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  相似文献   

2.
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茶挥发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E-GC/MS联用技术提取和分析了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两种乌龙茶的挥发成分,分别鉴定出53、12种成分,凤凰水仙挥发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武夷水仙。结果表明:凤凰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含氮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茶吡咯、香叶醇、叶绿醇、N-乙基吡咯、脱氢芳樟醇等;武夷水仙的挥发成分主要是萜烯类、醛类及醇类,主要成分有正己醛、芳樟醇、橙花叔醇、β-紫罗兰酮及茶吡咯等。武夷水仙和凤凰水仙含9种相同挥发成分,包括乌龙茶的主导芳香化合物茶吡咯、β-紫罗兰酮及橙花叔醇,此外,(S)-氧化芳樟醇、E-氧化芳樟醇(呋喃型)、芳樟醇及脱氢芳樟醇等四种芳樟醇在两种水仙茶挥发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分别达到32.78%和28.87%,正己醛、(Z)-己酸-3-己烯酯、松香芹乙酸酯为武夷水仙特有。挥发成分的气味类型评分结果显示,凤凰水仙和武夷水仙分别有24、17种气味类型,其中,凤凰水仙主要有果、玫、兰、木、药及食等6种香味类型,而武夷水仙主要有铃、冰2种气味类型。研究结果可为以"水仙"命名的乌龙茶共性和差异的探讨及对乌龙茶特征香型成分的深入了解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茶梅品种冬星主要挥发性成分及其变化特征,为茶梅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茶梅冬星花朵不同花期、不同花器官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变化。【结果】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是冬星开花进程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乙酮相对含量随花朵开放逐渐升高,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花朵开放过程中,醛酮类、烯类和脂类的相对含量逐渐升高,酚类、烷烃类和芳香烃类的相对含量逐渐降低,醇类的相对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冬星花瓣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酚类,其次为醛酮类、烯类和烷烃类,主要成分为2,6-二(1,1-二甲基乙基)-4-(1-甲基丙基)苯酚;雄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和醛酮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6-乙烯基二氢-2,2,6-三甲基-2H-吡喃-3-(4H)酮和苯乙酮;雌蕊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其次为醛酮类、烷烃类和酚类,主要成分为顺式-芳樟醇氧化物、苯乙酮和芳樟醇。【结论】冬星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花器官是花瓣或雄蕊。  相似文献   

4.
以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商熟期、完熟期果实中的香气成分及变化,旨在为华北杏品质性状评价提供参考.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GC-MS)技术检测杏果实的香气成分,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发育阶段杏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中共检测出114种香气物质,以醇类、酯类和酮类为主.商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8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壬醛、香叶醇和橙花醇;完熟期检测出的主要香气物质有7种,分别为芳樟醇、β-紫罗兰酮、α-萜品醇、香叶基丙酮、β-环柠檬醛、香叶醇和乙醇.商熟期、完熟期的杏果实均具有较浓的玫瑰花香及果香.与商熟期相比,完熟期华北杏的香气物质种类更加丰富,果香、青香及奶香味更加浓郁.10个华北杏品种(品系)间香味成分的差异较大,其中金荷、冀早红、丰园红、香白、Z08-1-54、Z10-1-60和Z11-3-24为醇香型,花香及青香味突出,新世纪、子荷和串枝红为酯香型,果香味更浓.经主成分分析得出,芳樟醇、香叶醇和α-萜品醇对华北杏香气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花朵挥发性成分差异,筛选主要致香成分,以2个嗅感具花香的蝴蝶兰种质资源(香花组)和2个嗅感不具花香的种质资源(无香组)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花朵挥发性成分,利用Chroma TOF软件和NIST质谱数据库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含量,计算主要挥发性成分香气强度值(OAVs)并评价香气品质。结果表明:1)4个蝴蝶兰种质资源中共检出365个挥发性成分,香花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芳樟醇、香叶醇和黄瓜醛,无香组中含量最高的挥发性成分均为青叶醛、黄瓜醛和己醛;2)花香型、青香型和脂香型是香花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青香型、脂香型和柑橘香型是无香组蝴蝶兰的主要香气特征类型;3)蝴蝶兰花朵主要致香成分为芳樟醇和香叶醇,嗅感具花香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为芳樟醇和香叶醇的含量,嗅感不具花香的花朵也存在主要致香成分,但其微量挥发未达嗅觉阈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份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不同年份12种白茶的香气成分.