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9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前言蓝点马鲛(以下简称鲅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广泛分布于日本海、日本太平洋沿岸和我国渤、黄、东诸海域。近年来鲅鱼渔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以我国产量最多,占60—80%(表1)。  相似文献   
2.
<正> 鲅鱼或马駮鱼即通常指的兰点鲅(Scomberomo-rus niphonius),是一种洄游距离较长、分布面较广的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在我国鲅鱼的渔获物中有兰点鲅、朝鲜鲅、斑点鲅、康氏鲅和中华鲅等,其中以兰点鲅的数量最高,大多为流网所捕获。兰点鲅的体型较大,经济价值较高,在我国北方流网渔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10多年来鲅鱼资源较稳定,年产量保持2~3万吨水平,最高近4万  相似文献   
3.
4.
带鱼是我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在我国海洋鱼类中居于首位。因此,带鱼的摄食习性及季节变化的研究,对查明鱼类资源变动情况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在黄海区历年收集的资料对带鱼摄食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徐婉如  韦晟 《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03-105
调查研究以道路为典型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决策机制、融资渠道、监管机制以及修建后效果,比较长三角地区不同地域之间农村基础设施的修建效率,为制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以及基层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韦晟 《水产学报》1966,3(1):52-61
前言黄海北部是我国机输作业的重要渔场之一,每年夏、秋季有大批底层鱼类进入该海区索饵,这些鱼类主要以底栖动物为摄食对象。该海区不仅饵料底栖动物丰富,而且经济无脊椎动物的种类也较多。因此,查明黄海北部底栖动物饵料基础状况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外已进行底栖动物铒料基础的预报。我国对于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于解放后才逐步开展。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作过黄海北部调查,1958~1959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60年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现为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逐年进行了黄海北部渔场的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鲅鱼(蓝点鲅)是我国渤黄海、东海区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的中上层鱼类,历来是广大群众流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从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由于是流网作业,只捕春汛产卵鱼群,因而20多年来资源一直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年产量保持在2—3万吨(最高产量达4万多吨)。但从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追求产  相似文献   
8.
<正> 河鲀体形似“豚”,常在河口捕到而得名。北方渔民称之谓“艇鲅”,南方则称“龟鱼”或“腊头”。河鲀多数栖息于近海浅水区,少数进入江河产卵或定居  相似文献   
9.
沙丁鱼是人们对沙丁鱼类的习惯通称,在我国已有记录的有远东拟沙丁鱼、金色小沙丁鱼、短小沙丁鱼、中华小沙丁鱼、鳞小沙丁鱼等。远东拟沙丁鱼属鲱形目,鲱科,远东拟沙丁鱼种(Sardinopos melanosticta)。一、鉴别的主要特征(一)远东拟沙丁鱼的主要特征是:体形侧偏,体  相似文献   
10.
黄海高眼鲽食性及摄食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高眼鲽食物的重要百分比、尾数百分比、出现频率、摄食率、相对重要性指标(IRI)、饱满指数(?)、更替率共七项指标,详细分析了高眼鲽幼鱼和成鱼的食性及食物组成,得出了高眼鲽的重要饵料,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眼鲽的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做了分析。同时,还简要论述了高眼鲽重要饵料种类的数量、分布以及它们和高眼鲽在渔业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