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种新确定的动物原虫病──新孢子虫病李普霖(农牧大学兽医学院长春130062)新孢子虫病(Neosporosis)是由新确定的犬新孢子虫(Neosporacaninum)引起的一种动物原虫病。临床上,患犬呈现吞咽困难、跛行、共济失调及麻痹等症状,家畜...  相似文献   
2.
脑炎原虫病     
脑炎原虫病(Endephalitozoonosis)是由脑炎原虫(EncePhalitozoon)引起的一种慢性、隐性或亚临床原虫病,其病理学特征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组织的肉芽肿形成和非化脓性脑膜炎、问质性肾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从长春市农贸市场采取鲤鱼80尾、鲢鱼80尾,草鱼59尾,然后取其背部肌肉,部分草鱼、鲤鱼还采取肝脏、鳃和鳞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其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鲤鱼肌肉汞含量均值为58.30 PPb(13~153 PPb),鲢鱼为67.32 PPb(22.5~164PPb),草鱼为41.49 PPb(10~94.5PPb),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0.3 PPm)。分析了草鱼,鲤鱼肌肉、肝脏、鳃、鳞片汞的含量,结果,鳞片汞>肌汞>肝汞>鳃汞,经统计学相关分析,鲤鱼的肝脏、鳃和鳞片汞含量均与肌汞含量有极显著相关关系,而草鱼的上述诸器官与肌汞的相关不显著。鳞片汞约为肌肉汞的3~5倍。从而提示,在环保、鱼类水产食品的汞监测中可采取鳞片作为检样。对同一水域不同年龄鱼体汞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鱼体汞的富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对同一水域同龄的不同鱼种间汞含量的比较后发现。鲢鱼肌汞与鲤鱼肌汞均高于草鱼肌汞,而鲢鱼与鲤鱼汞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核酸探针制备、杂交与标记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探针诊断试剂的商品化、核酸探针诊断技术在兽医诊断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拟就核酸探针在病原体的检测、微生物分型与致病微生物鉴定、细胞培养中污染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及致病机理研究几个方面的应用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一部在当前国内兽医领域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大型科技专著——《动物病理组织学彩色图谱》经吉林省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近日已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开始向国内外发行。该图谱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基础病理教研室邱震东教授和刘宝岩副教授针对高等农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兽医  相似文献   
6.
用于本试验的酵母样菌共12株。实验证明,这些菌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在免疫学上存在明显的交叉反应关系。为了便于感染这些菌的病例的鉴别诊断,根据形态特征、培养和生化特性以及血清反应等对这些酵母样菌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7.
猪旋毛虫病膈肌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80份猪旋毛虫病膈肌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并对其中5份作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膈肌旋毛虫病灶的病变分为非包囊型、包囊型、包囊性肉芽肿型、肉芽肿型和淋巴细胞结节型等5种类型;旋毛虫包囊壁内、外两层的成分是胶原,内层来源于感染肌纤维,外层为增厚的感染肌纤维的基底膜;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具有变性和再生变化,但前者的再生最后形成包囊,而后者则一般以结缔组织取代之;感染和非感染肌纤维均有一定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尤以肌膜最明显,而非特异性酯酶仅位于旋毛虫病灶内;旋毛虫病灶内,T、B淋巴细胞同时存在,且尚见嗜酸性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选用5头旋毛虫病猪胴体进行急冻冷藏处理,当肉尸最厚部位(臂部)中心温度达到-17℃时取样,以后每隔20d取样一次,共取5次作为5个试验组。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低温处理后旋毛虫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冷冻致死的旋毛虫主要表现虫体膨胀,体表凹凸不平,纹沟变浅,内容物逸出;杆状细胞的细胞器破坏,体壁结构模糊不清,甚至断裂,假体腔扩张。  相似文献   
9.
提取鼠伤寒沙门氏菌23566的染色体DNA,然后用核酸内切酶BamHⅠ或HindⅢ进行消化。将消化产物连接到质粒载体pBR325中,并转化大肠杆菌宿主HB101,最终获得51个重组克隆株。通过杂交试验表明,重组质粒pLS 2和pLS 3中的嵌入片段(分别约为3.0 kb和3.4 kb)能分别与被试验的33群72种146株沙门氏菌中的143株和144株发生杂交反应,而不与试验的51株肠道非沙门氏菌杂交。用这两个探针检测从临床和食品中新分离的29株沙门氏菌,均发生了阳性杂交反应;而与分离的19株非沙门氏菌未发生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10.
对35例结核菌素检验判定为阳性的自然结核病牛肺脏,进行了眼观、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病变特点可分为4种类型:小结节性肺结核、大结节性肺结核、小叶性结核性支气管肺炎、大叶性结核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在肺脏上的分布与支气管树分布规律相一致。本实验结果表明,上皮样细胞(EPC)不但具有活跃的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分裂能力;而郎罕氏细胞(LGC)可能来自EPC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