经GC-MS鉴定及对比分析香气成分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甲醛、苯乙醇是白茶清鲜毫香的物质基础;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化合物在白毫银针中的含量较高;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在寿眉中的含量较高.陈年白茶花果香型的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橙花叔醇、香叶醛等香气成分降低,雪松醇、二氢猕猴桃内酯、2-甲基萘、柏木烯、β-柏木烯等含量增加,与苯甲醛、α-紫罗酮、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等的协调作用,共同形成白茶贮藏过程中陈香带有枣香、梅子香等香型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分析欧李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挥发性成分特点并对果实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评价。【方法】 以欧李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其挥发物成分,通过优化前处理影响因素,确定最佳试验条件。利用解卷积系统(AMDIS)与NIST11质谱数据库以及保留指数(RI)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内标法确定挥发物含量,并计算香气强度值(OAVs),评价欧李果实香气品质与特征。【结果】 在欧李果实中累计鉴定出63种挥发物,含量范围为0.01—3.25 μg·kg -1。挥发物以酯类、烷类为主,并有少数醇类、芳香类、醛类、萜类、酸类、酮类,其中苯甲酸乙酯含量最高。通过参考相关挥发物香气阈值并计算部分挥发物OAVs可知,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β-芳樟醇、乙酸己酯、壬醛等物质对欧李果实香气成分构成具有重要作用,而烷烃不具有特征性香气。欧李果实香气主要为青香、花香、果香、脂蜡香和其他少数香型(木香型、芳香油香型等),并以青香、花香、果香型物质为主,三者总含量达到挥发物总量的80%。【结论】 优化确立的试验条件为:果肉去核切碎处理,取样量5 g,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与平衡时间均为30 min。SPME前处理条件对果实挥发性成分检测到的种类与含量有较大影响,通过优化试验条件可以获得最佳检测结果。欧李果实挥发物组成复杂,除烃类物质香气品质较弱外,多数具有特征香气,且香气强度属中高级,酯类物质是欧李果实的重要挥发物组成,清香型、花香型和果香型是欧李果实香气成分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种凤凰单丛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方法]以凤凰高山茶蜜兰香、芝兰香、夜来香、黄枝香、玉兰香和杏仁香单丛茶成茶为试材,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其香气组分。[结果]6种香型单丛茶的香气主要成分分别为蜜兰香单丛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二十四烷、3,7-二甲基-1-溴-2,6-辛二烯、顺(反)-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2-呋喃甲醇;芝兰香单丛是吲哚、丁位壬内酯、芳樟醇、二十四烷、二十八烷;夜来香单丛是丁位壬内酯、2,6,10,15-四甲基十七烷、二十四烷、正十七烷基环己烷、植物醇;黄枝香单丛是对二甲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3-十三烷基环己烷、正十七烷基环己烷、1-二十一烷基环戊烷;玉兰香单丛是芳樟醇、二氢芳樟醇、丁位壬内酯、咖啡因、邻二甲苯;杏仁香单丛是芳樟醇、香叶醇、吲哚、丁位壬内酯、咖啡因。[结论]从6种香型单丛茶的香气主要成分数据可知,各单丛香型均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滇杨叶片在3种水分状态下挥发物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明确杨树挥发物调控蛾类行为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取并鉴定了滇杨新鲜、萎蔫和干枯3种状态下的叶片挥发物成分。[结果]从滇杨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新鲜叶片23种成分,萎蔫叶片28种成分,干枯叶片仅鉴定出6种成分。从新鲜叶片和萎蔫叶片提取到的挥发物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60.24%和42.47%,其次是醇类物质;烯烃类物质释放量较少,但成分种类最多。[结论]在滇杨挥发物成分中,己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羟基苯甲醛、反-罗勒烯、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酚、反-β-石竹烯、反,反-α-法尼烯等化合物可能是萎蔫杨树枝叶调控蛾类行为的关键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清香型、花香型及果香型枇杷果茶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有机酸、微量元素及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枇杷果茶的营养成分略有差异,维生素、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差异性不大,但果香型产品的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含量高于花香型和清香型。