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吉林省长春市某奶牛场患病犊牛腹泻样品中分离一株疑似病原菌,经致病性实验、理化特性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实验,证实该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命名为ND131111-1。药敏试验显示,菌株ND131111-1对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只有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磷霉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等5种抗生素对其敏感,头孢噻吩对其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锦鲫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长春市某水产养殖场发病锦鲫(Brocaded crucian)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锦鲫体内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常规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人工感染试验及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其理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特征相符,并且其16S r DNA基因、gyr B基因、dna J基因、rpo D基因与Gen Bank中A.veronii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高达99%,在系统进化树中与A.veronii聚为一族,将其命名为JLND-1611;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锦鲫感染7 d后全部死亡,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而且对斑马鱼LD_(50)为1.51×10~(2.67)cfu/m L;毒力基因检测显示,从JLND-1611可以扩增出6种毒力因子:脂肪酶(lip)、核酸酶(exu)、密度感应系统调控基因(luxs)、粘附素(aha)、气溶素(aer)及氨酸蛋白酶(ser);综合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致病性A.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19种抗菌药物中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及多西环素等药物敏感。本研究为锦鲫感染A.veronii的鉴定及治疗药物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乌鳢体内嗜水气单胞菌携带情况,本调查以长春市售表观健康乌鳢为研究材料,从其体内分离并鉴定嗜水气单胞菌,并对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选取代表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嗜水气单胞菌107株,其中56%以上分离株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88.79%(95/107)的分离株携带Lux S基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携带毒力基因菌株对小鼠、斑马鱼均有一定致病性,随着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种类的增多,致病力也相应增强。研究结果对研发食用乌鳢的公共卫生安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在健康硬骨鱼肠道中不仅起到抑制致病微生物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益生菌能够刺激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肠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硬骨鱼黏膜免疫因其多样性及其不明确的定义,已成为热门的研究课题。硬骨鱼与水生环境直接接触,使肠道黏膜表面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免疫调节是硬骨鱼中有效的预防性措施,而益生菌能够提高肠道黏膜表面固有的免疫活性细胞和因子,对病原体起颉颃作用。益生菌主要通过口服方式进入鱼体,而肠道作为其主要靶器官,对鱼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此,关于益生菌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研究值得关注。相比于哺乳动物,硬骨鱼具有更加弥散的肠淋巴系统。局部免疫应答所必需的免疫细胞大量存在于肠道黏膜中,并且可以在免疫后的鱼体肠道中监测到局部免疫应答。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硬骨鱼肠道黏膜免疫系统以及益生菌对硬骨鱼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并对鱼类益生菌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益生菌与硬骨鱼之间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布鲁菌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畜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致病菌,近几年国内牛羊养殖场和人的感染率急速攀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恐慌。研究认为,布鲁菌在细胞内可以利用Ⅳ型分泌系统(typeⅣsecretion system,T4SS)分泌多种效应蛋白进入宿主细胞,这些效应蛋白能够改变病原菌在感染细胞内的转运,避免最终被杀死;也能逃避感染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维持其在细胞内的持续存在。本文将主要从Ⅳ型分泌系统的基本功能、效应蛋白筛选的方法、以及效应蛋白的功能研究作一简要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实验室现有的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打孔方法从3株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该菌株在不同胆盐浓度、不同pH值、高温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和生长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中,仅植物乳杆菌C20015对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余两株菌对其无抑制作用;C20015在抗逆性试验中,随胆盐浓度的增加,其活菌数下降,但活菌数均达到1.0×10~5cfu/m L以上;在pH值为2时,C20015的活菌数明显下降,当pH值大于3时,活菌数均达到1.0×10~6cfu/m L以上;在耐高温试验中,50℃时C20015活菌数下降不明显,但60℃以上几乎无菌生长;胰蛋白酶对活菌数无影响;植物乳杆菌C20015在0~10 h内快速增长,从10小时开始进入生长稳定期,直到20小时细菌数达到最大值3.6×10~9cfu/mL。说明植物乳杆菌C20015对水产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低pH值、高浓度胆盐、胃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有望应用于水产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吉林省黄金鲫鱼发病死亡的原因,从患病黄金鲫体内分离到致病菌JLJ-1,对该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并对16S rDNA和管家基因gyrB、rpoD、dnaJ序列、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阴性菌,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化生化特性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rnonas veronii,A.veronii)基本相同;16S rDNA与gyrB、rpoD、dnaJ序列进化比对分析显示,该病原菌与A.veronii同属一个分支,且同源性较高。将分离菌人工感染黄金鲫,7d后黄金鲫全部死亡,且临床症状与自然病例相似。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发现,JLJ-1株可扩增出6种毒力因子:气溶素(aer)、细胞毒性肠毒素(act)、黏附素(Aha)、丝氨酸蛋白酶(ser)、核酸酶(exu)及脂肪酶(lip)。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头咆哌酮及头炮曲松等药物比较敏感。本研究为黄金鲫感染A.veronii的鉴定及治疗药物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