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6篇
  免费   591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林业   2621篇
农学   1499篇
基础科学   1474篇
  1536篇
综合类   9491篇
农作物   1938篇
水产渔业   1088篇
畜牧兽医   4935篇
园艺   1618篇
植物保护   648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557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618篇
  2019年   956篇
  2018年   927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709篇
  2015年   650篇
  2014年   1306篇
  2013年   1134篇
  2012年   1175篇
  2011年   1212篇
  2010年   1155篇
  2009年   1200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032篇
  2006年   987篇
  2005年   957篇
  2004年   820篇
  2003年   729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59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588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512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513篇
  1994年   471篇
  1993年   466篇
  1992年   365篇
  1991年   464篇
  1990年   353篇
  1989年   289篇
  1988年   173篇
  1987年   154篇
  1986年   132篇
  1985年   108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2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70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2篇
  1965年   14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4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木本竹因其优质材性而成为传统木材良好的替代品。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影响着木材材性,然而单子叶植物的木质化调控网络尚不清楚。为了阐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木质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利用转录组、miRNA和降解组测序,并结合实验对竹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化程度和木质素含量随笋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漆酶(LAC)活性则随笋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在不同高度笋的代表性节间(第13节)的不同部位中共鉴定了11 50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其中与细胞壁和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大部分DEG表达随笋高度上调,而与细胞生长相关的一些DEG表达则下调。通过miRNA测序鉴定出1 502个miRNA,包括已知的1 223个和新鉴定的279个。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和降解组分析,共鉴定出691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共靶向5 756个差异表达基因。据此构建了毛竹笋木质化调控网络,包括11个miRNA、22个转录因子和36个酶基因。另外,根据过表达PeLAC20转基因拟南芥中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提出了一个miRNA介导的‘MYB-PeLAC20’的木质素单体聚合调控模型。研究结果不仅对解析竹子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对理解其他单子叶植物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助于制定竹材材性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为政社合作共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了良好契机。[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政社共建的相关文献,结合政府与社会力量的角色作用、平台资源与服务的建设导向,分析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政社共建模式,并结合政社共建平台的实践案例,分析其政社共建现状和取得的服务成效,指出政社共建平台存在的不足。[结果/结论]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发挥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的强大合力,为提升中国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强化型EM菌剂对金针菇菌糠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EM菌剂在菌糠堆肥中的应用效果,加速腐熟进程,改善堆肥质量,采用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高产菌株黑曲霉SNH-7、蛋白酶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SNK-103与EM菌剂进行复配,研制强化型EM菌剂,并研究其对菌糠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EM菌剂相比,接种强化型EM菌剂的处理堆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更加旺盛,温度、pH、EC值、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C/N、腐植酸和黄腐酸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幅度更大,腐熟进程加快;成品堆肥的GI提高,C/N降低,总氮、硝态氮、总腐植酸和游离腐植酸的含量升高,生物安全性更好、肥效更高。说明在EM菌剂中补充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蛋白酶高产菌株,可强化其对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的降解能力,在无辅料、高C/N、低pH的不利条件下,添加该菌剂能加速堆肥进程,提高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西瓜白粉病效果好且安全的药剂,作者连续2年开展了设施西瓜白粉病药剂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药剂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植株生长未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性较高;42%苯菌酮悬浮剂和36%硝苯菌酯乳油在试验剂量下对西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各参试药剂中,20%戊菌唑水乳剂和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目前已被登记用于防治西瓜白粉病,0.5%大黄素甲醚水剂是一种以保护作用为主的高活性植物源杀菌剂,对人畜毒性低,对环境友好,建议可将42%苯菌酮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36%硝苯菌酯乳油登记于西瓜白粉病防治的应用药剂目录。  相似文献   
5.
针对食用菌产业中出现的菌种选取不精,产量过剩,加工发展缓慢和环境污染以及技术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一系列的财税激励政策,重点推进食用菌产业全面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市场状况,总结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限制因素,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应的财税激励政策建议,以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位嫁接技术是近年来苗木绿化行业应用较多的一种可提高树种观赏性和抗逆性的育苗新技术,其应用极大提升了市场对高品质大苗的需求。本研究以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彩叶树种金森女贞作为研究对象,设置6cm(L1)、9cm (L2)、12cm(L3)3个不同长度接穗处理,和150cm(H1)、175cm(H2)、200cm(H3)3个不同高度规格砧木处理,对其不同嫁接处理下金森女贞的嫁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高位嫁接育苗技术极大提升了金森女贞的观赏性能和市场效益,且随着砧木规格的提升其综合评价指标也呈上升的趋势。本实验处理中以H3L1和H3L3的综合评价指标较高,说明高规格高位嫁接金森女贞幼苗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肝脏脂肪代谢产物非酯化脂肪酸(NEFA)及β-羟丁酸(BHBA)在奶牛酮病发生过程中变化,试验采用ELISA方法,应用NEFA和BHBA在体外处理犊牛肝细胞,研究不同浓度的刺激因子对急性期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HP)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浓度变化的作用。结果: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EF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正调控作用,低浓度(0.6 mmol/L)、中浓度(1.2 mmol/L)的NEFA对HP、SAA浓度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高浓度(2.4 mmol/L)的NEFA调控作用不明显;在体外培养牛肝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BHBA,对急性期反应蛋白HP、SAA具有负调控作用(下调作用),在中等浓度(1.2mmol/L)时BHBA对HP、SAA浓度降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中、低浓度组间对HP影响差异不显著,对SAA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0 mmol/L)与高浓度(2.4 mmol/L)时的调控作用不明显。说明NEFA是促进脂肪肝和酮病状态下急性期反应蛋白(包括HP和SAA)产生增加的主导因素,BHBA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总体上无法扭转NEFA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前各领域的主要发展模式,信息化技术、信息工具已经全面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会计是企业财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传统会计正逐渐面向信息化转换,无论是数据处理、信息搜集,在大数据的影响下都不断更新,甚至会计的职能也从传统向管理会计转变。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同时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基于此,本文浅谈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9.
提高棉花产量是棉农增收的根本途径,实现6 000 kg·hm-2以上籽棉高产水平应满足如下群体质量特征要求:品种为环境适应性强、高光效且化调敏感的抗虫杂交种;密度在2.40万~3.00万株·hm-2范围,棉花总铃数120万~135万;成铃时空均衡分布,伏前桃、伏桃、秋桃分别占5%、45%、50%,上、中、下部成铃各占35%、35%、30%,内、外围铃各占52%、48%。在6 000 kg· hm-2以上籽棉产量目标下,棉花个体要达到“120壮株型、555超大铃”标准,即株高120 cm以上,高质量成铃时间达到70 d,单株果节120个以上,单株50铃以上,内围成铃占52%、外围成铃占48%,秋桃占50%左右、铃重6 g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9个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及柠檬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枝高度及嫁接后柠檬苗的发芽率、株高、茎粗、分枝数及生物量都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施肥处理对枳及柠檬容器苗综合表现最好的为T4(撒施柠檬专用肥1.6 g)处理,其次是T2(撒施尿素0.6 g)、T3(撒施柠檬专用肥0.8 g)处理,表现最差的是T8(浇施5%柠檬专用肥)和T7(浇施3%柠檬专用肥)处理。在一定施肥浓度范围内,施肥对嫁接后柠檬容器苗的生物量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柠檬容器苗培育时建议采用在基质中撒施柠檬专用肥1.6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