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2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资源及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放  李湛东 《广西园艺》2005,16(4):56-59
苦苣苔科观赏植物是近年来国际市场上十分流行的花卉。我国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类型众多,其开发却基本是空白。本文探讨了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和发展广西苦苣苔科植物,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花卉类群参与国内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绿地在夏季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探明不同尺度城市园林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机制,实现温湿效应的最大化,分析了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类型、冠层结构特征、乔木覆盖率、绿地面积和周围下垫面组成等因素对城市园林绿地温湿效应的影响。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温湿效应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多个因素共同影响温湿效应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在综合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将实地观测、数值模型模拟和卫星遥感技术等多种研究手段充分结合,探究影响绿地温湿效应主要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揭示绿地发挥温湿效应的尺度效应等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园林绿地中出现了不少种植密度不合理的现象。这不仅抑制了树木本身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影响了景观效果。合理的株间距是合理密植的最重要前提之一。文章通过对胸径与冠幅、胸径与株高的回归关系的研究,得出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该模型有利于园林工作者或生态工作者在栽植树木以及种植设计时,根据其设计意图及预期景观效果,确定冠幅大小,进一步确定胸径大小后选择苗木、科学规划,从而达到合理密植,避免植株种植过密造成的苗木及养护管理的浪费以及种植过疏达不到景观生态效果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南方喀斯特地区苦苣苔科观赏植物在北京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2004年开始自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引种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迄今为止已引种以唇柱苣苔属为主的苦苣苔科观赏植物20余种,在室内栽培表现良好,能够正常开花结实,基本上获得满意的效果,是值得开发和推广的新型室内盆栽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 ,从 1代型到6代型都有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以 3代型与 4代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集中 ,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 ,存在 3大类、6亚类和 12小类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其中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较聚集 ,其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这种世代结构也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种群的优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 ,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 ,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中频或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溪旁林组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叶面积指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园林植物叶面积指数(LAI)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LAI的定义、LAI的主要测定方法、LAI与枝干的相关关系、LAI的应用现状,并对园林植物叶面积指数的研究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维持农田野花带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充分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对8个不同建植年限(2、4和6年)的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的建立过程,包括群落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不同寿命的初始植物和侵入植物重要值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播种建立的农田野花带群落,存在2次植物消亡,分别是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的死亡,导致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密度下降,并为侵入植物的进入和扩张提供机会;2)群落中一二年生植物、短命宿根植物设计比例低且长寿宿根植物设计比例高时,植物群落消亡程度小,抑制侵入植物能力强;3)侵入植物能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农田野花带混播群落在植物选择方面,应将一二年生植物比例控制在25%以内,并使用长寿宿根植物代替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可增加群落的稳定性;在群落设计方面,将自生植物保留或纳入设计过程,可减缓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在群落管理方面,一二年生植物和短命宿根植物消亡时补播,可提高群落抑制侵入杂草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彩叶树种应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调查北京市彩叶树种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黄垡苗圃近3 年来引种成功的40 种彩叶树种的观 赏特性及生态习性进行周年观察与记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院进行评价的40 种彩叶树种 分为4 个等级,其中玉级(跃3.7)院综合应用价值最高的种类,共计7 种;域级(3.3~3.7)院综合应用价值高的种类,共计 10 种;芋级(3.0~3.3)院综合应用价值较高的种类,共计9 种;郁级(约3.0)院综合应用价值一般的种类,共计14 种(每级 不包括上限)。此研究填补了北京市彩叶树种应用的评价空白,又为合理开发利用彩叶树种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园林绿地在夏季可以发挥降温增湿作用,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已对城市园林绿地发挥温湿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索,由于绿地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差异性,目前研究结论尚存一些差异,且缺乏对影响机制的深入剖析。梳理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常用的实地观测法、卫星遥感技术法和数学模型模拟法,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尚存问题,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适用范围,以期基于研究方法对今后城市绿地温湿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使研究结论可以切实指导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0.
藤本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该文是对最新引进的荷兰优良藤本月季进行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经过试验对比,筛选出适合多数品种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1.0m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1,生根率达100%.在试管苗的移栽试验中摸索了移栽基质等与成活率的关系,使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