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和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石蜡切片及微血管铸型技术,观察了成年大鼠睾丸微血管的分布与构筑形式.光镜下每个生精小管与六个生精小管相临,微血管则明显得排列在相临生精小管形成的六角形的角缘处.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睾丸表面的微动脉吻合为网格状;这种形式为睾丸表面的生精小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必要的激素水平;睾丸动脉主支发出走行迂曲的睾丸小动脉,进入睾丸小隔后,再发出管间微动脉,并与管间微动脉相互连接为绳梯状的毛细血管网.睾丸实质内绳梯状的毛细血管网,使每个生精小管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激素供应;睾丸内的动脉迂曲走行,对于维持睾丸低于体内3~5℃的适宜温度,使精子正常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精原干细胞位于雄性哺乳动物体内曲细精管生精上皮基膜内,在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精子发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面自我更新生成新的干细胞;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殖细胞直至精子;更重要的是它能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的Brinster等人首次将可育供体雄性小鼠的精原干细胞注射到不育小鼠的曲细精管中,结果受体鼠产生了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产出了正常后代[2,3]。1996年,他们又将大鼠的精原干细胞移入10只免疫缺陷性小鼠曲细精管中,在小鼠的睾丸中产生了大鼠的精子[4];更另人震惊的是,在1999年同类实验中Brinster等人又使得兔和狗的精原干细胞在小鼠睾丸中增殖并分化。这些成果被视为“跨物种产生精子中的重大突破”。在干细胞领域稳定向前发展的今天,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深入探讨精子发生、干细胞状态的维持、自我更新的方式、自增殖及分化过程的启动和调控等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途径,可能成为一种极为有用的生物方法。本文简要概述了这项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最新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4.
植酸酶的来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敏  段相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27-4728,4747
综述植酸酶的来源、植酸酶在畜禽饲料及食品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血清铁和组织铁测定及ELISA方法检测了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点小鼠血常规、血清铁含量、组织铁含量及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HGB含量在注射后1.5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注射LPS后1.5h没有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在此时间点适合进行铁代谢研究.而在其他作用时间点,可能是由于RBC和HGB显著下降,从而使MCV代偿性增加.另外,在注射LPS后1.5h组白细胞计数(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是临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特征,而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可见其在对小鼠作用1.5h时起到了有效作用,而其他时间点WBC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血 -睾屏障 (blood- testis barrier)最早是由 Bruyn等于195 0年发现的 ,他们将染料注入动物的血液后 ,染料会出现在全身各器官组织中 ,而在大脑和睾丸生精小管中却没有发现染料。 2 0世纪 6 0年代初 ,学者们发现生精小管的肌样细胞层及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s)构成了物质通透的屏障。 1970年 ,Fawcett等 [1 ]用电子致密物质标记法于电镜下显示了血 -睾屏障的存在。 1988年 ,Pelletier[2 ]发现季节性繁殖的水貂 ,在生精不活跃期血 -睾屏障不能阻挡示踪物进入生精上皮。 1990年 ,Mayerhofer等 [3]研究发现 ,金黄地鼠的血 -…  相似文献   
7.
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相应的受体菌XL1-BLUE中,得到重组菌株XL1-BLUE(pHOG-2E3)。ELISA和SDS-PAGE检测表明:经IPTG诱导后所表达的ScFv目的蛋白在重组菌株XL1-BLUE(pHOG-2E3)中主要形成了包含体的形式,在其胞周质和培养上清中也检测到了ScFv的存在,经薄层扫描分析:重组菌株XL1-BLUE(pHOG-2E3)的蛋白表达产物分别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4%,占菌体总蛋白的相对含量为22%,其相对分子量约为31kD。表达的SeFv蛋白不但具有中和卵磷脂酶的活性,而且能够对致死性腹腔攻击α毒素的小鼠产生了良好的被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体外培养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分离纯化的小鼠精原干细胞分别置于37、34、30℃及50%CO2、饱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3种温度下的精原干细胞均可以存活并增殖,但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数量和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异。34℃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最长,增殖数量最多。统计分析显示,34℃与30、37℃下细胞平均存活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34℃是小鼠精原干细胞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