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试验针对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的特点,设计一对引物,对伪狂犬病病毒的DNA和细胞毒直接煮沸产物进行PCR扩增,30个循环后,经电泳分离,紫外灯下可见到一条明显的DNA带,其大小为262 bp。  相似文献   
4.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猪传染性胃肠炎 (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引起的一种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临床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TGE首次由Doyle和 Hutchings1 946年在美国报道 ,日本 (1 95 6年 )和英国 (1 95 7年 )先后报道该病 ,这之后欧洲、北美、亚洲等多个国家相继报道发生了 TGE,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猪的疾病。我国从 6 0年代起就有TGE的报道 ,近些年来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 ,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 ,给养猪业造成极大危害。在 1 984年和 1 986年间 ,欧洲北美等地又报道了一种特别的 TGEV自然缺失变异株 -猪呼吸…  相似文献   
5.
鸡呼吸道传染病基因芯片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禽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大多数的呼吸道疾病不是单一病原感染,而是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从临床上难以及时鉴别诊断,延误防治时机,从而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禽呼吸道疾病已经成为生产和研究中的一类重要疾病.目前,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血凝(HA)、血凝抑制(HI)、琼脂扩散、ELISA、PCR等,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而且当病原发生变异或感染禽处在潜伏期时会造成误诊.PCR方法每次只能检测一种病毒,费时费力.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同步检测多种病原体,且需要样品量少、灵敏、特异、快速、费用低廉,将生物芯片技术用于禽呼吸道疾病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犬类几种常见传染病诊断中基因芯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犬腺病毒(CAV)ORF(P-VIII)基因、犬细小病毒(CPV)VP2基因、鸡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基因片断;采用RT-PCR扩增出犬冠病毒(CCV)纤突蛋白(S)基因、犬瘟热病毒(CDV)融合蛋白(F)基因、犬副流感病毒(CPIV)核衣壳结构蛋白(NP)基因、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基因的各一段保守序列,纯化后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制成基因芯片。通过RT-PCR将生物素标记到被检样品的核酸上,将已经标记的扩增产物与诊断基因芯片进行特异性的逆向点杂交,然后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判断。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病毒分离、HI、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平均检出率要高20%以上,并可同时对犬多种疫病进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
瑞士地处中欧南部,是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家,面积410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河流湖泊星罗棋布。属温带气候,年平均温度8.6℃,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整个耕地和葡萄园共274万公顷,其中,牧场7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8.5%。肉类基本自给,牛奶和奶制品除供本国外还有部分出口。每年可生产牛奶363万吨,奶酪12.17万吨,黄油3.5万吨,肉类46.67万吨,蛋7.4亿个。家畜存栏量:猪年底存栏216万头,全年屠宰350万头,牛存栏195万头,其中奶牛100万头,羊33万只,鸡595万只,家兔93万只。每年人均畜产品占有量:肉类88公斤(包括猪肉45公斤,牛肉30公斤,禽、兔、鱼肉13公斤,乳及乳制品137公斤,蛋及蛋制品12公斤。  相似文献   
8.
光生物素标记的口蹄疫病毒cDNA探针的制备及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在我国首次报道应用核酸探针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经培养、纯化IBRV,抽提IBRV全基因组DNA,用缺口翻译法标记上~(32)P,在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打点杂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2)P标记的核酸探针,可检测出10Pg的IBRV—DNA,能明显区别IBRV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的正常细胞,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Dorman报道的结果相似。 应用核酸探针检测病毒核酸的技术,近年来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的国外学者称之为第四代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或RNA(即核酸探针)与固定在硝基纤维素膜上或玻片上的单链核酸进行杂交,经过放射自显影,在X光片或感光乳胶中可看到特定的核酸片段的踪迹。由于这一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医学临床诊断中已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文献报道日趋见多。在动物病毒研究方面已见到了用核酸探针检测蓝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鸡马立克病,猪伪狂犬病、犬瘟热、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病毒感染的报道。 Dorman,M,A在1985年首先报道了利用生物素标记的IBRV—DNA的HindⅢ酶切片段可检测出10pg(10~(-11)g)IBRV—DNA。随后,Dunn,D.C和Pacciarini,L以及Brunner,D也相继作了报道。我们用~(32)P标记的IBRV—DNA全基因组做为核酸探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步结果表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