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7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桑养蚕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在丰富人们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文明、扩大对外联系和交往上有过辉煌的历史。蚕桑业又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其效益高,但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新技术已逼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竹花蔟在广东的使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种蔟具结构牢固,方便上蔟操作,可以进行火烧和水洗的清洁消毒,适合广东的养蚕环境的技术特点。但是,竹花蔟采茧较困难,费时费工,且柴印茧较多,影响生丝品质。随着广东蚕业逐步走向产  相似文献   
3.
省力化种桑养蚕综合技术农村示范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桑养蚕是我国的传统产业,有着辉煌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性强,花工多,风险大,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许多老蚕区已转产或正在转产,或向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其面临其他作物或行业的挑战并没有因此而减轻,为摆脱蚕桑生产的困境,提高种桑养蚕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行科学的省力化种桑养蚕是唯一的出路.本试验拟把多年来有关省力化种桑养蚕及优质高产的各项科研成果和技术综合配套,在蚕区进行表证示范试验,以期达到省工省力、优质高产高效益的目的,成为蚕区推广应用的样板.经过1997~2000年在广东省化州市安埇村和翁源县三华镇八字陂村15个蚕户3.2hm2桑田的示范试验中,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优质高产省力化、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试验表明100mg/L以下克孢灵无论是采前桑叶面消毒还是给桑前浸渍叶面消毒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蚕卵孵化率等茧质和种质未见不良影响;100mg/L采前桑园叶面消毒可显著提高虫蛹生命力。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不同消毒方法叶面的药物残留,表明在有效浓度和正确使用的范围内,该药用作叶面消毒是安全和环保的。  相似文献   
5.
以9·芙蚕品种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纳米柠檬酸锗与蒸馏水按1:19的比例混匀后,均匀喷洒在桑叶上给蚕添食,研究添食纳米柠檬酸锗对家生长发育和产茧量的影响。试验组从蚁蚕及各龄起食的第一口桑均用喷有纳米柠檬酸锗的桑叶喂蚕,对照组则喂不经任何处理的桑叶。试验结果表明,添食纳米柠檬酸锗对9·芙蚕品种的生长发育、产茧量和茧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试验以草地贪夜蛾细胞sf9作为受体,检测氯化汞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兰染料排斥法测定细胞活力,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的微核,对经氯化汞处理诱变的病毒AcMNPV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进行分子突变分析。结果sf9细胞在4μg·ml-1的氯化汞浓度作用下,其细胞表面变得粗糙,分裂生长减慢,当剂量增大到7μg·ml-1时,便可观察到一些细胞的细胞膜破裂,在9μg·ml-1时,某些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的微核现象时,9μg·ml-1氯化汞处理区的微核率高达6.8%,有些细胞出现三核甚至多核的核裂现象,反映部分细胞的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AcMNPV病毒经氯化汞短时间处理后接种于sf9细胞,多角体在sf9细胞中的形成数目较对照区少,异常多角体的比例增加,抽提经氯化汞处理的AcMNPV的DNA,采取PCR技术进行扩增反应,对获得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发现DNA序列上的碱基有2处G→C、T→C的转换和碱基缺失的现象。结论一定剂量的氯化汞将会引起草地贪夜蛾sf9细胞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损伤与致突变。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广东省现行蚕品种的四个原种932、7532、湘晖、芙蓉品种为材料进行稚蚕人工饲料育的对比实验,调查了每批蚕的疏毛率、蚕的发育状况及茧质。试验结果表明,湘晖蚕品种对该配方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最好,芙蓉、932次之,7532最差。  相似文献   
8.
这一课题必须从环境对茧丝质的影响以及饲料的组成等的相互关系一起来加以考虑。人工饲料已改进到1—2龄使用时与桑叶育毫无逊色,即在3龄使用也效果接近,而4—5龄使用还有待研究和解决的地方。特别是考虑到茧丝质,5龄的饲料尤为重要。现在的问题是环境条件对饲料的基础产生影响的论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唯恐这种议论会产生对人工饲料育的误解。下边试从饲育技术方面谈谈我的见解。下边所谈到的事例只是以全龄人工饲料育为对象。饲育环境要获得优良的茧质丝、必须以蚕儿健康、发育协调为前提。对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9.
栽桑养蚕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中国就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友好往来。 为了帮助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培训从事蚕桑生产、教学和科研的技术人才,促进蚕  相似文献   
10.
家蚕滞育卵浸酸后易溶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浸酸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关联蛋白,可为改进和提高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经2.5℃冷藏45 d的家蚕品种"7.湘×9.芙"滞育卵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浸酸与未浸酸蚕卵易溶性蛋白的差异变化。在未浸酸蚕卵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523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1个;浸酸卵共检测到526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4个。浸酸与未浸酸蚕卵能相互匹配的蛋白质斑点有482对,匹配率91.897%。经对比分析,浸酸活化后的蚕卵蛋白出现了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斑点,或某些蛋白质斑点在含量上出现了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