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氧化氮 (NO) 作为高活性信号分子,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NO可提高植物对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的抗性,增强植物的免疫能力。最新的研究表明,NO在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的互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O能够促进植物根系与根瘤菌及丛枝菌根真菌形成共生体,从而提高植物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获取。NO作为信号物质调控植物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主要机制有:1) NO与活性氧系统互作,调节活性氧的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对植物的伤害;2) NO通过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对植物免疫及抗逆过程进行调节;3) NO与多种植物激素互作,参与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过程。而且NO可促进共生体的形成及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免疫基因表达,通过NO与植物球蛋白 (phytoglobin) 的循环维持共生体的氧化还原水平及能量状态,从而促进植物–微生物共生关系。以往关于N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3个方面,有关NO在植物–微生物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NO参与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亟待加强。揭示NO增强植物抗逆性及其调节根系发育的机制,深入探究NO调控植物–微生物互作的机理,对于提高集约化作物生产体系中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互作体系植物根系高效获取土壤养分的策略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植物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变化是植物从土壤中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重要机制,由相同物种或不同物种组成的互作体系中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受相邻植物竞争的强烈影响,阐明互作体系不同竞争条件下植物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并揭示其作用机制,这是基于根系觅食行为探讨养分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与技术措施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进展根系属性的互补性有利于降低根系间对养分的竞争。根系构型的互补性,例如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互作,促进个体植株对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养分的吸收利用;由根系可塑性介导的水平方向上根系空间分布的互补性,提高了植物根系对同一土层不同空间位点土壤养分的挖掘;个体植株根系形态属性与相邻植物根际生理过程的互补性促进根系对不同形态养分的利用。互作体系根系获取养分的策略具有高度互补性,这有助于提高整个作物系统的养分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力。根系空间生态位的分离 (包括垂直与水平方向) 以及根际生物化学特征生态位的分离,是驱动互作体系根系高效获取养分资源的主要机制。合理的根层调控可以提高植物根系挖掘土壤养分的能力;优化互作体系物种的搭配能充分发挥根的互作效能,提高养分利用的生物潜力。问题与展望今后应进一步针对集约化高投入作物体系,通过管理根层养分供应和物种间的互作效应,强化根际养分信号的调控作用,调节根系形态与生理特性,降低种间竞争,增强种间互利,以最大化根系和根际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为实现以节肥增效为核心的可持续集约化作物生产提供重要的调控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剖析了通过强化根土界面磷与水分的协同,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途径。[主要进展]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深刻影响磷和水分的有效性,而根系生长和根际过程依赖于植物的营养和水分供应状况,作物根层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平能最大化根系和根际过程的效率,从而促进作物对磷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根系除了能对根层土壤中磷和水分的系统供应做出响应外,也对局部磷和水分的变化产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根系响应磷和水分的表型可塑性与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ABA、乙烯、NO均参与磷和水分互作的调控过程,质外体pH在调控植物抵抗水分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植物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展望]深入理解根土界面水与磷互作的协同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是提高集约化作物体系水分和磷利用效率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包括:进一步揭示磷和水分互作与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探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的协同机制,建立不同种植条件下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为通过根系、根际的定向调控,发挥其生物学潜力,提高集约化农田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试验误差理论为基础,通过误差类型和自由度的划分,论证回归设计的实质是通过增大信息矩阵A的行列式来减少模型误差,提高回归方程的拟合性,而与试验随机误差无关; 至于能否对回归方程进行拟合性检验,则取决于是否有剩余自由度。饱和D—最优设计A的行列式最大,在给定回归模式和设置重复的条件下所需的试验处理数也最少,因而是最优设计。本文还结合肥料田间试验特点,对现代回归设计的农业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于20022~005年,在湖南长沙采用连续定位试验,研究了早稻施氮对连作晚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早稻施氮/晚稻不施氮、早稻施氮/晚稻施氮、早稻不施氮/晚稻不施氮、早稻不施氮/晚稻施氮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连续4年早季施氮的条件下,连作晚稻施氮处理的平均产量为6.45.t/hm2,地上部干物质重12.13.t/hm2,氮素吸收量183.6.kg/hm2,分别比连作晚稻不施氮处理增加28.4%、35.1%和103.5%,均达到显著水平;在连续4年早季不施氮的条件下,连作晚稻施氮处理的平均产量为6.61.t/hm2,地上部干物质重12.14.t/hm2,氮素吸收量165.6.kg/hm2,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增加33.4%、37.6%和95.6%,均亦达到显著水平。连作晚稻在早季不施氮和早季施氮两种情况下氮肥利用率不同,前者的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后者,增幅为37.8%,两者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吸收利用率差异不显著,但前者4年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平均值比后者高18.1%,吸收利用率低6.8个百分点。早晚两季均不施氮小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明显低于其他施氮小区,但没有出现随试验年度加长而连续下降的趋势;当早稻或晚稻其中有一季施用了氮肥,或者两季均施用了氮肥的小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连作晚稻产量主要受当季施氮量的影响,而受早季施氮量的影响较小;早季不施氮小区的连作晚稻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率比早季施氮小区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稻田氮肥用量不会导致土壤背景氮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磷胁迫下大豆根分泌有机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试验采用直接收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大豆根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组成和含量,探讨了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大豆根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磷处理对大豆根系生长和根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缺磷时,根冠比和根长密度增加,根直径变小,根分泌物中有机酸特别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反丁烯二酸的数量增加,缺磷处理苹果酸和顺丁烯二酸的释放高峰先于供磷处理,不同生育时期有机酸分泌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产棉花营养吸收规律及钾肥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试验以研究棉花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为目的,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分别采集各主要生育期的植株样本,测定氮磷钾含量,找出了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对养分的吸收量,吸收强度和吸收比例等规律。分析了磷钾肥对棉产量的影响,尤其是钾肥的增产作用。提出了讥产棉花氮磷钾化甩的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果树广泛种植于多个国家,其果实是优质食品,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喜爱。我国是世界澳洲坚果第一种植大国,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澳洲坚果果园的施肥管理及诊断技术存在多种问题,尤其是施肥配比和施肥方法极不合理,不仅限制了澳洲坚果的产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坚果的品质。目前,对于澳洲坚果果树种植来说,土壤、叶片营养特性以及施肥管理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很少。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我国澳洲坚果的施肥管理问题,并综述目前澳洲坚果存在的土壤及叶片营养诊断问题,及叶片缺素症状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简述了根际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根际微生态学的发展概况,讨论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其理论框架,明确了其结构、边界、特征、研究范畴及内容,提出了令后个体、群体水平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4年总面积达2940万公顷,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9%,而水稻氮肥用量占全球水稻氮肥总用量的37%。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61年至1999年,全球氮肥用量(以纯N计)从1160万吨增加到8550万吨,增加了6.4倍。我国在同期内氮肥用量增加了43.8倍,目前氮肥用量占全球氮肥用量的30%,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我国稻田单季水稻氮肥用量平均为180KG/HM2,比世界稻田氮肥单位面积平均用量大约高75%左右,太湖稻区的部分高产田的施氮量为270~300KG/HM2,有的已达35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