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中晚熟优良玉米种群的选择及其区域性、规模性种植,合理密植与施肥,田间及庭院降低水分等措施,研究了提高玉米商品品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长期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硬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硬度变化特征,以始于1983年长期定位不同耕作方式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硬度仪观测免耕(no-tillage,NT)、翻耕(plow tillage,PT)、间隔深松(spacing tillage,ST)和传统耕作(conventional tillage,CT)不同年份、季节、土壤剖面及冻融前后土壤硬度,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增加了耕层0~25 cm土壤硬度,而土层25~45 cm免耕硬度显著降低(P0.05),但传统耕作硬度有增加趋势,间隔深松和翻耕硬度明显低于免耕和传统耕作(P0.05);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硬度随季节的推移呈波动性变化,0~25和25~45cm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硬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层明显低于下层(P0.05),不同时期变化不同,前期随深度增加到20cm处呈垂直变化,而后期随深度增加呈反"S"型曲线变化;冻融交替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硬度,缓解冻融后土壤硬度,间隔深松降幅最大为148.97%,其次为免耕和翻耕,降幅分别为41.96%和58.44%,传统耕作降幅最小仅为3.38%。综合分析认为,间隔深松耕作是改善土壤硬度,提高土壤宜耕性的有效耕作方法。该研究可为东北雨养农业区构建合理耕层和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吉林省中部黑土区通过构造不同类型耕层,探讨不同耕层构造对土壤硬度和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硬度0~20 cm波动较大,21~45 cm趋于平缓。各处理平均值比较,垄作苗紧行紧土壤最紧实,其次是平作苗紧行紧和传统耕作方式(P<0.05)。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0~30 cm呈增加趋势变化,31~60 cm呈降低趋势。苗紧行松处理含水量在土壤各深度均高于传统耕法,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苗紧行松耕作有效降低土壤硬度,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改善,耕层土壤水气协调。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三味"剁辣椒的辅料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食盐、氯化钙、柠檬酸等辅料的添加量对剁辣椒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陶岭"三味"剁辣椒的辅料最佳配比为10%食盐、0.06%氯化钙、0.20%柠檬酸,在此配比下制作的剁辣椒红色均匀、粗细均匀、质地较脆、咸味适中、酸辣爽口,感官评分为85分。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秸秆覆盖免耕条件下机械除草效果,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别设计机械除草、化学除草2种除草方式,调查、分析了玉米和大豆田杂草种类和数量、土壤温度、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和大豆田机械除草后虽然杂草株数减少,但是杂草密度仍为36.50株/m~2和28.25株/m~2,分别是化学除草的8.1倍和4.5倍。玉米机械除草提高5 cm土壤温度0.75℃,玉米和大豆机械除草降低高温期(6月26日~7月19日)10 cm土壤温度0.57℃和0.69℃,降低15 cm土壤温度1.03℃和1.27℃。玉米和大豆机械除草产量分别较化学除草降低29.0%和38.0%,净利润分别降低4 372.5元/hm~2和4 317.6元/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机械除草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化学除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有机质和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质含量和团聚体组成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秋翻秋耙匀垄相比,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和全方位旋耕处理增加了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和0~30cm范围内>0.25mm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宽窄行交替休闲处理对于提高深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有显著效果,优于其他处理,应加以提倡。  相似文献   
8.
玉米农田耕层现状、存在问题及合理耕层构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农田耕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耕层变薄犁底层增厚,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地表裸露水(风)蚀严重等3个方面,分析农田土壤退化及不合理耕层形成的原因,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明确耕层构造的概念及类型,结合笔者多年研究提出“苗带紧行间松”合理耕层的概念及建立合理耕层构造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东北黑土保育、持续高效耕作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玉米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粮食生产与消费国,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始终是立国之本和为民之策。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玉米主产省,单产水平和商品率稳居全国之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追求高产导致农田重用轻养,造成耕层土壤"浅、薄、实、瘦"障碍加剧,养分供需矛盾凸显与群体质量差等问题交织并存,导致玉米稳产性差、资源效率低、环境风险加大。针对上述生产与技术问题,围绕"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提升、土壤肥沃耕层构建、养分与水分资源高效管理"开展了研究,在玉米丰产高效绿色栽培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均有较大发展与创新,构建了以"构建高密群体、创建肥沃耕层、调控肥水运筹"为核心、适于吉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术模式3套,创建了玉米大面积丰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对项目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展望了今后适于集约规模化的技术模式再优化与科学评价、技术模式扩散途径构建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栽培技术途径方面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播期与后期施氮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供试播期内,早播(4月21日)对百粒重、子粒大小、穗粒重和子粒含水量均有正效应;适播(4月28日)对子粒容重、果穗整齐度有正效应。中晚熟品种4月28日播种、晚熟品种4月21日播种,产量和质量最佳。在早播前提下生育后期追氮肥增产显著,晚播对产量、质量均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