水平低?4个地区5月优势种均为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 9月优势种均为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 各地5月群落与6月-9月群落相似性水平低, 分布在0.16~0.48, 处于极不相似及中等不相似?西部平原地区群落间相似性水平高于东部山区?本研究提供了吉林省有翅蚜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基本信息, 为科学制定蚜虫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蛾类昆虫的种类及组成,提供蛾类群落的多样性资料,本研究于2017年-2020年利用高空探照灯逐日诱集蛾类昆虫并分类,明确不同昆虫季节性种群动态,在此基础上对蛾类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鉴定蛾类昆虫18科227种,优势科为夜蛾科,种数占比达到49.34%。按为害植物类别,可分为农业害虫、林业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等。蛾类昆虫4月始见,7、8月群落丰富度最高,7月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均匀性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明确了不同月份优势度指数较高的种类。7、8月的蛾类群落相似性高,4、10月与各月的相似性低。本研究结果可为此区域蛾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棉铃虫在吉林省各地区玉米田为害,成为了潜在的玉米穗部重要害虫。明确棉铃虫在吉林省的种群动态、虫源性质,对其早期预警与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吉林省中西部的公主岭市,综合运用常规监测、卵巢解剖、田间调查、气象分析、轨迹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棉铃虫的发生时间、发生世代、虫源地、迁飞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10月上旬为棉铃虫成虫发生期,其中8月中旬-9月下旬是发生高峰期。棉铃虫成虫在当地发生2代(第3代和第4代),第3代为迁入世代,第3代高峰期的虫源主要来自于辽宁省部分地区。第4代主体为本地繁殖世代,其为害期正值当地玉米灌浆至蜡熟期。第4代棉铃虫成虫羽化后滞留本地的种群因气候以及食物原因而消亡。迁出期的风向不利于棉铃虫种群回迁。  相似文献   
9.
针对性诱剂在吉林省玉米螟田间应用上的问题,发明了一种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为性诱剂技术在田间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该装置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玉米螟的发生盛期,将其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监测期的比较上,2对装置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消长动态基本吻合。在监测的数量上,传统的水盆诱捕器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263~0.1587,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341~0.4441,总体上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玉米螟的数量要高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克服了性诱剂在田间应用上的缺点,并改善了在其应用上的不足之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2015年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 为其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基于扫描昆虫雷达观测、常规监测、轨迹模拟及天气背景学分析等研究方法, 对吉林省公主岭三代黏虫的虫源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因虫源基数及增殖倍数较高, 二代黏虫蛾种群数量较高; (2)二代黏虫蛾迁飞以不利其回迁的西南风、南风为主; (3)观测初期未见黏虫聚集成层迁飞的现象, 直至后期才见黏虫向西南方向迁飞; (4)气流和降雨是二代黏虫蛾未能有效回迁的主要原因, 三代黏虫发生的虫源, 是北迁的种群和本地种群共同繁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