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正>1实验园基本情况实验园位于豫东平原,地处淮河上游,在睢县林业局示范园,选择桃实验园面积1 hm2,土壤为潮土,pH值7.3,有机质含量0.7%,年日照时数2 257 h,年平均气温14.1℃,年降雨量667 mm,年无霜期217 d。2品种特征该品种具有果个大,平均果重300450 g,最大果重1 100 g,着色好、成熟后呈粉红色、风味佳、味甜、果实丰产,耐贮运。栽培适应性强,成熟期适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广东省林木种苗工程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这节课以"水果"为主要感知对象,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说说苹果、桔子、香蕉、葡萄的鲜明特征的水果的名称,尝尝它们的味道,是为一二年级伴有语言障碍的中度智障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题材.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从事特教事业已经将近十五年了.在开展师德师风的学习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终身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糖尿病患者能更好地按医嘱进行治疗、饮食、建立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出院后并对其进行为期2a的护理随访指导,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按时检查、控制饮食、药物疗法及血糖检测的遵医率分别为75.0%、80.0%、93.3%、8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运动疗法的遵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vs31.7%,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随访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融洽护患关系,从而开拓门诊、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地胆头提取物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50mL/L乙醇热回流浸提结合冰冻干燥法,制备了地胆头提取物。分别给昆明种雄性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地胆头提取物,研究该提取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胆头提取物对供试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123.24mg/kg,959/6可信限为1742.86mg/kg~2503.62mg/kg,地胆头提取物对供试小鼠属于低毒。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地胆头提取物未引起供试小鼠临床表现和体重异常,未引起心、肺和肾等脏器的病理变化,但高剂量的地胆头提取物能够导致肝脏中央静脉轻度充血。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步伐的不断推进,我国林业也将林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河南省作为我国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发掘林业信息化发展潜力,不断促进全省林业朝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本文结合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针对信息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为河南省林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林龄亚热带常绿阔叶次生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植对土壤氮淋溶的影响,采用土柱微宇宙原位培养,分别比较9年生和45年生次生林(以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为建群种)之间、米槠和杉木人工林(均为9年生)之间的土壤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浓度及通量。结果表明:(1)4种类型森林土壤总氮和硝态氮浓度均表现为45年生次生林>9年生次生林>杉木人工林>米槠人工林;铵态氮浓度则为45年生次生林>杉木人工林>9年生次生林>米槠人工林。(2)4种类型森林土壤总氮和硝态氮的淋溶通量在整个试验期表现为9年生次生林>45年生次生林>杉木人工林>米槠人工林;5—8月4种类型森林土壤氨态氮淋溶通量差异较大,但大体上表现为杉木人工林>45年生次生林>9年生次生林>米槠人工林。(3)9年生和45年生次生林、米槠人工林、杉木人工林土壤总氮年淋溶量分别为14.24,13.27,7.26,10.97 [g/(m2·a)],硝态氮年淋溶量分别为10.88,9.97,5.35...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广热带亚属睡莲挥发性成分,鉴定香气活性物质,筛选优良芳香品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EM-GC-MS)对30个广热带睡莲亚属常见栽培品种进行挥发态物质检测。结果显示,30个睡莲品种共含有60种挥发态物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烷烃、烯烃、萜类、芳香族、酯类、醇类、醛类7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烯烃是含量较高的类别,平均占比分别达到42.43%和28.61%,但其无明显气味特征。进一步通过气味活性值(OAV)筛选到了19种气味活性物质,其中可被嗅觉感知的(OAV>1)的特征气味物质均为萜类化合物,包括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反式-β-紫罗兰酮、金合欢烯,其中紫罗兰酮赋予睡莲木质香、甜香,金合欢烯赋予睡莲苹果香及典型花香。结果表明,以气味活性值为标准筛选出的‘蓝鸟’‘卡拉阳光’‘黄金国’‘鲁比’‘粉钻’5个睡莲品种是园林应用和产品加工的潜在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