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解决竹红菌甲素(HA)做为光活化农药易降解与难溶于水的瓶颈问题,本文通过振荡培养法制备竹红菌甲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水溶液(HA-HP-β-CD),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A乙醇水溶液(HA-E-W)与HA-HP-β-CD中HA的稳定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两者抑菌率。结果表明,水、氧气和光照均能促进HA降解,环糊精包合能显著提高HA的抑菌率与光热稳定性。26℃、12000 Lx光照处理10 h,HA乙醇溶液(HA-E)、HA-E-W与HA-HP-β-CD中HA保留率分别为92.1%、39.0%与83.6%;HA-E-W去除氧气后HA保留率达99.6%。黑暗条件下26与50℃处理10 h后,HA-E-W中HA保留率分别为94.9%与57.1%,而50℃处理10 h后,HA-HP-β-CD中HA保留率可达95.3%。26℃、12000 Lx处理6 d,浓度10 mg/L的HA-HP-β-CD对苹果腐烂病菌和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3.1%和37.3%,均极显著高于HA-E-W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68.7%和25.4%。可见,环糊精包合是HA绿色农药制备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T-04为研究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及氮、磷、钾的快速积累时间分别在出苗后66.7 ~99.5、56.0 ~88.1、68.9~105.2和61.6 ~95.6 d,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和氮磷钾的最大积累潜力及最大积累速率逐渐增加,快速积累时间逐渐减少.在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快速积累规律上表现出,快速积累开始时间依次为氮、钾、干物质,磷最晚,快速积累结束时间呈同样规律.施氮量390 kg/hm2具有最大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潜力,过量施氮无助于膜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结论]与淹灌相比,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模式干物质及氮、磷、钾的最大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淹灌处理,且干物质及氮素快速积累持续时间小于常规淹灌处理,而磷、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新疆石灰性土壤锌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新疆石灰性土壤锌的组分分布特征及锌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南北疆3种最主要土壤类型农田土壤锌及其组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石灰性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为潮土(0.69mg/kg)>棕漠土(0.57mg/kg)>灰漠土(0.51mg/kg),变异系数为灰漠土>潮土>棕漠土。在土壤锌组分中,松结有机态锌(WBO)、碳酸盐结合态锌(CARB)、氧化锰结合态锌(OxMn)、紧结有机态锌(SBO)、无定形铁结合态锌(AOFe)平均含量均为潮土>棕壤土>灰漠土。南北疆土壤锌背景值不同,南疆土壤全锌含量高于北疆土壤,而北疆土壤全锌变异较大。土壤碳酸钙含量和物理性粘粒含量与松结有机态、碳酸盐结合态、紧结有机态锌分配率高度相关。松结有机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及松结有机态锌分配率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交换态锌与松结有机态锌呈显著正相关。松结有机态锌与碳酸盐结合态锌呈显著正相关。石灰性土壤有效锌含量与松结有机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用方程Y=0.306+0.123WBO+0.116CARB(F=20.095,r2=0.801**)预测。  相似文献   
4.
膜下滴灌春玉米氮素吸收规律与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春玉米膜下滴灌条件下氮肥对玉米氮素吸收、干物质积累以及氮肥的增产作用,提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施氮量.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能够增加膜下滴灌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吸收能力,过量施氮导致干物质及氮素累积降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3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此时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利用率以及生理利用率均达到最大.采用二次曲线拟合,计算最佳施氮量为291.80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14 964.54 kg/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灰板校正的计算机视觉预测棉花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棉花叶绿素含量的预测精度,该文应用计算机视觉识别方法,采用灰板校正图像亮度差异,对不同水分背景下棉花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光谱特征参数DGCI (dark green color index)、R-B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未使用灰板校正图像的DGCI、R-B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7和-0.8726,使用灰板校正归一化处理后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73和-0.9016,灰板校正后提高了参数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参数DGCI、R-B在校正前后对叶绿素含量的预测精度,结果显示校正后的DGCI、R-B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校正前,校正后参数DGCI的预测精度大于R-B。采用校正后参数DGCI建立的Chl. a+b预测方程,其预测值与叶绿素实测值间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0.1200和5.28%,决定系数为0.8812,预测精度较高。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预测不同水分处理下棉花叶绿素含量具有可行性,使用灰板校正后参数DGCI可以作为快速无损预测棉花叶绿素含量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6.
肥料是工农业绿色发展的纽带,是支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物质。新时期我国工业和农业绿色发展均面临着生产环境代价大、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重大挑战,尤其是肥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无法实现高效利用。为更好解决工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思路与产业化途径,着重介绍了矿产资源养分全量利用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利用策略和产业化途径,以期为工农交叉融合创新的绿色智能肥料产业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促进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关键问题,为创新绿色智能肥料与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对膜下滴灌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04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200、270、340kg/hm2)和3种施肥策略(即m基肥∶m分蘖肥∶m促花肥∶m保花肥=15∶30∶40∶15、25∶40∶30∶5、40∶15∶35∶10),研究施氮量和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探明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氮量和施肥策略。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270kg/hm2施氮水平具有最高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籽粒产量达到9657.7kg/hm2。施氮量显著影响水稻茎蘖数、有效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施肥策略对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影响显著,以施肥策略S1(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氮肥后移有助于提高膜下滴灌水稻的有效穗数、成穗率,形成高产。对水稻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模式而言,270kg/hm2的施氮水平和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15∶30∶40∶15的氮肥运筹模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易溶于有机溶剂却极难溶于水的问题,采用物理包埋法,以Triton X-100为载体,制备了对水稀释后稳定性良好的500 mg/L的竹红菌甲素Triton X-100微乳剂,并 测定了其光热稳定性及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0~54℃、照度低于3 600 lx时, 该微乳剂的光热稳定性良好;在照度为7 200 lx时,50 mg/L的HA-TX-100微乳剂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松针褐斑病菌Lecanosticta acicol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率均超过50%,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77.60%;1 000 mg/L的HA-TX-100微乳剂对活体番茄接种番茄灰霉病菌的保护作用与治疗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2.05%和64.73%,均优于相同条件下市售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具有开发为光活化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支撑区域尺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分区管理决策,以湖南省某典型粮食大县为案例,通过区域网格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县域Cd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因子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法,评估该县Cd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对Cd污染风险区划分差异较大。单因子指数法显示该县仅有5.9%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地...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酸性土壤调理剂产业科技创新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与国家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与备案公开信息为数据源,共获取300篇专利与158个产品登记信息,借助Excel及R语言对年授权专利量/登记量、研究机构/登记机构、原料信息等进行计量与关联性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以来,酸性土壤调理剂专利授权及产品登记数量快速增加,高校和企业酸性土壤调理剂专利申请占比分别为32.7%和67.3%。从物料信息上来看,23.4%的登记产品组成物料为3种及以上,且物料以矿产资源以及工农废弃物利用为主,矿物类物料出现频率高达96.2%;专利物料组成多样化,66.3%专利组成物料为5种及以上,多以2~3种工艺联产,且高分子材料、微生物菌剂等出现频率明显提升。从产品形态来看,授权专利与登记产品形态以粉剂为主,颗粒型产品占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功能来看,酸性土壤调理剂专利创新注重调酸与养分补充、结构改良等功能结合,而登记产品注重酸度改良效果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未来应强化专利技术向产品的应用转化,注重颗粒型多功能酸性土壤调理剂产品,切实推动我国酸性耕地改良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