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黏液中抗体消长规律,以揭示鳜局部黏膜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浸泡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鳜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211,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21 d;添加佐剂(IMS1312、葡聚糖、莨菪碱、食盐)可以提高鳜皮肤黏液及血清中抗体滴度和相对免疫保护率,其中添加IMS1312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免疫保护与抗体滴度成正相关(R2=0.79,P<0.05);以溶菌酶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后1周内即抗体未形成时,对鱼体起主要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比较鳜血清与皮肤黏液中的抗体消长规律,发现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14天),抗体持续时间较长(42 d),初步推断鳜皮肤黏膜中可能存在相对独立于全身免疫系统的局部黏膜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制备哈氏弧菌SpGY020601外膜蛋白复合物(OMPC)和溶藻弧菌EpGS021001脂多糖(LPS)偶联疫苗,设置偶联疫苗组、偶联疫苗 ISA763佐剂组、偶联疫苗 β-葡聚糖佐剂(DEAE)组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并以相同程序免疫卵型鲳鲹。溶菌酶活性检测、微量凝集反应试验结果显示:各疫苗组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远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ISA763佐剂组抗哈氏弧菌SpGY0206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出现的早,抗溶藻弧菌EpGS021001抗体滴度较其他组持续时间长;β-葡聚糖佐剂组次之,其次是无佐剂组,对照组始终未检测到抗体。各组分为腹腔注射攻毒与浸泡攻毒,对EpGS0210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0%和70%,高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85%和55%,以及无佐剂组的80%和55%;对SpGY020601的攻击,ISA763佐剂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95%和80%,高于或相当于β-葡聚糖佐剂组的95%和75%,以及无佐剂组的90%和75%。  相似文献   
4.
前言 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大口黑鲈、美洲鲈,其生长快,肉味鲜美,无细骨,是一种有经济价值的名贵鱼类。近几年来,网箱养殖加州鲈鱼已有相当的发展,其主要饵料是冰鲜鱼,由于冰鲜鱼的营养不够全面,鱼群个体大少参差不齐,鱼苗驯化期间残食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热激蛋白( HSP)是生物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重要媒介分子,本试验中克隆了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HSP70(Im HSP70)基因的ORF,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在水温为20、25、30℃的条件下检测了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幼虫、滋养体和包囊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Im HSP70基因的ORF为1995 bp,预测编码为664 aa; Im HSP70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空间构型包括N端ATPase功能域和C端多肽结合功能域;与其他物种HSP70蛋白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 Im HSP70与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HSP70的同源性最高,为78.08%; Im HSP70与分类地位同为纤毛门的螅状独缩虫、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变藓棘毛虫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的HSP70聚在一个分支;3种温度下幼虫的HSP70表达量均最低,20℃和25℃时, HSP70基因在滋养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和包囊(P〈0.05),而30℃时, 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滋养体和幼虫(P〈0.05);30℃时HSP70基因在包囊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5℃(P〈0.05)。研究表明,试验所用多子小瓜虫的HSP70基因在30℃时仍大量表达,且能感染试验鱼,推测该虫株为热带型多子小瓜虫, HSP70基因在多子小瓜虫对抗外界高温环境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鳜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为代表,采用玻璃纸覆盖技术提取了8株嗜水气单胞菌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8株嗜水气单胞菌的胞外产物均有35kDa的共同蛋白带。酶活性和溶血性分析表明,GYK1株胞外产物具有酪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明胶酶活性,但不具备脲酶活性;溶血性较强,蛋白浓度为365μg·mL-1的胞外产物对鳜血细胞的溶血价为213,对加州鲈、银鲫、小白鼠、兔、绵羊、人O型血的红细胞的溶血价在211~214之间。应用聚丙烯酰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对GYK1株的胞外产物进行了初步纯化,得到分子量为35kDa的蛋白带,该纯化产物具溶血性,但溶血性比粗胞外产物降低,对鳜和小鼠血细胞的溶血价均为25。  相似文献   
7.
草鱼肠道中香港海鸥型菌的选择性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广东省某市池塘采集商品规格(体重2.0~2.5k)的草鱼(Ctenoharyngodon idellus),利用加有头孢哌酮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对其肠道中细菌进行选择性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12尾草鱼的肠道中,5尾可分离到具有以下特征的细菌:两端生鞭毛,菌体弯曲似海鸥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过氧化氢酶、氧化酶、尿酶和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还原硝酸盐。不发酵、氧化或同化葡萄糖、甘露醇等15种常见的糖醇类,细菌形态、生化特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相似,阳性率为41.7%。但在肌肉中未分离到此菌。进行分离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与GenBank中登录的4株香港海鸥型菌序列的同源性为99.7%~99.9%。由菌的培养特征、形态特点、理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多元鉴定的结果表明,从草鱼肠道中选择分离的细菌为香港海鸥型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对奥格门丁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与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8.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IFAT),并结合嗜水气单胞菌(Ah)地区优势血清型,对鱼类出血性败血病的致病菌Ah进行水中数量的测定。MM感染试验和对生产鱼塘调查的结果表明,水中Ah菌量与疾病呈正相关,致病浓度又随鱼体健康低下、水中氨氮偏高、溶氧偏低等多种因子的影响而下降。本试验方法快速简便,检测对象为水体,非常适用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鳜鱼病害防治新技术(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鳜鱼是我国优质淡水鱼消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之。自鳜鱼亲鱼培育、人工孵化与苗种培育、成鱼养殖、饵料鱼配套饲养的系列养殖技术在广东省首先获得成功之后,这一优质品种已成为我国的特色养殖品种,养殖业得以在全国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四大家鱼鱼苗的产业发展。2004年,鳜鱼养殖总产量达14万吨,产生了显著的绎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胡子鲶俗称塘鱼,属胡子鲶科.胡子鲶属。广东省本地种称本地塘,原系野生鱼类,栖息于河川下游和田野坑渠、池塘的石缝暗沟处,喜群居。塘鱼贪食,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属底栖腐屑食性的杂食鱼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价格较高。成为人们竞相研究开发的养殖对象。目前,本地塘鱼的养殖仅限于池塘单养或套养,成活率较低,生长速度慢,难起捕。用网箱养殖本地塘鱼尚无成功的技术报道。我公司网箱养殖试验场在今年六至九月间,用网箱成功地养殖本地塘鱼1500余尾,四百多斤。现将我场的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