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2007年月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某蛋鸡专业户饲养的2000羽90日龄的蛋鸡同时发病。鸡群表现甩头、流鼻涕,颜面肿胀,眼结膜发炎。  相似文献   
2.
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保护肠黏膜、抗氧化、调节代谢、抑菌抗炎等功能。姜黄素作为一种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已逐渐取代抗生素在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从姜黄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添加高比例发酵红薯替代部分精料对高坡黑猪育肥猪生长、胴体和肉质性能的影响,选择6月龄、体重(62. 4±3.5)kg高坡黑猪24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组饲喂70%发酵红薯+30%全价日粮,对照组饲喂全价日粮,进行120 d饲喂试验,然后屠宰进行生长性能、胴体肉质指标测定。结果: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猪生长性能,试验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81.53%(P0.05);对猪胴体性状也有显著影响,试验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对照组13.41%(P0.05),眼肌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8.25%(P0.05);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猪肉色红度值,降低滴水损失,改善猪肉品质,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70%发酵红薯可显著降低高坡黑猪的生长性能,降低养殖效益,但对肉质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从江香猪饲养管理及猪肉营养品质的提升提供基础数据,试验分别选取了2,4,6,8,10月龄5个生长阶段的从江香猪35头,进行了肌内脂肪(IMF)含量、脂肪酸组成、鲜味氨基酸含量、脂蛋白酯酶(LPL)活性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从江香猪肌肉营养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江香猪肌内脂肪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鲜味氨基酸总量、脂蛋白酯酶活性均随月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2月龄从江香猪背肌样品中肌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维持较高水平,4~6月龄阶段肌内脂肪、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处于较低水平,8~10月龄从江香猪各项肉质风味营养指标又呈现出增长趋势;2~6月龄阶段从江香猪脂蛋白酯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龄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趋势。说明2月龄阶段是从江香猪特征香味形成与脂肪快速沉积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贵州地方猪品种柯乐猪的肉质风味特性,试验选取健康去势的公猪及母猪各25头进行屠宰,测定肉品质和风味指标,并分析柯乐猪肉质、风味及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1)柯乐猪屠宰率为(78.15±2.63)%,背膘厚(51.50±13.08)mm,眼肌面积(26.41±4.73)cm2;肌肉滴水损失为(1.96±0....  相似文献   
6.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春萍 《畜禽业》2007,(12):26-27
<正>2006年夏季以来,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发生。经过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猪高热病综合征是可防可控的。现将我们在临床上摸索出的较为成功的控制方案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春萍 《畜禽业》2001,(6):62-62
有些养鸡户为了提高鸡的产蛋量,随意加大维生素投喂量,其结果适得其反.鸡维生素过多症主要是指脂溶性维生素,因为这类维生素在鸡体内捧出缓慢,并且能储存. 1.维生素A 饲养标准规定,产蛋母鸡每千克饲料含4000U.当长期或突然投喂剂量超过饲养标准时,即可引起母鸡维生素A过多症.表现为精神抑郁或惊厥,采食量下降,严重时,不吃食,羽毛脱落. 2.维生素D 饲养标准规定,产蛋母鸡每千克饲料含500IU.当投喂量超过饲养标准时,可使大量钙从骨组织中转移出来,并促进钙在骨肠道内吸收,使血钙增高,钙沉积于动脉管壁、关心脏及其它软组织中.临床表现为食欲消退、腹泻、肾脏结石,常常死于尿毒症.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管理和繁育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濒危物种,有必要利用分子技术对地方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试验采用TA克隆双向测序方法对来自海南的37条缅甸蟒和来自越南的28条缅甸蟒部分控制区II序列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地理群体共分为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877±0.02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 76±0.000 4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676,显示缅甸蟒整体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比较两群体遗传多样性,发现海南缅甸蟒的单倍型多样度要高于越南缅甸蟒,但核苷酸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低于越南缅甸蟒;基于控制区构建ML树和Network网络分析显示,两群体均各自形成了明显的两大分支;通过计算得到两群体的固定指数(Fst)为0.201(P0.001),显示海南缅甸蟒与越南缅甸蟒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家禽的生产性能、免疫能力、肠道发育及微生态环境、血液指标、饲料营养利用率和硫氮排放的影响,为枯草芽孢杆菌在家禽生产中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出高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沉积的关键基因并进行表达验证,为揭示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NCBI-GEO数据库中高、低肌内脂肪巴克夏群体的转录组数据,利用DESeq2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log2Fold Change|≥1,FDR<0.05),采用Metascape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MCODE筛选及鉴定出高肌内脂沉积的关键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地方猪(柯乐猪)和外种猪(杜长大猪)上进行关键基因表达量验证。【结果】从高、低肌内脂肪巴克夏群体6个文库中共鉴定出7661个基因,高肌内脂肪群体样本的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总表达量显著高于低肌内脂肪群体样本(P<0.05,下同),其中差异表达基因有133个[110个上调(在高肌内脂肪群体高表达),23个下调(在低肌内脂肪群体高表达)]。上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胶原蛋白绑定、细胞外基质组装、脂肪酰辅酶A生物合成过程、固醇代谢过程和脂质代谢调控过程等GO功能条目,以及脂肪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ChREBP激活代谢基因、脂肪酸代谢等信号通路上;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线粒体组装、多细胞生物学过程、辅酶绑定和缺氧反应等GO功能条目,以及基于NFKB的TNFA信号、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信号和干扰素信号等信号通路上。通过MCODE分析共筛选获得5个关键基因,分别是SLC25A5、FN1、FASN、ACACA和PRKDC基因;挑选SCD、FASN和ACACA基因进行表达量验证,结果发现这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柯乐猪高于杜长大猪,其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P<0.01)水平,进一步佐证SCD、FASN和ACACA基因在高肌内脂肪猪群体中高表达。【结论】在巴克夏猪高肌内脂肪群体中高表达的SCD、FASN和ACACA基因,在高肌内脂肪的柯乐猪中也呈显著或极显著高表达,因此这3个关键基因有望作为筛选和培育高肌内脂肪猪品种的分子标记,同时为研究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