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品种为材料,对其花朵翼瓣和旗瓣的颜色、花青苷组成及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不同花色多叶羽扇豆中共检测出9种花青苷,白色的Gallery white和黄色的Galleryyellow 2个品种未检测到花青苷。对红色、蓝色和紫色多叶羽扇豆花瓣的花青苷提取液进行多级质谱分析发现,花青素苷元类型主要是矢车菊素、天竺葵素和飞燕草素,其糖苷类型主要是葡萄糖或酰基化葡萄糖的糖苷。  相似文献   
2.
葛雨萱  周肖红  刘洋  王亮生 《园艺学报》2014,41(9):1833-1845
就黄栌属种质资源分布、栽培管理、繁殖及资源利用、化学成分及叶色研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黄栌光照、水分、土壤营养等栽培管理条件,病虫害防治办法及种子繁殖、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繁殖技术进行了详细总结,重点对叶色研究、药用成分进行了阐述,从遗传育种、叶色、化学成分利用等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黄栌新品种选育、叶色人工调控、功能成分研究利用及黄栌枯萎病的防治是黄栌属植物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2011 年秋,选取长势一致的4 年生灰毛黄栌(Cotinus coggygria var. cinerea Engl.)组培苗, 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水杨酸、柠檬酸和蔗糖水溶液,研究其对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 浓度为0.01 mmol · L-1 的赤霉素处理可以推迟灰毛黄栌的落叶期,从而使叶片观赏期平均延后5 d;用浓 度为0.5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会使叶片观赏期平均推迟7 d,而浓度为1.0 mmol · L-1 的水杨酸处理, 叶片的观赏期平均提前了3 d;喷施4.8 mmol · L-1 的柠檬酸和200.0 mmol · L-1 的蔗糖溶液,都能显著提高 灰毛黄栌叶片中花青素的相对含量,使叶片更红,并且使叶片的观赏期分别提前了6 d 和9 d。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凤丹牡丹花粉、花药壁的营养成分,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凯氏定氮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等对凤丹花粉和花药壁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维生素C、水解氨基酸及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凤丹花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68%(初开期),水解氨基酸总量为355.65 mg·g-1(初开期),花药壁中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的总量虽仅为花粉的一半,但二者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均为40%左右,属优质蛋白来源。36种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显示,花药壁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稍高,但花粉中必需氨基酸、蛋白氨基酸及鲜甜氨基酸含量更高。矿物质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凤丹花粉、花药壁含有丰富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尤以K、Ca、Mg、Fe、Zn等元素含量较高,是开发高钾低钠和补铁补锌的佳品。Vc测定结果显示,凤丹花粉和花药壁中Vc含量较高,可作为Vc补充剂。同时考察了凤丹花粉、花药壁不同采收时期及破壁对检测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二者更适合在初开期采收,且破壁对花粉、花药壁营养成分检测无显著影响。综上,凤丹花粉、花药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本研究将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芍药属19个组间杂种花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类25种,苯环型/苯丙素类14种,脂肪酸衍生物29种,杂环类12种和含氮类4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史密斯黄’和‘凯丽的记忆’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种,分别为97.47和97.43μg·g-1·h-1;而‘红天堂’中含量最低,仅有8.43μg·g-1·h-1。萜类化合物是19个杂种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β–石竹烯和芳樟醇是其主要香气成分,根据其构成特点,可分为以芳樟醇为主,以β–石竹烯为主,同时具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和β–石竹烯,以香叶醇为主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这5类,不同杂种中香气物质的构成特点对其花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牡丹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摘 要: 归纳了牡丹的花色、花色素组成、花色与花色素组成的关系、色斑演化、花色遗传育种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牡丹基于色素组成的化学分类的最新成果, 并就今后牡丹花色研究的努力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笃斯越桔带叶嫩茎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叶片、茎段等不定芽再生及组培苗瓶内生根壮苗的影响;探索不同移栽技术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素(ZT)能够促进叶片、茎段等外植体高效分化出不定芽,联合使用吲哚丁酸(IBA)能够降低增殖系数,使不定芽叶片更绿、茎较粗壮,MWPM+1.0mg·L~(-1) ZT+0.1mg·L~(-1) IBA为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且低浓度的IBA能有效促进组培苗生根,矮壮素(CCC)具有壮苗作用,MWPM+0.5mg·L~(-1) IBA+5.0mg·L~(-1) CCC为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该研究提出的育苗袋辅助移栽技术,使组培苗移栽成活率达到100%,建立了笃斯越桔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选取文冠果白花型无香(W-N-1)、白花型有香(W-Y-1,W-Y-2)、红花型无香(R-N-1)及红花型有香(R-Y-1)的花瓣为试材,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上述材料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文冠果花中检测到7大类共4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烯类16种、醇类9种、酯类7种、醛类5种、烷烃类3种、酮类1种和含N类化合物1种。文冠果不同花期的挥发物成分及其释放量的差异较大,白花型的挥发物组成比红花型的丰富,有香型和无香型文冠果的区别主要在于有无芳樟醇,总体上醇类和萜烯类成分是文冠果花香释香的关键成分,主体成分是芳樟醇。  相似文献   
9.
蓝色瓜叶菊花青苷在花发育过程中的积累和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色瓜叶菊开花从初现蕾到花被片完全展开分为6个阶段,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HPLC-P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分析不同开花阶段花瓣中花青苷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在瓜叶菊蓝色品种中含有3种以上的飞燕草苷;蓝色瓜叶菊总花青苷和主要的花青苷开花前4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上升,其后3个阶段表现为线性下降。通过分析,认为瓜叶菊花青苷积累与变化规律是植物提高传粉效率的一种适应机制,同时这种机制也符合多年生植物充分利用营养物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菊花舌状花花色测定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红、黄、白色系典型菊花品种舌状花不同部位和不同花轮之间花色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舌状小花中间部位花色对于舌状花最具有代表性,头状花序中轮花对整个花序最有代表性。通过对120个不同花色品种的花色测定数据分析发现,舌状花的正面和反面的亮度L*、色相值a*和b*紧密正相关,正面花色变幅大于反面。因此提出用舌状花正面中间部位的测定值定义花色更为准确。对上述120个菊花品种的花色测定值构成的三维散点图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具有珍稀花色的品种,这些品种是培育新奇花色菊花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