3种果茶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3者共有的成分有16种;具有各类水果气息的酯类物质在果香型产品中含量高达56.127%,显著高于清香型(38.226%)和花香型(34.198%);具有玫瑰、丁香等花香风味的芳樟醇、脱氢芳樟醇、松油醇、香茅醇等醇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花香型产品中,合计为7.990%,显著高于清香型(0.258%)和果香型(0.231%)产品;具有青草气息的正己醇、反式-3-己烯-1-醇、反式-2-已烯-1-醇在清香型果茶中总含量达10%,显著高于其余二者;这些物质共同作用,赋予枇杷果茶不同的饮用体验。本研究为新型塘栖枇杷果茶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3种花色文冠果花精油化学组成,探究精油中化合物构成的异同。  方法  以白色、粉色、紫色3种花色的文冠果花瓣为原料,提取得到文冠果花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颜色的文冠果花精油得率在0.042%~0.050%之间,得率较高的是白色花,为(0.048 ± 0.002)%。3种花色精油中共检测到96种化合物,其中白色花精油检测到的6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46%)、二十四烷(14.16%)、二十烷(7.55%)、壬醛(7.28%)、诱虫烯(4.84%)、植酮(4.83%);粉色花精油检测到的6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96%)、四十四烷(20.83%)、壬醛(6.72%)、十八烷(3.86%)、植酮(3.76%)、十六烷(3.30%);紫色花精油检测到的47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0.33%)、三十六烷(25.09%)、二十四烷(14.44%)、二十烷(7.42%)、叶绿醇(3.95%)、十六烷(3.28%)。烃类物质在3种精油中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类物质(P < 0.05)。对3种精油中的29种共有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8.112%,可反映样品的绝大部分信息。  结论  不同花色文冠果花精油的得率和化合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得率方面,白色花精油高于其他花色,但差异并不显著(P > 0.05);在精油组分方面,粉色花精油化合物种类多于其他花色精油,每种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种类与百分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文冠果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LED光照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为白茶加工全天候和标准化光照萎凋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无光萎凋作对照,采用感官审评法,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同时采用气味活度值(OAV),系统研究LED红光(630 nm)、黄光(570 nm)、蓝光(430 nm)和日光萎凋对贡眉白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4种光照萎凋的贡眉白茶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均高于无光萎凋,其中黄光组的香气得分(89.1分)最高,呈现花香,其他3种光质以清香为主。所测样品中共检测出16种醛类、17种醇类、10种酯类、11种酮类、10种碳氢化合物及其他香气成分等共计68种,其中各处理共有成分58种。4种光质均可提高贡眉白茶样品的香气成分总量,其中黄光萎凋下贡眉白茶的香气成分总量(279.736 μg/L)最高,且醛类(46.787 μg/L)、醇类(173.163 μg/L)、酮类(16.889 μg/L)、杂氧化合物(6.823 μg/L)、碳氢化合物类(12.574 μg/L)、醚类(0.388 μg/L)及含硫化合物(3.608 μg/L)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光质和无光处理。顺-氧化芳樟醇、反-氧化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反-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苯甲醛、苯乙醛、癸醛、β-环柠檬醛、顺-柠檬醛、丁醚和二甲硫等有益白茶香气品质形成的香气成分均为黄光组的含量最高。共得到5个OAV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β-紫罗酮、芳樟醇、壬醛、二甲硫和反-2-癸烯醛,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结论】LED黄光萎凋最有益于提高贡眉白茶的香气因子得分,可增加香气成分总含量,形成良好的香气品质特征,可优先考虑作为白茶全天候加工制作的补偿光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种不同开花程度的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进行SPME/GC-MS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的芳香物质成分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两种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可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类、烷烃类、烯烃类、含氮类(呋喃/吲哚/吡喃)、萘/苯类。粉红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醇、α-甲基-苯甲醇、水杨酸甲酯、α-金合欢烯、大根香叶烯、摩勒烯、依兰烯、二十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白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吉玛烯。