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抗弓形虫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给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至今仍没有理想的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从干扰弓形虫的叶酸代谢、检测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药物的抗弓形虫活性,以及针对弓形虫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化反应路径进行药物设计,开展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随着人们对弓形虫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将给新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为模型评价了利什曼原虫灭活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将利什曼原虫甲醛灭活后制备灭活疫苗,单独或与质粒pVAX/mIL-18联合经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共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以PBS作为对照。ELISA检测抗体表明,利什曼原虫灭活疫苗单独或与pVAX/mIL-18联合免疫可以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利什曼原虫的IgG。免疫接种4周后通过尾静脉攻击利什曼原虫,联合免疫的减虫率达47.7%,单独免疫组减虫率达到31.4%;质粒pVAX/mIL-18组减虫率达到29.1%,灭活苗与pVAX/mIL-18联合免疫组肝脏负荷都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表明灭活苗与pVAX/mIL-18联合免疫组对Balb/c小鼠有一定的保护力,具有一定预防利什曼原虫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什曼原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利什曼原虫的小环状动基体DNA(Leishmaniak DNA)为靶基因,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利什曼原虫的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利什曼原虫小环状动基体DNA保守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鉴定正确后,作为模板建立SYBR-GreenⅠ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结果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而且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利什曼原虫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利氏曼原虫病的诊断、流行病学监测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多价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保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获得日本血吸虫GST抗原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GST、FABP基因克隆至pVAX1载体,并将其克隆至舍有Sj23基因表达核的plRESneo栽体,构建重组质拉pVAX-GST、pVAX-GST-FABP、pIRESneo-Sj23和pIRESneo-GST-FABP-Sj23.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以肌肉注射质粒pIRESneo-GST-FABP-Sjz3、plRESneo-Sj23、pVAX-GST、pVAX-GST-FABP和空白质粒plRESneo,50μg/只,免疫2次,每次间隔21 d.测定小鼠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30 d经腹部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小鼠,计数各组小鼠虫卵数及成虫数.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VAX-GST、plRESneo-Sj23、pVAX-GST-FABP和pIRESneo-GST-FABP-Sj23均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plRESnecrGST-FABP-Sj23免疫组所诱导的IgG水平最高;减虫率分别为26.1%、30.8%、33.2%和47.5%,减卵率分别为25.4%、45.0%、48.4%和69.8%.pIRESneo-GST-FABP-Sj23的减卵率和减虫率明显高于其他DNA疫苗.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多价核酸疫苗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并能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全基因组中扩增ROP18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经测序分析后,构建真核表达穿梭质粒pLEXSY-neo2-ROP18;利用电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表达盒转入蜥蜴利什曼原虫,G418筛选阳性克隆;阳性克隆分离培养后提取基因组,用ROP18特异性引物及同源重组鉴定引物进行重组利什曼原虫PCR鉴定,结果阳性虫体中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应用鼠抗弓形虫多抗血清以Western blot印记法从蛋白水平进行重组蛋白检测,证明目的蛋白在蜥蜴利什曼原虫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6.
利用PCR扩增技术从弓形虫RH株全基因组中扩增出弓形虫抗原基因SAG1,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LEXSY-neo2,构建真核表达穿梭质粒pLEXSY-neo2-SAG1。利用电穿孔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表达盒转入蜥蜴利什曼原虫,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表达的外源重组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鉴定,证明SAG1重组蛋白在蜥蜴利什曼原虫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发表的细粒棘球绦虫G1型Eg95序列合成Eg95抗原基因(HM345604.1),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Eg95抗原基因,亚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Eg95抗原蛋白可以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16.5ku。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该蛋白可与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8.
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在分化、发育、肿瘤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脾细胞miRNA的表达进行了特异性基因芯片检测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感染鼠脾细胞中与免疫应答及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相关的三大类miRNA中,有39种表达下调,同时有36种表达上调。上述结果揭示,弓形虫感染机体后伴随着靶细胞功能性miRNA表达谱的显著改变,这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感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硝唑尼特对感染杜氏利什曼原虫小鼠的保护效果,将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接种昆明小鼠,饲养30 d后每天灌服3个浓度(400,200,100 mg/kg)的硝唑尼特,并设阴性(玉米油)、阳性(两性霉素B)对照,连续给药10 d,治疗结束10 d后处死,分别以有限稀释法、荧光定量PCR法和肝组织HE染色检测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