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晓澜  张琳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1):39-42,96
运用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对长江流域的小麦,江淮丘陵区域的水稻和淮北平原的玉米进行了全素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施肥技术与目前通用施肥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9%~20%,7%~16%和6%~11%。还证实硫肥对淮北玉米有增产效果。采用能量——经济学评价方法对肥料效应进行了系统评估,认为土壤养分系统诊断技术可在安徽省“二高一优”农业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茶园生态系统昆虫类群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建立茶林复合生态系统是我国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的有效步骤。良好的复合茶园,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茶园生态系统昆虫类型及数量的初步调查,试图为合理管理茶园提供科学依据。一、研究地点及方法研究地点设在安徽省休宁县洪里乡。该地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湿润型气候(Cfa)特征,其特点是温度呈现一种中等强度年周期变化,各月降水量都相当大,仲夏为  相似文献   
3.
纯茶园晴天和昙天太阳辐射能状况观测表明,茶树冠层具有对太阳辐射能较高的截留系数、较低的透过系数和反射系数的特性。夏季茶树每天有6—10小时暴露在高过其光饱和点数倍的强光下,这可能是导致丘陵茶区茶叶品质欠佳的另一原因。文中提出应加强减少茶树对太阳辐射能的截留技术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肥料中氮源类型对结球甘蓝产量及生物学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肥料中氮源类型即有机和化学氮的配比试验,研究了6种肥料处理对结球甘蓝生物学产量和商品产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肥料处理下干物质积累规律,并开展了结球甘蓝的储存试验。结果表明:当氮源同时来源于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时,结球甘蓝的商品产量、生物学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经济系数及耐储性能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对油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江淮丘陵区合肥和淮北平原怀远县两地进行了小麦和油菜的微生物有机复合肥肥效比较试验,初步证实在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上施用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可以作为基肥,尤其在合肥的小麦和油菜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采用城乡生活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接种有益复合菌制成生物有机肥在农田上施用,是变废为宝的一项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淮北砂姜黑土综合治理实验区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剖析,并运用现代生态经济学原理对实验区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系统输出物类型和数量,自然资源利用率和抗逆性能,农田生态系统辅助能转化效率等因素进行了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不仅使实验区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而且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全面增强.文中还成功地尝试了灰色系统理论对上述指标体系的度量.  相似文献   
7.
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茶叶内质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皖南复合茶园与普通茶园不同季节的茶叶内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林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茶叶品质,尤其是春季.而氨基酸与锌元素含量的增加,可溶性铝的下降和酚/氨比例的协调,则为其内质变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9.
皖南茶桕复合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澜  丁瑞兴 《茶叶科学》1989,9(2):109-116
研究结果表明,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水平比普通茶园有明显提高,主要反映在土壤三相组成、有机质含量与质量、水解酶系活性和有效养分库容量等几个方面,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因此认为茶树—乌桕复合生态系统值得在皖南以至江南丘陵茶区试行和推广。此外,还对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及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安徽淮北农区几种农牧结合方式的子系统、合系统的能量投入与产出,经济效益,农田培肥效果进行了概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大豆)—牛]结合型是该区近期农牧结合的主方向;[(大麦—山芋)—猪]结合型应注意适度发展;而利用农田种草发展[牧草—羊]结合型在目前不宜提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