两种不同颜色的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苯乙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粉红色和白色茶树花香气成分受茶树品种影响较大,以及粉红色茶树花不同开花阶段香气成分相对于白色茶树花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全面准确解析槐花香气成分,分析各成分对槐花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槐花水中蒸馏-二氯甲烷萃取的提取物,结果采用美国质谱解卷积和识别系统(AMDIS)解析,结合保留时间对提取物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槐花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有氧化石竹烯、芳樟醇、1-辛烯-3-醇、植酮、环氧化蛇麻烯等。[结论]研究可为槐花综合利用、槐花香味香精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巧玲’和‘杨妃出浴’是杂交选育芳香型芍药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为了弄清其不同花器官香气成分、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而为芍药花香相关功能基因的分离、鉴定、克隆、时空表达及芳香型芍药分子育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以典型芳香型芍药品种‘巧玲’与‘杨妃出浴’为试材,以淡香型芍药品种‘粉玉奴’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其花瓣、瓣化雄蕊、雌蕊、萼片4个不同花器官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杨妃出浴’含有29种香气成分,主要为香叶醇(27.62%)、苯乙醇(18.00%)、3, 7-二甲基-2-辛烯醇(14.56%)、α-蒎烯(9.79%),鉴于‘粉玉奴’花瓣样品中未能检测到以上香气成分,因此可初步确定香叶醇、苯乙醇、3, 7-二甲基-2-辛烯醇、α-蒎烯等为‘杨妃出浴’花冠释放香气的关键成分。‘巧玲’含有41种香气成分,主要为芳樟醇(30.06%)、桉油精(23.28%)、苯乙醇(22.09%)、乙酸叶醇酯(11.86%)、石竹烯(5.24%),其中芳樟醇与桉油精含量特别高,对照分析可初步确定‘巧玲’花香主要来源于芳樟醇、苯乙醇、桉油精与石竹烯的贡献。同时,2个品种不同花器官之间香气物质的释放量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瓣化雄蕊中均为最高,外层花瓣次之,而雌蕊与萼片中较少,与感官上香气的初步判断相吻合。因此,‘巧玲’和‘杨妃出浴’花香成分在不同花器官部位的空间表达上具有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湖北烤烟的香型风格特征,明确香型与香韵、香气物质等指标的关系,建立烟叶香型预测模型,为精细化、多样化烟叶原料生产与供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北省恩施、十堰、襄阳和宜昌4个主产烟区18个县(市)的72个中桔三(C3F)等级烤烟样品,对其香型、香韵、香气物质及理化指标进行评吸、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湖北烤烟为中间香型风格,香韵有干草香、正甜香、木香、焦香、青香、辛香、清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其中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产区间烟叶香型及香韵中清甜香、正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0.01,下同)。根据烟叶香型风格划分为恩施、宜昌—醇甜香典型区,十堰—醇甜清甜香区,襄阳—醇甜焦甜香区。简单相关分析发现,与香型呈显著(P< 0.05,下同)或极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有干草香、正甜香、苯乙醇、10-十一烯醛、兔耳草醛、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和异丁酸香叶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指标为焦甜香、树脂香、含梗率和氯。方差分析发现产区间香气物质存在显著差异有25种,化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有4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关键香气、化学成分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香型T=2.590+0.898×2-乙基己醇-0.028×苯甲醛-0.660×邻甲基苯甲醛-0.020×藏红花醛+0.326×2-庚烯醛+0.011×巨豆三烯酮+0.001×3-甲基-2, 5-呋喃二酮+3.210×甲基环戊烯醇酮-6.051×1, 4-环己二酮+5.663×3-甲基-2(5H)呋喃酮-4.075×己酸甲酯-5.053×α-当归内酯-0.141×还原糖+3.458×氮碱比。【结论】湖北烤烟香型风格为中间香型特征,香韵丰富,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4个产区的烤烟香气特征鲜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香气和化学成分关键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烟叶香型风格预测,对烟叶原料精细化、多样化的生产与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选取祁门红茶为原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膜分离浓缩技术制备烟用香料,再将其制备成具有祁门红茶香气特征的烟用香料,调配成不同浓度的茶香爆珠添加于卷烟滤棒中,对爆珠香烟进行感官质量评价,对卷烟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对比,并用ESR(电子顺磁共振)对卷烟的自由基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爆珠后,卷烟烟气成分中烟草的中性香味成分增加,红茶爆珠赋予卷烟丰富的烟气香气,红茶的清甜花香与卷烟的焦甜香很好地协调在一起,烟气细腻柔和,提升了卷烟的感官质量,对卷烟的自由基也有一定的清除率.  相似文献   

18.
玉簪属植物花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种质资源水平上对玉簪属植物的花香进行评价,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研究,阐明其花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为该属植物花香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玉簪属11个种和119个栽培品种的花香气成分,通过对其花香进行感官评价调查了花香类型的多样性,并结合玉簪属植物的遗传关系探讨该属特征香气的来源。【结果】玉簪属植物花香可分为7个等级:无香(0分)、无香-淡香(0-1分)、淡香(1分)、淡香-中等(1-2分)、中等(2分)、中等-浓香(2-3分)和浓香(3分);其中89%的玉簪属植物(前4个等级)没有明显花香,少数玉簪属植物(后3个等级)具有突出的甜香气味,但其花香类型较单调。从玉簪属植物花中分离鉴定了59种香气成分,包括萜烯类38个、苯丙酸类8个、脂肪族化合物12个以及1个含氮化合物。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释放量占总香气成分的73.85%-100%。不同种/品种之间的花香气成分的组成和释放量变化差异很大,中国原产种玉簪(Hosta plantaginea)及其栽培变种重瓣玉簪(H. plantaginea ‘Aphrodite’)的总香气成分及各类化合物的总释放量均最高,与其最浓最特殊的花香气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玉簪属植物香气成分与花香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突出甜香气味(中等、中等-浓香和浓香)的玉簪属植物花香气成分因含有高释放量的芳樟醇而显著区别于没有明显花香(无香、无香-淡香、淡香和淡香-中等)的玉簪属植物。芳樟醇可作为玉簪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其优势合成是玉簪花具有浓郁甜香的主要原因。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玉簪属植物花香的主要成分,而缺少高含量低嗅感阈值的香气物质是造成玉簪属植物花香类型单调的原因。具有突出甜香气味的品种多数是以H. plantaginea做亲本的杂交后代或其组织培养体系,其他可能来源于日本园艺栽培品种。【结论】玉簪属植物的花香分为7个等级,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其中月桂烯、柠檬烯、(E)-β-罗勒烯和芳樟醇是影响其花香的主要成分,而芳樟醇可作为该属植物的特征香气物质。玉簪属植物突出的甜香气味多数来自中国原产种H. plantaginea,它是玉簪属植物花香育种中最有价值的亲本。该属还存在其他可利用的香花型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我国主栽苹果品种根据亲本构成可分为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分析不同族系果实的香气特征和遗传特性,为果品品质研究和香气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4个族系的50个苹果品种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利用变异系数(CV)和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不同族系间香气物质的显著性和特征。结果 50个品种共检测出146种香气成分,酯类(38种)、醛类(29种)和醇类(19种)为主要香气物质,共占总含量的72.82%,其中酯类在数量和含量上变异系数均大于醛类和醇类。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总香气成分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P<0.05),酯类物质数量显著多于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P<0.05),醛类和醇类物质的数量在不同族系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以香气值大于1为标准确定出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其中8种成分在40个品种以上均被检测出,是苹果的典型香气成分。对28种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8个主成分,结合香气成分的嗅感特征将50个不同品种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香型的区域,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在4个区域均有分布,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主要分布在青香型和淡香型区域,浓香型区域主要为元帅族系,甜香型区域主要为富士族系。不同的选育方式对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影响更大,表现为杂交品种的相似系数、与对照共有的香气成分占比显著低于芽变品种(P<0.05);在所有族系中,芽变选育品种出现超亲现象的香气数量均多于杂交品种。结论 富士族系和元帅族系的果实风味更加丰富,富士族系、元帅族系、金冠族系和国光族系的果实风味分别表现为甜香型、浓香型、青香型和淡香型;杂交能够提高后代香气成分的含量,并增加香气构成的复杂性;芽变对后代的香气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对香气含量的影响更大,其超亲现象多于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